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技术将改变新闻阅读方式,记者们会下岗吗?
2017-01-14 09:50 VR 媒体形态 AR

当新媒体还沉浸唱衰纸媒的快感中时,其实下一代革命者早已磨刀霍霍。

本文由寻找中国创客(微信ID:xjbmaker)授权i黑马发布,记者王鹏

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一个座谈会上对未来的媒体形态进行了展望,他明确指出,要密切关注5G传输、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发展动态,积极谋划和布局未来移动传播终端。

这向科技界和媒体圈都传达了一个很有趣的信息,未来几年的“媒体融合”绝不仅仅是我们现在讲的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而是一系列新技术在所有媒体上的综合运用。

站在2017年的时间点上看,5G传输、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都已初露峥嵘,也许某一项技术带来传媒颠覆的时刻尚未到来,但是当多项技术叠加运用在媒体上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大爆炸”效果。

那么,我们不妨一起开个脑洞,五年后的媒体会是什么样子?

立体沉浸感是新闻界标配

当新媒体还沉浸唱衰纸媒的快感中时,其实下一代革命者早已磨刀霍霍。

目前来看,VR、AR毫无悬念将会是下一代“新媒体”,按照目前VR、AR技术的发展速度,五年后,新闻的呈现形式应该会有较大变化,绝不会再仅仅以平面的形式存在,声音和图像都会变得“立体”。

具体怎么实现立体化?业界普遍认为会有两种形式:一种以全息投影技术直接呈现到观众面前,简单而言,就是在空气或者特殊的立体镜片上形成立体的影像,区别于现在的电视或者电影中的“立体感”或者3D感觉,全息投影可以从360°的任何角度观看影像的不同侧面。

从应用场景来看,这种技术应该会成为家庭、学校、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最为常见的新闻展现形式,因为观众在观看时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可以正常从事其它活动,比较“自由”。

另一种形式则是在观众的眼前私密展现,这会基于VR、AR技术。理论上,五年时间还无法做到不需要佩戴头盔的地步,但是,五年时间完全足够将VR、AR头盔做到眼镜大小。

因为需要佩戴眼镜或者头盔,所以这种形态的新闻形态更为私密,相较于AR和全息投影而言,VR技术更是以第一视角去看待,更多了一份沉浸感。

举个例子,美国总统竞选这种新闻可以用全息投影看,陈思诚出轨这种新闻就可以用VR看。

采编流程将被全盘颠覆

如果说对于观众而言,未来只是换了一种姿势看新闻,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幸福(KU~BI~)的新闻工作者而言,简直是回炉重造,只为了伺候好观众老爷。

未来,如果VR、AR成为未来重要的传播介质,阅读习惯恐怕也会发生改变,那么对于新闻机构或者自媒体等内容生产者而言,视频、图像类的内容产品将取代文字成为主流。

从角色定位上,新闻记者将不再是新闻素材的加工者,而是一个“引路人”,甚至成为一个新闻主播,记者去到现场更多的帮助观众完成360度全景素材的获取,具体怎么看待这个新闻,用什么姿势看,则全部由观众自己决定,每一个观众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视角去看新闻。

此外,如果说现在的新媒体有一定的交互性,那么在VR中,则可以把互动性拉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的新闻一定是互动式新闻,所有的读者将成为记者身后的记者团,一起去关注某个新闻或者事件,每一个观众都如在现场,不再会被记者“牵着鼻子走”了。

而对于后期制作类的新闻或者节目,可能会涉及到制作方式的变革。在前期拍摄上需要360度全场景拍摄,不管从设备、脚本、导演、制作规则上都和现在的制播体系有着天壤之别。

这意味着现在的这一套沿袭了近百年的新闻法则都将被打破,所有人才都需要重新培训上岗,甚至由谁来完成培训这个事,现在都不好说。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当主播的传播环境下,记者这个岗位消失也说不定。

2017年1月,来自路透社的一篇由机器人完成的调查报道获得英国新闻奖(British Journalism Prize)的年度最佳调查报道奖,让全球新闻业为之一振。新闻界甚至感受到了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深深恶意”。

 时空限制将被双双打破

我知道,很多人是创客的忠实粉丝,我也听说,很多人是重度新闻用户。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你们接受新闻时还是受到很严重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

在时间维度上,我们看新闻或节目还是局限在有WIFI的环境中,在3G\4G网络下,要么网速不够给力,要么时间太长烧钱心疼;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受限于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屏幕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对于资讯的接触难以做到随时随地。

世界那么精彩,局限在一口信息的深井之中,难免有些可惜。有幸的是,近几年5G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打破这一局面提供了可能。

2016年,AT&T已经开始测试新的5G技术,一个多月前,华为主导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5G网的落地似乎有点“指日可待”的味道。按欧盟的计划,5G将于2020年推出,按照4G网络的覆盖速度,不出一年,5G网络将成为这个世界的标配。

5G与4G有多大差别?5G网络速度是4G的100倍,由此可以想象,这将给整个云网络带来基础性的变革。

另外一个可以打破空间局限的利器叫做“物联网”,简单而言,物联网最终希望形成的是一个“泛在网络”,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

物联网技术的颠覆性其实是全行业的,具体到新闻行业,物联网主要改变了两个层面,第一,信息采集工作可以实时进行,而且可以采集到许多以前采集不到的信息,这对于新闻的全景展现具体重要意义,比如能实时搜集到公园的“百鸟齐鸣”,也可以实时搜集到跨年夜时代广场的人流量。

第二,在万物互联的世界,新闻展现必须按照明确的使用场景出发,这对于户外媒体的传播形式和内容都具有极大颠覆。未来,在不同场景下的互动推送将日趋精准,比如在超市的货架上,你可能看到的就是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在公园的长椅上你看到的就是健身保健的新闻。 

当然,这是我们基于这五种技术现在的水平和发展速度做出的判断,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任何一项小的科技突破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也不排除某一些技术因为价格、供应链等问题而胎死腹中的可能。

最后,我们还是相信,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还是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新闻从业者依然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席的守望者。上面那个获得新闻奖的机器人,尽管展现出了优秀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文本写作能力,但背后依然离不开人类新闻工作者完成的主题设定、文稿润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