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科技不能像电影里那样防止恐怖主义?
2015-11-24 15:59 高科技 ISIS 巴黎

在高科技这么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这些高科技不能防止恐怖主义呢?

随着2015年进入尾声,全球反恐的局势愈演愈烈。当地时间11月20日,七名手持AK47步枪的恐怖分子冲入西非国家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一家国际连锁酒店Radisson进行扫射,并将酒店内的170人扣为人质,事件造成27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中国公民。在11月13号,巴黎市区多处遭遇恐怖分子袭击,197人在这些恐怖袭击中丧命。

在今年01月份,因为刊登了宗教和政治类讽刺漫画报道。位于巴黎的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2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恐怖主义已经成了一种常态,那么在高科技这么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这些高科技不能防止恐怖主义呢?《007》《国土安全》《碟中谍》等,主人公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轻松搞掂各种恐怖分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牵涉的因素非常复杂:

1、 高科技此消彼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政府组织用无人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人脸识别、大数据、地面雷达,热成像、互联网等技术来打击恐怖组织,用各种先进技术来监视其他组织,美国的斯诺登揭露有38个国家或组织被美国情报机构称为“目标”,并遭到监控。监控方式包括在黑客入侵、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用特制天线收集传输信号等。但是同样的,恐怖分子也可以用这些技术来武装自己,高科技技术在发展,他们也在壮大。

发生在于2008年11月26日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近180人,另有250多人受伤。这些恐怖分子拥有最新的孟买海路交通地图、全球定位系统设备、黑莓手机、高分辨率卫星地图光盘、从互联网上截取的谷歌地球地图,随时切换多个手机SIM卡,他们采用的卫星电话并采用基于互联网语音协议的网络电话,使警察难于追踪。而孟买的警察连最基本的对讲机都没有配备全。事后,他们联系的电子邮件被追踪来自巴基斯坦。电子邮件是采用乌尔都语语音识别软件生成的,并大量采用了地方语言。使警方无法追踪他们到底是哪个民族或来自哪个地区。

美国学者布赖安·詹金斯曾说:“恐怖主义的目标不是实际的受害者,而是旁观者。恐怖主义是一个剧场。”在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会有意识的将恐怖袭击的信息在手机和互联网传播,将事件发酵, 使整座城市充满了恐慌气氛,造成社会混乱,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召唤潜在的不良分子。给政府组织的管理和协调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据媒体披露,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的原教旨恐怖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最高领袖叫阿布巴卡尔.谢高。他多次高调在Youtube上发表威胁尼日尔总统伊素福等言论。尼日尼亚被迫将2月7日国家大选推迟至3月28日,舆论一片哗然。在网络上的高调亮相,赢得了成千上万计穆斯林的支持和崇拜,国际恐怖网络也纷纷给予资金、补给、装备和训练、作战经验等支持。

ISIS等恐怖组织利用Twitter、Google+、Facebook和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媒体招募成员,散播自己的主义,恐怖分子甚至开发出自己的App:“圣战者的秘密2。仅仅在刚刚受到袭击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就有1800多名年轻人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加入了恐怖组织。ISIS甚至提供了24小时服务的“圣战帮助站”(Jihadi Help Desk)。运行“圣战帮助站”的人拥有大学甚至更高学历。 

2、低科技产品的降维打击: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在法国巴黎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后,有证据显示恐怖分子可能使用了索尼的流行游戏机PS 4进行通信,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PS4很难被监控。虽然科技含量相对低,但比传统加密电话、短信和邮件更为安全。

恐怖分子深知日常手机通话、社交软件联系会会被截听、追踪,因此会想尽千方百计来规避监控。2007年4月,企图在伦敦制造炸弹袭击的恐怖分子,就曾利用色情网站的聊天室通信,让警方无从追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他拥有民用建筑学学位并受过良好教育,清楚的知道如何避免现代技术的弱点。他知道,如果在技术问题上不小心,就会大难临头,正如被俄罗斯击毙的车程武装分子杜达耶夫,用电话就惹来了杀身之祸。尽管他富可敌国,得到各种通讯工具轻而易举,但是本·拉登更倾向于传统沟通方式,面对面的会议和由使者传送的加密信息。美国在9·11之后,花了十年的时间才确认他的藏身之处,最终将其击毙。

3、现代社会政治文化冲突和差异: 

美国国家反恐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被列为可疑恐怖分子高达110万人,其中2.5万人是美国公民,而在2010年3月只有55万人。主要的恐怖组织分布在土耳其、黎巴嫩、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等区域。在ISIS现有的人员组成中,成员主要来自约旦、沙特、突尼斯,同时也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虽然剿灭恐怖主义是各国政府的共识,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本拉登,这个策划了911的基地恐怖分子让美国恨之入骨,为了抓捕拉登,美国付出的成本可谓不菲:从2001年起,美国政府单单给线人发放的赏金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截止2010年6月1日,已经有7228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死伤。直到2011年被击毙。有消息表明,美国政府已经在行动前的比较长时间就发现了它,但是为了后期的选举,一直拖到奥巴马团队觉得合适的时间才行动。

再比如打击恐怖组织ISIS,美国用各种高科技打击了ISIS一年多,收效不大。但俄罗斯在近期出兵一个多月就打得这个组织屁滚尿流。为啥?因为高科技只是一种工具,它掌握在人的手上,人是归组织管理的,组织又被政治左右,所以说到底还是政客们在左右这些局势。无论是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叙利亚等,反恐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由头,反还是不反,更多是为了政治需要。高晓松在最近一期的《晓松奇谈》说到这个话题,对于奥巴马的表现失望至极。

另外,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分裂和差异让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很多人不赞同但是起码能够弄清宗教原教旨主义分子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的行为。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欧洲那么发达的地区的年轻人,会去参加ISIS这种恐怖组织, ISIS连最基本的温饱和安全都难以保障。从实用性来说,生活在高科技环境里的人们能够享受到高科技给人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快感,但是科技不能带来温度、带来感召、带来归属感和荣誉感。

高科技确实是解决了我们很多的问题,也带来了很多便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流失。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就会有喜怒哀乐,就会有脆弱的时候,就像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会有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各种混杂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科技解决的是人们的基础需求层面的事情,而这些极端组织却抓住一部分loser和极端分子的心理,用虚构的东西来满足他们本来就不正常的心理。很大一部分从国外去投奔这个组织的人,都是在现实中生活不如意,试图逃避现实,便要去寻找所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据ISIS公布,他们公开处决了近200名外国成员,因为他们后悔参加了组织并试图退出。美国学者哈克认为:“恐怖主义从来不是真空中产生的,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或者他们的主观印象)的激进反映,恐怖主义泛滥正是基于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反感和不满。”

高科技本身的好处毋庸置疑,可以帮我们带来便捷,但也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它们带来负面的效应;高科技可以帮我们到达月球,火星甚至冥王星,但是却无法到达人心。我们最终解决的不是消灭谁,而是要解决人性和文化的问题,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我要让我们下一代懂得,之所以要向恐怖分子宣战,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寻回公道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