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 维系朋友的朋友
2015-06-02 15:05 脉脉 社交 朋友

脉脉的社交模式强调“朋友的朋友”之间的连接,这与基于朋友关系的微信、完全向大众公开的微博不同

 

8 月12 日,职业社交App 脉脉宣布完成B 轮2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是IDG 资本和晨兴创投。这个上线不到一年、用户只有80 万的产品,能有1 亿美金的估值,也难怪融资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互联网圈的关注。但在融资消息公布不久后,又曝出了脉脉和新浪微博的口水战: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公开宣称脉脉“盗取用户数据”;而脉脉也多次澄清,并炮轰新浪微博“店大欺客”。

“我们的愿景是缔造出一个全新的、以往没有的社交模式。”在眼球聚焦和口水纷飞之中,脉脉创始人林凡说,“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传递信任。”

2002 年,林凡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去美国读了半年书就回来了,跟着他的师兄王小川创办搜狗。“我一直想解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林凡在搜狗做了七年CTO,之后离职加入大街网,任技术合伙人。从处理海量信息,到开始思考茫茫人海中如何有效率地“找人办事”,林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找工作、找律师、找保姆等等需求,本质上都是找人办事,这个需求贯穿在很多领域。”林凡说,在线下找人,有朋友背书的情况比较容易获得对方信任,这种人脉的力量到线上依然很重要。但是纯粹的工具应用,不利于维系人脉,社交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

2013 年10 月,脉脉上线,基本没有做推广,依靠口碑传播。功能主打两方面:一是管理用户的人脉关系,二是匿名八卦。“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到脉脉上来,有说在上面可以找到投资的,有招聘人才的。”林凡说,如今脉脉每天能产生数千条匿名八卦信息,用户总量达到约80 万,其中具有互联网工作背景的用户占70%,日活跃用户数在五、六万人,每天新增用户约一万。

职场社交应用的需求相对分散:结识朋友、吐槽同事、找工作、找投资、找员工……脉脉正在考虑把更多功能加进来,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是微信,脉脉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林凡用“工作版微信”来描述脉脉的定位。“大家在职场上应该有个专门的东西去维系和使用人脉,因为工作关系比较特殊。工作中结识的人,可能不会成为好朋友,但平时工作中又需要经常往来。这时候加个微信,你在朋友圈里发今天去哪玩、吃了什么之类的就不太好。职场联系人可能更关注你在工作上有哪些问题、观点。”林凡认为工作和生活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也就需要差异化的工具。

脉脉的社交模式强调“朋友的朋友”之间的连接,这与基于朋友关系的微信、完全向大众公开的微博不同,脉脉上的关系是半公开的,只有特定的一部分人能看到彼此。林凡认为,社交的本质意义在于找到相同的圈子,在圈子里的讨论交流才能产生价值。“比如我在脉脉上认识了一些电影导演,本来我一辈子可能都不会认识导演,现在认识了,就会发现打开了一个新的圈子。”林凡说,“所以不管实名还是匿名,重要的是你能在人们的讨论中认识到其中一些人,发现新的关系存在。”

至于赢利模式,林凡坦言还不清晰,未来可能会为一些公司提供增值服务,也可能尝试对用户提供付费服务。“我们希望先做社交,进而在关系链的基础上做职场服务,比如招聘求职、投融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