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今夜IPO:强行进入的李斌,走不掉的马斯克
2018-09-12 22:21 蔚来汽车 马斯克

无论如何,蔚来汽车终于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赴美上市第一股。对于这个对标美国的新兴行业,和国内已经发展得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来说,蔚来接下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表现,总归是一件让人值得期待的事情。

文 | 王妍、杨洁

距离上市不到36个小时的时候,李斌还没有到纽约。身边的人感觉有些着急,他不紧不慢。这并非难以理解,毕竟,对于这个刚刚年逾40的男人来说,很多事情看似难以企及,但港交所的那面铜锣,连同纽交所里的那只带颜色的按钮,他都不陌生。回想起来,距离上次亲手将一间公司送进股市大门,不过才过去10个月。这么想来,这事顿时好像没那么刺激了。

但比起以往的任何一次经历,李斌似乎表现得更加慎重。直到前一天,关于蔚来汽车的上市仍未有太多确切消息流出。从提交招股书的那刻起,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这个不足四岁的新造车公司,是否真的做好准备进入全球舞台的质疑声,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北京时间9月12日晚,蔚来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NIO”。其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定为6.25美元,位于此前公布发行价区间6.25~8.25美元的下限。按此发行价格计算,蔚来汽车的估值约为64亿美元。招股书显示,蔚来计划在美国二级市场最高募资18亿美元。

无论如何,蔚来汽车终于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赴美上市第一股。对于这个对标美国的新兴行业,和国内已经发展得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来说,蔚来接下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表现,总归是一件让人值得期待的事情。

蔚来已来?

一大早,蓝底印有蔚来白色logo的巨大横幅就已经挂在了纽交所门口,在它下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Blue Sky Coming”,停在旁边的蔚来概念车EVE和量产车型ES8格外显眼。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这个即将登陆纽交所的中国造车公司,看起来有着和本土特斯拉可以对标的实力。

但从蔚来此前提交的招股书来看,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8月28日,蔚来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书的补充文件。根据最新招股书,蔚来汽车最高募集资金15.18亿美元,与之前的招股书中拟筹资18亿美元相比缩水2.82亿美元。

蔚来汽车的招股书披露,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六个月中,蔚来总营收为695.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99.1万元),其中汽车销售营收67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439.9万元)。

但蔚来汽车远远大于营收的“烧钱”速度让外界充满了担忧。数据显示,蔚来汽车在2016年、2017年的亏损分别为25.7亿元和50.2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亏损33.3亿元人民币。累计亏损达到109亿元人民币以上。一时间,“蔚来汽车被严重高估”的声音不绝于耳。

此外,蔚来引以为傲的新营销模式和服务体系也花销不菲。在今年蔚来汽车的量产车型首次亮相的高光时刻,8 架飞机,60 节高铁车厢,19 家五星级酒店,邀请5000 名 ES8 准用户参加的大手笔让人记忆深刻,但成功传播的背后是近亿元的投入。

招股书显示,蔚来的汽车主要是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对外销售。截至2018年7月31日,已有7家蔚来中心投入运营,53家营业网点投入运营。预计到年底,将有60-80家换电站投入使用,400-500充电车投入使用。

定位中高端的蔚来汽车,仅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蔚来中心投入,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李斌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咖啡、音响、亲子乐园的线下交付社区,吸引和维护新一代的用户群体。据媒体透露,仅在太古汇门店的年租金投入就高达8000万。

对于这场战争的头部玩家来说,经过三年的赛跑,已然到了贴身肉搏的时刻。它们将面对的,是更严峻的考验:如何实现量产、上市销售、占据市场先机,新一轮对时间窗口的争夺,已经到来。

在最新招股书中,蔚来进一步透露了人们最关心的ES8的产能和交付情况。截至8月28日,蔚来汽车的主打车型ES8已经累计生产了2200辆,并已经交付了1381辆。在此前的招股书中,截至到7月31日的数据显示,ES8的交付量仅为481辆。

招股书显示,虽然还有1.5万辆订单待交付,但其中有9497份只缴纳了5000元定金的"小定"订单。这也意味着如果产能跟不上,后期的交付一旦遇到延误,可能就会面临大量订单取消。

虽然在成立伊始,蔚来汽车就集成了当时堪称豪华的投资人阵容——李想、刘强东、马化腾、雷军,以及高瓴资本的合伙人张磊。但在其即将上市的紧要关头,新投资者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却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今年4月,媒体曾报道软银考虑在蔚来IPO中购买2亿美元股票。但在上市前夕,外媒再次曝出偏爱投资新兴领域的日本软银集团将不在其首次公开募股中进行投资。这对于蔚来而言,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公司,绕不开硬性成本的造车行业动辄需要百亿的投入。而包括蔚来、小鹏汽车在内的头部公司,也正是因为能获得巨额资本押注才能用互联网速度在这个原本传统的行业赛跑。

在经历了6轮融资之后,蔚来汽车的总融资额达到李斌口中的200亿元门槛。但其他头部公司也在加快融资的速度。根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蔚来曾试图谋求以75亿美元为估值的新一轮融资,但最终未能成功。

