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新势力: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双方合作更为有效
2017-05-25 02:25 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 中国造车新势力

以“让未来发生”为主题的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5月19日,嘉宾就“中国造车新势力”展开了圆桌讨论。

i黑马讯 2017年5月17日-19日,以“让未来发生”为主题的2017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5月19日,嘉宾就“中国造车新势力”展开了圆桌讨论。

圆桌嘉宾:

主持人: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汽车行业合伙人 谢雨

演讲嘉宾:英特尔无人驾驶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 徐伟杰

奇点汽车CEO 沈海寅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项目组组长,广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 古惠南

熊猫资本合伙人 梁维弘

以下为圆桌节选:(经i黑马&创业家编辑)

谢雨各位谈谈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会不会取代汽车工业的主导权,成为未来的主流

李心毅:熊猫资本是一家成立才不到2年的风险投资机构,因为去年投资了摩拜单车,关于汽车的问题经常被问到。我觉得作为VC来讲,发表这个问题有时候并不是特别的公平。按我们的理解VC是靠想象力存在的行业,我们认为互联网造车一定会对现有的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来取代现在的汽车,特别是BAT进入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没有任何的历史包袱、有更大的决心去颠覆一个行业。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想像巨鳄带着技术和资本进入之后,大家都不用买车了。

同时我也相信已有的汽车势力也在进行巨大的变革。作为VC有一个观点,我们不能用静态思想去看待问题。站在今天我们可能觉得造车两边是绝对对立的:一边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势力;一边以北美的三巨头为代表的老态龙钟的势力。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这些存在的巨头本身也在进行巨大的变革。如果我把这个拉成较大的维度来看,最终都会融合到一点去。无论是代表新兴势力的互联网造车还是代表旧有势力的巨头们,大家殊途同归。

沈海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波浪潮的到来都会淘汰一批原有的企业,也会造就一批新的企业,这跟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从汽车这个领域来看,奇瑞也好、吉利也好、比亚迪也好,当时他们也是用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做汽车,进到汽车行业,有铩羽而归的,也有功成名就的。

在未来我们传统制造业如何和互联网对接起来,我认为这里面会造就一个巨大的改变机会。真正能够把数据作为资源利用好的、真正能够把互联网利用好的,不管你是传统企业还是新企业,都能够在新的浪潮当中获得先机。未来几年可能有2、3个做出量产车的企业,10年以后,这中间应该是中国汽车领域一个交替过程,在这里面两者皆有可能胜出。

古惠南:中国100多年汽车发展史,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新势力。举个例子,当计算机出来的时候,有了电喷系统,电喷系统造成了一批新的造车的新势力,也淘汰了很多老的造车公司。大浪淘沙,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新势力。

为什么互联网新势力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IT出来之后,它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太快了。100多年的汽车在机械部分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但IT来了之后,云计算将很多东西连起来,把汽车涉及到工业产业类拉长了。以前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又回到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圈子。但现在不行了,新的科技进步之后,发现智能驾驶需要和交通灯联系起来、和充电桩连起来了。卖车的人可以利用充电桩,把客人联系起来。把造车的从小圈子延伸到运营去了,扩大了范围。

IT为我们带来一些思想变化,或者投资人的变化,但不论IT造车本质上都是传统造车的在造车。

徐伟杰:特斯拉新兴势力市值已经超过老牌的通用,大家对于新势力的期待,希望这个行业有所改变。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新兴势力还是传统车厂,在数据洪流的时代,谁能把新的技术运用的更好,能更好的满足作为普通人对汽车的需求,谁就会胜出,这可能是一个融合的过程。

谢雨:你们认为新兴企业和传统车企的转型,他们的长处短处各在哪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什么?

古惠南:随着新兴企业包括IT行业的进入,把这个汽车的产业链拉长了。从传统企业来看,首先我觉得不管未来智能车还是什么车,它还是叫“车”。IT人造车运用更多的是电脑、手机等产业链,IT人把车作为一个工具来搭载很多的东西。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要利用这个工具,没有这个工具这个产业链就做不成。

新的产业链造车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结合的过程。传统造车的人可以造车,新势力可以造车,但肯定会请老兵一起干的。同样老兵如果没有新思维,产业链只是围着自己的一小段做,老兵就可能变成代工厂。

沈海寅:“IT”已经涵盖了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新的互联网,甚至互联网以前的时代。今天我们讲汽车领域时,实际上在看它的产业链。做一辆车无外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

在研发设计中,新势力其实是和传统车企、甚至通过外包来设计产品。首先从用户角度去看未来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从理念上来讲新势力有一点的优势。从研发角度来看,我们公司里有非常多汽车行业的老兵,大概有60%—70%的员工都来自于传统汽车行业。因此我们吸收了中国十几年、二十来年汽车行业积累下来的精英人士。

