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新场景:场景驱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017-05-24 12:01 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人工智能与新场景

5月18日,在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嘉宾就“人工智能与新场景”展开了圆桌讨论。

 i黑马讯 2017年5月17日-19日,以“让未来发生”为主题的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5月18日,嘉宾就“人工智能与新场景”展开了圆桌讨论。

以下为圆桌节选:(经i黑马&创业家编辑)

主持人:前不久,美剧《西部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新场景,今天场景驱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今天我们请到了一组嘉宾就“人工智能与新场景”展开讨论,他们是主持人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对话嘉宾微鲸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怀宇、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小米智能家居平台负责人高自光、ruyi.ai 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谢殿侠以及Ayla艾拉物联联合创始人张南雄。

朱啸虎:美国智能家居今年很明显引爆了,大家认为中国的市场还需要几年来引爆,引爆的场景是什么?

李怀宇:人工智能一定要叠加在服务和产品上才有价值。在中国,从家居场景来讲,我认为电视互联网智能电视是最合适的入口。因为电视已经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设备,其具备视频、音频、语音图像识别等功能,同时24小时通电并且可以非常便捷的交互。普及应用电视和连接后续服务,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电视可以为大家带来价值,而不是扰民。大家讲到人工智能,都会想到一些让人好笑的场景,这些场景要达到稳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在电视上实现第一步人工智能我非常有信心,因为用户可以实现很好的互动,可以搜索、教学、视频……这些都可以快速地切入场景。

高自光:去年亚马逊的Echo卖了一千多万台,它的大背景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之前大家只是逗苹果的Siri玩,但近两年Siri的准确度高很多了。现在物联网带来了刚需产品——音箱。虽然音响都带有语音控制的功能,但用户的第一需求还是听音乐。Echo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听音乐,但用户在听音乐以外有了更多的诉求,比如定闹铃、查询天气、点外卖……这些基本占了用户20%的需求。

回到国内市场,是否还能以这样的形态得到发展,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今年中国中大型企业发布的音箱不少于十款,扎堆发布后,用户还不一定买单。但人工智能加上语音识别,在互联网应用一定会成熟。这个技术可能分布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上。这个技术可能落实在电视、音箱……家庭某个中心地位的带电设备。我看好人工智能和技术的结合。

在很多传统制造业中,很多年都很难找到创新点。以冰箱、空调为例,创新的难度已经很高了,但借助物联网后,又带来了诸多创新。我认为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结合,会促进产品形态的创新。

谢殿侠:Alexa在北美取得了成功,但我对其可以在中国取得成功到目前仍持悲观态度。为什么?先说一个大背景,有人说Echo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2008年的iPhone,比如说键盘鼠标是人机交互方式,我们学习几个星期打字很熟练了;触摸屏手机我们一个晚上就熟悉了;但Echo语音交互我们生下来就学会了,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语音交互技术的成熟度很高了,但到今天为止,语音识别仍不能做到100%准确。后端的语义理解,很多公司说自己的准确度达到了97%等,业内人当笑话听。如果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5%,语意理解准确率达到80%,两个乘在一起是用户体验,差距非常大。即便是Facebook、Google这类大企业做得还是比较差,仍是道具、玩具,做不到工具的层面。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讲三个限定条件:限定用户、限定使用场景、限定需求。Echo在北美取得了成功,因为细分人群比较大、场景挤压很小。Echo的主要用户群是全职太太,这类群体在中国不存在的。全职太太家庭主妇整天待家里收拾东西、阅读,场景是固定的,需求也相对明确。

此外Echo还面临中西方差异,我接触了很多买Echo的外国人,很少听到有人讲其缺点、外观难看。但将Echo拿到国内时,一半以上的人觉得外观很丑,我们对新产品的容忍度比较低,同时对外观要求比较高。

在音乐版权上,亚马逊有自己的音乐版权库,同时连接了其他资源,在曲库上障碍不大。但中国严格的版权法让版权成本非常高。因此在链条不通、没有具有黏性的用户群、使用场景不足的情况下,Echo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可能是幻象。

中国在家庭场景下人工智能未来落地点在哪里?我一直提一个观点,即为每一个智能电器加上麦克风、联网、语音识别、接入后端。那么电视成为了机器人,冰箱是用户的私人营养师……中国市场分割严重、资源较多、时间比较碎片化,因此我认为单款产品成功比较难。屏幕可以修改语意的理解,所以带屏幕的语音交互设备的市场有可能在未来1到2年获得发展。

张南雄:我不只看到Echo这个产品,而是看到亚马逊语音识别平台Alexa所潜藏的巨大商机。中国有办法做一个Alexa的小米,现在Alexa的硬件和软件已经开放出来了,如果将其整个合作伙伴、供应链系列落地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朱啸虎:从硬件的角度来看,你们认为哪个场景会更加引爆?

李怀宇:微鲸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刚才几位讲的观点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如何通过硬件将人工智能带出来,一个重要因素是硬件本身非常好。Echo能从北美杀出来,是因为它是一个性价比很好的音箱,用户买了以后与亚马逊的服务打通。硬件首先本身要很好,人工智能才能结合进去,才能拥有好的未来。

张总讲到在中国利用技术再做一家公司,短期内有一定的悖论。因为做硬件最厉害的公司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制造业公司,其将人工智能集合进去是很好的。但长期来看有一种可能,即百度开放,好的传统品牌接入进去是很好的普及方法。像小米、微鲸新型的硬件公司,把智能做得好,硬件集成进去,以及年轻化的品牌形象,符合刚才张总所讲的趋势,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向一起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