武汉英思:工程施工“管家婆”
2011-06-01 07:34 武汉英思 工程施工

在几个国家级的、纷繁复杂的水电站施工管理中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后,彭华正在把自己的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到更广阔的行业,如石化、铁路等施工领域。

文∕本刊记者 肖敏霞

英思开发的是工程建设综合管理软件,目前主要用于大型水电站的施工管理优化。行业的选择与创始人彭华的经历密切相关,她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在三峡工程工作两年后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习工程管理,博士毕业后在澳大利亚GEO-ENG工程咨询公司做煤矿、水利等领域的工程设计与开发管理。

起初,彭华的创业理想很简单:国外的经验证明,施工流程仿真系统是一项好技术,在施工的各环节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把如此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国内的大型基建项目中去,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是,好产品未必就马上有好市场,软件开发出来一年多,彭华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并没有明显的市场。她把创业的想法跟一位侨办的主任讲,对方听了半天后说:“哎呀!你这个东西是很好,但是很难做,他们现在不需要。”

虽然信息化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在彭华回国之初,国内的施工管理还很传统,一线施工的具体情况经常会一个月多以后才能收集上来,很多数据还不完整,施工的经验大多储存在老工程师的脑子里,缺乏成熟的模式和积累,现场管理者遇到问题很难及时做出判断和决策,一个4-5年的项目结束后,收尾工作就可能持续1-2年。

但这正好说明了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为了取得一线的数据,英思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把产品线向前期延伸,将过程管理、现场管理都纳入进来,自己积累施工的数据。自2008年起,凡是英思参与过的项目,每一分钟、每个环节的施工数据都保留了下来。通过对大量工程运转状态的反复详尽分析,能制定出更适合现场的管理方式,又因为施工的每个步骤都有数据记录,项目结束后通常可以在2-3个月就快速理清收尾。

“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正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引入OA办公软件,工程管理上也需要高效的方法。”彭华对《创业家》说,“我们在水电施工领域做了很多信息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但从长远来讲,这是非常值得的,我们积累了基础数据,企业也培养了使用习惯。”

在几个国家级的、纷繁复杂的水电站施工管理中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后,彭华正在把自己的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到更广阔的行业,如石化、铁路等施工领域。而英思的软件可以对物资采购、设备运转、原料供应、温度控制、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核算等施工的各项流程进行有效的调配和管理,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