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资本、京育基金、京北金融、顺为资本、基因资本、华夏桃李共话:寒冬看教育投融资
2019-03-15 17:20 火柴盒 教育

2华图资本、京育基金、京北金融、顺为资本、基因资本、华夏桃李共话:寒冬看教育投融资

众多教育领域投资人分享他们对教育市场的判断、投资逻辑以及对教育的反思。

【火柴盒注】近日,2019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召开,会上由辣妈创业者周洲主持了以“寒冬看教育投融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本期论坛的嘉宾有:华图资本总裁吴正杲、京育基金合伙人、京北金融董事长罗明雄、顺为资本合伙人李锐、基因资本合伙人朱健、华夏桃李合伙人郭西凡。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加持,众多教育领域投资人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对教育市场的判断、投资逻辑以及对教育的反思。

火柴盒将各位投资人的观点整理分享给大家~

你们觉得教育行业真的到了寒冬吗,还是有所好转?

吴正杲

其实是不是寒冬,现在立春都过了,现在肯定不是冬天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是从春天开始的,而不是从冬天开始的。

说到投资,其实都说寒冬,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好几个细分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都是在2018年的时候出现的。到2018年年末的时候,券商开年终电话会的时候,让我讲政策的未来。其实投资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事情完了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机会。

礼拜一大家看到了万亿的交易额,但是大家礼拜一打开这些股票去看很多在礼拜一涨停的时候的股票,你会发现它是从1月1日就开始涨,要么是从正月初七(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涨,只不过涨到上个礼拜一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万亿的交易额。

再去回顾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已经从去年12月的低点,到现在已经涨了40%、50%甚至一倍,甚至有两个季度涨十倍的。

其实我觉得冬不冬天,是不是最寒冬的时候,其实是看你怎么看。如果大家都去、最热的时候,可能是要防范风险的时候,大家都不去的时候,可能却是机会。

对教育而言更加是,那么说是不是就不投教育了?投教育主要是什么?其实教育这个产业,教育本身就是在知识传播中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帮助别人进步。需要进步、需要获取知识这一点,这件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每个人都需要获取知识、每个人都需要进步

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帮助别人进步,这件事情也是永远的刚需,只不过在这个需求中,是不是谁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径、渠道,给大家更有效率、更有方式地获得这些,我觉得只要这件事情在做,就有机会,只要在做这个事情的人还很多,那机会就很多。

所以,我觉得不要害怕冬天还是春天,一年总有四季,四季总有轮回,就看我们在什么时候参与到这里。我觉得只要坚持住,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前奏。

罗明雄

谈两个关键词:寒冬、教育。

我认为现在肯定是春天。

王兴所说的2018年还是2019年是十年来最差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不管是哪种含义,不管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也好,还是说类似于媒体的断章取义也好,其实很难做到这种情况。因为你从很多数据来看,是比较难做到的,就像刚才吴总所说的,当大家都不投的时候、当大家都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你可以发出另外一种声音。

其实我们做一级市场,不做二级市场的,或者说基本上不做,但是去年年底的时候,这是今年春节前,我小范围的聊天的时候,就从股权投资的专业概率和赔率两个角度来推论。我说咱们做股权投资,尤其是做一级市场,就是概率×赔率。虽然我对二级市场不熟、不专业,但是以目前的判断来看,你这个时候买股票,持有一到两年,大概率应该是赚的,而且一般来说应该是会超过或者是远远超过理财,不幸被我言中了。

所以,从目前来看,包括今天早上也有一个同学问我,说股市起来了,春天来了没有?我说按我目前了解来看,今年上半年有可能股市先起来,但是实体经济没起来,但是下半年实体经济应该会慢慢起来。因为我本身旗下有金融和投资,金融这边我们和很多企业打交道,大家正在预判今年下半年债权的利率市场明年会下降,所以他们目前正在做很多粗浅的准备,下半年都在做收钱的准备,现在慢慢开始真的往春天走了,所以我不认为现在是寒冬,寒冬按照我的理解,2018年真的很惨,已经过去了。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教育,因为我们当时是这么看的,我认为美国最后能够做得好,就靠华尔街的金融、硅谷的科技以及教育,再加上好莱坞的文化。因为我们都是理工男创业,不懂文化,所以京北这边就投了金融、科技、教育,我只谈教育。