在生产制造上,传统车企一定比新势力做的更好。因此我们选择了与传统车企合作生产,将双方优势结合起来。

我觉得汽车行业的销售环节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销售包括市场和Sales(销售)两个层面。未来用一种新的方式、新的模态去获取用户,降低营销成本。降低成本,能够在性价比当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

在Sales上,今年7月开始国家已经放开4S店了,未来什么样的方式卖车是最理想的卖车方法?什么样卖车方式是能够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我觉得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这个领域新势力因为没有负担有一定的优势,轻装上阵的优势。

在售后网络里面,随着4S店模式的放开以后,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如何能够用闲散资源,通过信息透明化的方式把这个大的网络为你所用,这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做。在这一点上,对于传统车企来讲立刻要进入下一个系统。对于新势力来讲,通过智能汽车这样一个载体,和用户之间真正建立起来连接,可以随时随地的去掌握用户他的驾驶总数据和车本身的数据。用户用车3年到5年到7年的时间,真真正正是我们做运营的时间。运营其实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新势力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话回过来说,我们最后的结果还是跟传统车企能够建立起一种更加信任、更加紧密的合作,使得双方的长处和短处都能够互相得到弥补,互相得到发挥,这是双方未来更理想的发展状态。

徐伟杰:今天汽车已经不是一个纯粹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技术整合体。传统车厂在整车制造生产具备优势,新兴造车势力的优势在于对新科技的应用。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未来双方怎样去互相合作,如何从潜在被颠覆者成为颠覆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汽车解决方案或者汽车产品出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

李心毅:看上去汽车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很多年了,经常有媒体讲汽车行业是一个缓慢向上的行业。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中国有不到2亿辆车,但驾照人数是超过此数的。相对于人口数来讲,这其中又有一个鸿沟。作为VC方,我们天然的是站在互联网造车这一边。资本也好、企业也好,是否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些2亿辆乘用车之外的人群,看看他们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视角。

谢雨:传统车企跟新势力有合作模式有效吗?

沈海寅:从我进入汽车行业到今天,传统车企的观念发生特别大的变化。2014年找很多车企人合作意识很薄弱。2015年发现坚冰开始松动,2016年发现特别多的车企甚至主动找我们寻求合作。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发现未来的趋势,通过合作会产生很多化学反应。当一个行业在高速成长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都自己做。因为你做出来的东西有人买了,所以一个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等等全都自己做,攫取的利润一定是最高的。当到了成熟期后,你会发现社会分工会越来越明显。我觉得汽车行业未来也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行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会发现合作是一个能够克服自己弱点的特别好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双方合作也会碰到一些体制上的问题。今天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个趋势当中,我觉得每一种方式都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只要找到适合你企业的一种合作的方式和方法,你都可以在未来能够去发挥你自己的长处。

徐伟杰:无论在哪个行业,强强联手才能共赢。

古惠南:对合作我持肯定态度。

曾经作为新势力造车,谈谈个人的体验。中国品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最早在乎的是性价比。因为当时质量做不好,十几年前很多国际品牌的零部件上不太跟我们合作,造成很多东西自己做,低质低价。

从中国最新的J.D.Power数据来看,从2011年到2013年,我们就拿到中国品牌的新车质量第一名,此后连续4年作为新车质量的第一名,安全超过了很多合资品牌进入前5名。我们解决了质量问题才去解决价格的问题,解决成本的问题。大家知道你解决了价格成本就有竞争力了吗?还不行,老百姓不信,你还需要新科技,有新科技才能吸引客流。有新科技就行了吗?还要有比它更新的车。凡是新车出来有新车出来的车厂品牌,形成口碑后,经过有可靠性、耐久性检验后,最后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品牌。

所以我想提醒新势力在造车的时候别忘了你真正竞争的时刻还没到,所以我主张要结合。其次,品牌的成长是很艰难的,不仅是新的科技技术,还有质量、经营、品牌等问题。我想我们新势力在造车的时候,要把中国品牌做到全球最厉害,往这方面去发展。

沈海寅:我想还是想为互联网正名。产品会说话,产品即媒体。你做出好的产品,产品可以为你代言。最近我认为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的人讲求匠心精神更多一些。

互联网人在做产品的时候,没有想过低质低价,而是一直在想如何能够把原来产品成本结构中不合理的部分,压缩下来。商业模式的变化可以带来非常大的想像空间,带来成本结构上巨大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变化去打造一个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我认为这是互联网切入行业最核心的观念。

从另外角度来讲,打造一款质量好的产品包括两方面:一是制造出的东西要好;二是打造用户想要的产品。当你做一个新的东西时,如果用户不接受,他会觉得过去的东西已经不是他想要的东西了。在这点上我认为我们跟很多做车的企业在观点上是很不一样的。

李心毅:我认为这两股势力存在天然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