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让企业发生效率革命,它又将替代什么类型的工作?
2017-06-27 11:19 人工智能

碳基生物最终可能会被硅基生物所取代?

6月24日,人工智能先行者大会暨黑马大赛人工智能分赛在京举行,近千名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创业者、投资人、产业专家参会。本次活动由创业黑马与人工智能新媒体平台黑智联合主办,联合冠名商摩比神奇与战略合作伙伴铂诺对活动进行了支持。

在大会的场景化龙门阵论坛上,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智齿客服创始人徐懿、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在鹦鹉螺教育创始人、黑马营十二期学员胡宇东的主持下,就“AI如何让企业发生效率革命”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论坛内容节选,经黑智编辑:

什么类型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胡宇东:请大家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桑文锋:我是神策数据创始人、CEO。在创建神策数据之前,我在百度干了八年,从0到1构建的百度大数据平台。神策目前成立了两年,主要定位围绕大数据分析,特别用户行为分析这块,有300家客户。

徐懿:我是智齿科技CEO、联合创始人徐懿。我们在做一款产品叫智齿客服。智齿客服提供了一整套呼叫中心、在线客服、客服机器人,全部在底层用AI的方式,帮助大家节省成本和提高客服的效率,从而优化客户服务的流程。

陈运文:我是达观数据的创始人、CEO陈运文。在创办达观数据之前,我曾经在百度担任过核心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后来在盛大文学担任过首席数据官,在腾讯文学担任过数据中心的负责人。达观数据给企业提供的是企业文档资料的分类、整理,以及基于这些文字内容的搜索引擎、推荐引擎的整个系统级的服务。我们现在服务的企业接近100家。

胡宇东毫无疑问在座每一位朋友都在一个企业组织当中工作。我们先讨论一个特别有威慑性的话题,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我们认为有多少人,或者什么类型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桑文锋:我说什么不会被替代吧,一是情感类的,二是需要创意的。

徐懿:越往体验高的方面走,就越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旅游规划师、解决方案式的销售。

陈运文:业界的说法是,如果任务交给你以后,1秒钟能够做出答案的工作,未来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

举个例子,达观数据给很多企业提供文档和资料的分类整理,甚至一部分文本的合成工作。我们发现有一些文字资料撰写工作,是有套路和模板的,这是计算机未来很容易替代的。但是,小说带有大量的创造性,不是1秒钟就能写出来,人工智能技术就非常困难替代。

我们把人的脑力劳动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轻脑力劳动,不需要太多行业经验。第二类是重脑力劳动,需要很多年的积累。我们预测,轻脑力劳动会首先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

胡宇东陈总给一个特别具体的指标,叫1秒钟指标。对于每一个在场的朋友来讲,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工作复杂的程度。

刚刚大家都提到创意和情感是两种不容易被替代的类型,但是我想提相反的观点。

第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微软小冰的诗集,居然读起来很美。我也曾经听说过有计算机去创造音乐?

第二个例子,我曾经给我老妈推荐了一款人工智能的小程序,她乐此不疲的跟着一起聊。为什么?她觉得人工智能程序很可爱,发生了情感上的交互。

这两个反例,会不会真的影响和动摇到人类赖以骄傲的创意和情感类的工作?

陈运文:人类的情感是一种非常妙不可言、难以规范化的内容。但是怎么让计算机也能够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情感含义?

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技术尝试。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汉语领域讲情感的分析还是挺难的。因为汉语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的语言,而且中国人习惯于讲话委婉,怎么样分析出这些文字背后的情感深度,现在还在一个技术的探索期。

桑文锋我对宋词比较感兴趣,还曾经研究过宋词跟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比如李清照写得词很工整,但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创新。但苏东坡却是另一种写作风格,不止局限在作品本身,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我觉得不是机器能够替代的。

徐懿:短期之内,机器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很难替代人类。但是长期我对人类比较悲观,因为我也听过模仿约翰列侬写的歌,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比较惊叹的地步了。

《未来简史》里赫拉利说过,人的情绪、痛苦、感觉,其实是脑电波的电流。这样的事情,其实不一定有意义。人可能只是一个基于碳基的生物而已,但是机器可能是硅基生物。

所以这么来看,说不定人和机器本质上没有不同。人在学习的过程,也是从小到大经历了大量的数据,有人教你怎么处理这些数据,只是一个算法+数据的过程。可能机器也是这样的过程,有人做你的算法,有人做你的数据,长期来看可能会形成跟碳基生物类似的硅基生物。

哪些企业的工作场景会最先被人工智能渗透?

