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稀缺昂贵?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培训计划今天启动了
2018-04-03 17:03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创新工场 教育部

教育部创新工场北大联合发起,5年内培训500名教师,5000名学生。

4月3日消息,黑智今日获悉,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暨2018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于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如此。AI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中外AI争夺战的焦点。

而这个由教育部、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计划,集合了图灵奖得主John E. Hopcroft、深度学习发明人Geoffrey Hinton、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大咖授课,要在5年内,培训500名学生,5000名教师。

这是中国首个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18年的培养计划中,将在全国重点计算机高校中,筛选100名老师和300名学生参加,探索实践适合中国高等AI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中国AI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现状:中美AI教育之间的鸿沟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由于稀缺性,许多AI创业企业在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中让AI人才薪酬一路飙升。根据2018年就业市场的一项调查结果,AI方向的应届硕博毕业生,最高年薪可达50万至70万元。

巨大人才缺口下,学校的AI人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中国AI人才的教育相比美国仍有差距。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提供的分析显示,中国AI教育落差体现在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三个层面。

首先,中国缺乏顶尖的AI人才。截至目前,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27年间一共评选出208位院士中,中国籍仅占4席。据AMiner 2017年AI与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报告,全球领军AI专家共742人,美国占比68%,中国仅为6.36%。

其次,我国高校AI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全球AI领域的人才整体匮乏,全球大约只有10万人AI人才,其中包含7万余名AI相关专业在读硕博研究生,AI学者共计不超过6000人。近三年,受到企业高薪酬、大数据研究条件的诱惑,校园AI师资流失率不断加剧,在美国市场尤为严重。

最后,我国高校AI教育体系仍远不及美国。

从学科普及率看,据多份最新AI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虽然一些学校开有相关课程,但总体上我国高校缺乏AI基础教学能力。我国目前设置AI研究方向的高校,也多为研究所或实验室,没有AI基础学科以及应用类AI专业。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所欠缺。

从学科设置上看,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而智能学科与相关技术在中国还不是一级学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因为AI不是一级学科,导致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智能专业课程不是重点学习内容,学时占比也较少,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投入: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培训计划

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 “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并强调“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高地”。

2018年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正是在此趋势下,针对中国AI教育痛点,全面打造的师生联动、校企结合、国际合作的培训计划。

培养计划包含两部分,高校教师AI培训班和高校学生DeeCamp AI训练营。 本次培训项目具有如下特色:

首先,邀请国际AI顶尖大师为导师。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John E. Hopcroft,深度学习开创者、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和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John Hopcroft表示,改进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对于中国AI产业人才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我们将为100位教师、300位学生提供培训,和他们一起提升中国高校的人工智能教育。”

其次, 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批量人才培训计划。根据目前规划将在五年内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位AI教师、5000位AI学生,并帮助这些老师返校开设AI课程,培养更多AI人才。开创“教师+学生”同步培养模式,暑期的教师培训6周与学生培训5周相重叠,参与教师培训的100位老师将作为300位学生培训的分组助理学术导师,跟踪学习相互促进,保障教学质量。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何琨教授作为2018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做了发言,她说:“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增强对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的了解,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开设高质量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课程提供素材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为公益性质,老师学生的课程都将免费。完成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四方盖章的结业证书。

再次,产学融合、学科交叉,整合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在实际课题中动手实践的机会。

北京大学是率先开展AI领域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至今,北大培养了智能科学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为AI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适合中国高等AI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说,今年起,北大设立了“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培养AI领域学术产业创新三维复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首创。“希望通过此项培训计划,整合中美最优质的AI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在中国建立可推广的AI教学体系,提升AI人才培养效率,寻求适合于中国的AI人才教学培养模式。”

创新工场最早在AI投资阶段发现AI人才紧缺问题,所以2016年成立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为中国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提供人才与技术、产品和商业经验、市场推广、软硬件平台、高质量大数据源等多方位的支持。

“目前我们可以着手完善的是产业落差和教育落差。AI产业化最缺的是拥有高水平的科技与工程素养,紧跟AI技术前沿,擅长将AI算法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熟悉AI产品研发流程、技术与工具的AI应用型人才。消弭中国AI应用人才鸿沟,培养和完善中国AI应用人才生态,是我们发起这个计划的初衷。”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介绍,这次高校计划的“2018年DeeCamp AI训练营”正是脱胎于去年七月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首创的 DeeCamp夏令营。

去年,创新工场创办的DeeCamp暑期深度学习训练营,用崭新的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短短六周就培养了一批掌握AI先进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017年暑期,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从全球知名高校的1000多份简历中,选拔出36位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了 “闭门课程+项目实践”培训。结营时,学员们展示提交了5个成型的AI Demo,有无人商店、送货无人车、歌词创作机器人、“斗地主”机器人以及聊天对话机器人,都是最前沿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无人驾驶、大数据等AI研发领域。虽然这些Demo离工程化、产品化尚远,但短短时间内,全无经验的高校学生,就实现了Demo式工程的跑通,仍然值得称赞。

“这个AI人才培养模式被验证可行。培养AI人才其实很快,并不困难。因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工特别强,找到这些人,六周的时间就能培养出合格、出色的人才。去年创新工场这一成功的实践也被教育部所关注到。在教育部各个单位和北京大学的强力支持下,今年我们联合创办中国高校AI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强调了此次培养计划的课程设计特点: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科研方向,邀请学术大师讲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产业需求出发,高度强调项目实践在AI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们设计了既充满挑战、也富有乐趣的实践项目。此次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将培养高水准的AI应用型人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很期待今年八月下旬300位同学的结业展示。

未来: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介绍,希望通过项目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进一步提升中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与水平;

二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

三是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四是推动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合作。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此次培训除了在导师阵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培训规模、培训对象等环节加强设计外,主办方透露,这次培训将积累课件、习题、参考读物等教学资料,作为AI课程开设的参考,以帮助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正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据介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此外,以此次的培养计划为基础,教育部还计划设立“中美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为高校师生提供赴美人工智能专项奖学金;还将联合美国相关高校成立“中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联盟”,以促进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

“无论是在教学第一线培养AI人才的教师,还是梦想用AI技术改变世界的学生,相信都可以从此次培养计划中,接触到国际一流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AI时代学科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最佳路径,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说,同时,创新工场也联合其他高科技企业,举办AI Challenger国际挑战赛,每年都会免费发布大规模的AI科研数据集,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参与本次培训的教师和学生,还能持续得到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在AI领域的分享、参与活跃的人工智能技术社群。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同MIT、斯坦福、伯克利、卡内基梅隆,以及加拿大、英国等地的国际顶尖计算机高校保持密切交流,体系内也有中美4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的创新型企业,密切跟踪对接全球和本地市场涌现的前沿科技趋势与人才需求。

在活动现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图灵奖获得者John E. Hopcroft等领导和专家均出席了启动仪式。“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高等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共同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办,支持单位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介绍及报名入口:

https://challenger.ai/training_2018_i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