这是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面对传统大车企的加速转型,和特斯拉难以撼动的地位,这些中国门徒们在实现“再造一个特斯拉”的目标之前,必须保证高速前进。在尚未能实现自我造血之前,想要活下去,只能依靠外部源源不断地输血,而国内无人能接的现实,远赴美国上市寻求资金成为一种选择。

谁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特斯拉作为新造车公司的参照物,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李斌在内,这一批新造车人,在正式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几乎都是国内首批特斯拉车主。蔚来汽车后来所走的每一步,都能看到先行者特斯拉的影子。

硅谷钢铁侠刺激了他们的野心,也带给他们巨大的想象: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和能源的发展迭代,汽车行业,都在经历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超越传统车辆主机厂的机会,正在此时。这些大部分出身于互联网的掌门人,除了在技术上的创新,也能更深的切入用户的痛点。

在汽车生产模式上,蔚来采用了与特斯拉相似的方式,先做超跑,再采用“降维攻击”的打法做量产车,打通技术从高端走向大众。

2016年11月,蔚来EP9在伦敦首发,随后又以7分05秒的成绩刷新了纽博格林北环的圈速记录。此后,李斌同时赞助了Formula E电动方程式以进行电动车制造的技术储备。“从拿冠军、破纪录到发布ES8,我们用行动一一兑现了承诺“,这样的成长方式曾得到李斌的肯定。

但让蔚来深陷质疑的,还有其每一辆车尾所贴上的“江淮”标志。虽然李斌多次强调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并非“代工”,而是采用建立新厂的方式,搭建全新生产线。江淮参与投资,由蔚来方面主导技术。但业界的疑问始终未能消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招股书中,蔚来称虽然参与供应链和制造过程的每一步,但无法确保能够维持质量标准。招股书还透露,蔚来正在上海筹备自己的工厂,预计2020年底前准备就绪。不过,招股书提醒,无法确保蔚来能够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而这也是蔚来选择江淮曲线量产的核心原因。

要想知道敲钟之后的蔚来会如何,不妨就拿特斯拉做个参考。

在中国的新创车企们摩拳擦掌筹备未来IPO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对象,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频频陷入麻烦。8月25日,马斯克提出的特斯拉私有化计划戛然而止。这个颇具挑战性的计划在8月7日,被他在自己的推特上突然宣布。

在中国新造车公司追求IPO的路上,马斯克已经厌烦了被华尔街指手画脚。特斯拉正成为美国市场上,被做空最严重的公司之一。今年年初,金融信息供应商FactSet数据显示,特斯拉所有流通股中有25%都被做空。

马斯克认为,当特斯拉走上稳定的经营和盈利之路之后,再上市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且,波动的股价可能会让所有公司员工分心,因为他们都是公司的股东。而且私有化之后,公司不用再将重要商业信息公之于众,有利于保密和竞争。

这个已经成立了11年的造车前辈,连同其创始人一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源于特斯拉“史无前例”的烧钱能力,数据显示,2017年特斯拉净亏损22亿美元,成立至今,总计亏损51亿美金。今年年初,特斯拉还在全球召回了超过12万辆Model S,来解决动力转向组件问题。

Model 3迟迟上不去的产能,让马斯克的交付推迟了一轮又一轮。那些原本交了定金的用户在遥遥无期的交付面前,直呼“等不起”,并选择取消订单。

这似乎成为一种预示。特斯拉面对的这些困境,将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特斯拉的门徒们,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这也直接导致各家的交付时间在不断变动。在去年蔚来汽车的首款车ES8上市时,李斌曾表示,ES8将于今年4月交付。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李斌表示,由于产品要进行安全性检验,需要等到5月。最后,李斌将时间定在早于上半年的6月底。

5月31日,蔚来汽车终于在兑现承诺的最后节点完成了10辆ES8的内部交付。车主均为蔚来汽车内部员工,李斌和蔚来总裁秦力洪也在其中。随着一个月后真正面向用户的交付,蔚来才开始取得营收。

是否能够实现稳定量产交付,对于蔚来而言,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行业里其他掌舵者的陆续发声,又为新造车企业的真实交付能力再次画上了问号。

在蔚来首批ES8内部交付时,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在“2018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曾经表示,“新造车企业最大的挑战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付,不是只交付给内部员工或者个别熟人,而是一般的普通用户。”

8月5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与小鹏汽车掌门人何小鹏对交付量产车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打赌”——在今年年底前,蔚来能不能交付一万台车。输的一方以一辆蔚来ES8或小鹏汽车送给赢的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蔚来赴美IPO的前两日,沃尔沃却暂缓了上市的步伐。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认为,"目前的条件对投资者来说并非最佳,无法给予一定的涨幅”。而吉利方面则担忧上市后股价的下跌,会影响此前的投资人。而另一头,对比8月的表现,特斯拉的市值已缩水100多亿美元。

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上市时机。对于华尔街而言,想走的马斯克最终还是没有走掉。不过,蔚来却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