胡宇东:我个人比较赞同徐总这种所谓的“悲观主义”,碳基生物最终可能会被硅基生物所取代。如果在生物学上,人到最底层也是一次次生物电电流的交换,就像计算机的0和1一样。如此演化下去,或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发展成类人智能的状态。

现在绝大部分的制度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引入人工智能。哪些企业的工作场景中,未来会最先被人工智能所渗透、发挥作用?

桑文锋一个工作如果能被标准化,到后面很容易被机器替代掉。而许多事情,比如市场投放广告的时候,哪一个渠道转化率更好,现在很难被标准化。如果这些投放的渠道本身接口是开放的,这个工作就能用机器更好的解决。但遗憾的是,现在在国内这种场景里,大家接口开放度还是不够。

胡宇东:碎片化的孤岛,现在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发展阶段。徐总你认为企业中哪些场景会用到?

徐懿:刚刚陈总和桑总说的1秒法则和单一场景,我觉得很有意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动驾驶。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从A点到B点,机器一定能完成。但是既可以一边开车,还可以跟你聊聊天、做各种各样多业务的操作,这样的场景机器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做。

现在企业发展的方式是越来越细,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单一场景。所以2B的企业做AI的创业很适合,有很多的场景可以做。

胡宇东:徐总本来已经让很多客服小姑娘失业了,现在还想再进军更复杂的角色场景。陈总呢?

陈运文:每个企业里,都有大量重复机械性的工作,比如文员,未来很容易或者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掉。

人工智能会不会突然闯入我们的生活?

胡宇东:今天有演讲嘉宾在前面分享过,我们往往会高估一件事情短期的影响力,但是低估一件事情长期影响力。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在风驰电掣之间发生了。我脑海中有一幕印象特别深,有一天我在北京坐地铁,地铁上一个阿姨跟另一个阿姨说,“有一个软件你装了没?”“什么软件?”“微信,能语音说话,跟对讲机似的。”

后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微信便迅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今天大家还觉得,我们很多工作没有被人工智能渗透。但是会不会突然之间,发生切都改变了?

陈运文:这个一定会发生,只不过是来得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技术的发展是指数级的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它还没有到那个临界点。当它一旦到达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徐懿:我认为一定会来的,我是忠实的信徒。

移动互联网为什么能这么快的做PC互联网的补充,甚至大部分的场景都是移动互联网?我认为其实是移动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体验,远超原来PC互联网带来的体验,也远远超过它的替换成本。AI也是一样,真正当他的体验到了非常好程度的时候,将迅速的普及。

桑文锋我觉得不应该局限在人工智能,用机器的概念更合适一些。用机器代替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用和趋势做对抗。

从最开始人类什么都干,到后来人开始用畜力,再后来又有了机器。现在我们有计算机和机器,用机器代替人的趋势是势不可当的。真正到那一天,比如像《机器人瓦力》那部电影讲的,很多人喝汽水、看电视,只要剩下有部分人去工作就可以了。

胡宇东:通过刚刚非常简短的讨论,从我的角度看有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作为一个人,我们压力更大了,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还要和机器PK。最有效的办法,是我们要采取行动,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成长。黑马搭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有黑马成长营、高管营,这会增强未来对人工智能的竞争力。

第二个结论,借用一位90后黑马同学的话,他说,“当新东西出来的时候,不要徘徊、不要犹豫,不要观望,先去接触和了解它。”今天,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了,虽然它还没有形成摧枯拉朽的势头,但是已经萌芽并且快速成长了。在座的每一位,去学习、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将会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启发和帮助。或许,下一个抓住时代机会的那个人,不是那些光环下的大牛们,而是在座的你、我、他。

今天沙龙的讨论环节就是这样,最后每人用一句话发表一下自己对未来的畅想,你觉得人工智能和企业,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陈运文:我觉得,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供企业服务是大势所趋,这个行业里面现在最需要的和最难被替代的,是开发企业服务人工智能系统的优秀人才。

徐懿:我最大的焦虑来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所以要保持一颗对未来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学习之心,才能够跟上未来的发展。我相信,人工智能真正到来的那一天,会引起比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大的改变。如果你真的能赶上这一波,才会对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桑文锋还是我前面一句话,大家还是需要拥抱用机器代替人这种趋势,不要跟它做对抗。

胡宇东:非常感谢今天的三位嘉宾,我也留一句话:作为鹦鹉螺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现在是一个全国连锁双师教学的互联网教育机构,同时我们的学习管家系统,也希望能够替代现在的人工教育服务。

今天或许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和开端,台上的嘉宾有可能有一天会成为新时代的大咖,而台下的小伙伴们也会成为大潮当中璀璨的一员。因为我们是最早来到这里,最早见证、最早体验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