教育目前投资应该是成为整个全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不单单包括像我们跟严总合作的京育基金,专门投教育基金,这是我们所谓的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还包括大量的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很多有点儿钱的人,他不想工作,或者是找不到特别好的工作,他想创业,除了开饭店之外,很多人在干嘛?在开培训机构。不管是自己在本地开个小的培训机构,还是开个加盟连锁,还是开个什么,其实这都是投资。这种投资为什么好?其实跟教育的特性很有关系(在这儿我不展开)。

所以,我是坚定地看好教育投资,不管是像职业的教育投资人,还是类似于散户的也类似于极低的创业成本(几十万、几百万)创业的,其实我都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教育是未来。

李锐

这个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在过去的半年或者是一年里被所有人不停地在问,最早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什么叫冬天?冬天意味着气温吗?如果是以气温来衡量的话,我觉得毫无疑问,现在一定比去年的今天要冷得多,这个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就跟美国东部今年的寒潮一样,我觉得这是肯定要比去年冷的。比未来会冷还是热?我觉得可能大家会有一个各自的节奏。

我们是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我们是一个美元和人民币都有的基金,我们投资期限是10年+2年,我们是一个比较长线的基金,而且我认为这样的创业也应该是长线的。

所以,无论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者更应该关心的是更长周期的一个趋势。大家在关心今天气温的涨跌,是为了明天穿多少衣服而准备的,可能只要关心更长期的,三、五年或者是更长周期的趋势,以及近期我应该用一个什么节奏来加减衣服。

我觉得从长期来看,我们非常看好教育。刚才其他几位嘉宾也都分享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昨天也跟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聊天,都是差不多岁数,孩子都可能在小学到高中期间,算一下费用占比孩子的占多少,大家算一算。我们再回去看一下普通的工薪白领,他们的教育支出或者是孩子的支出,占他们整个支出的占比。

会发现,在现在的阶段以及越是一级城市,或者是未来经济越好的,他们的占比会越高。所以,我们自己觉得从长线来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从短线来看,我自己觉得确实面对很多压力。因为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一定是有管制的,因为这个是社会最后的公平之一,所以我觉得一定是有管制的。因为有管制,而管制不是连续的、不是纯市场化的,一定是有节律的。我自己认为,从节律的角度来讲,现在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不是应该要调整节律的时候,这个时候确实对早期投资人和对真的有更远大梦想的创业者来说,没准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可能这个调整,要比拼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本狂潮,或者是钱很容易挣的时候,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

我觉得如果跟一年前比,毫无疑问,今天我估计如果有出来融资的同志,和我们去见创业者的同志,我觉得气氛是变了的,变了有多大?还是有一定幅度的。

朱健

因为我们基金可能有点儿特殊,顺为什么都看,看科技、互联网,我们比较简单,我们主要看教育,也是比较专注在教育行业。所以,所谓的寒冬,各位嘉宾讲得都是宏观层面,我们就比较简单一点儿。

去年来看,整体上来说应该不能叫寒冬,因为我觉得去年市场过于火爆,尤其是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还是非常热的。在下半年的时候,的确很多投资人是减缓了一些投资的速度,或者是降低一定相应的金额。但是我觉得从三个维度来看,资金层面有压力,但是压力并不是很大。

但是从我们自己来看,无论是K12学校还是所谓的幼儿园,还是在线的,还是所有的职业教育,所有的数据都在往上走。你们发现从用户端来说,根本不会因为有所谓的寒冬存在,因为这个行业是非常刚需的。

从这里来看,我不认为有什么寒冬。

但是从另外一个政策,其实我们也问了非常多政策决定者的态度,这个行业就像李锐总说的,肯定是有监管的,但是你会发现,在监管下依然会有很多大公司会脱颖而出。在一个合理的规则下,我们觉得这个寒冬也是不存在的,无论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都会有自己春天的那天。

可能资本有时候会过度足,会导致有些市场,比如说对于非营利性行业的估值体系会做调整,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自己内部的观点,对我们来说不影响投资。

郭西凡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寒冬,因为桃李是专门做教育行业的财务顾问业务,就是帮助很多创业者去融资,当然也包括一些二级市场的并购业务。所以,我们从两个点去看:

1、二级市场。

2017年、2018年应该说教育行业头部的一些公司上市,开始的一个原理,大量的公司能够非常顺畅地在境外上市。我们也看到现在还有一些教育的公司,可以在境内有借壳上市,或者是未来有可能在境内IPO。

中午我在见投行部的朱全星,其实国内很多教育行业的投行业务在境外发行都是这么做的,他们现在手里还有三个项目,应该都在今年下半年在香港发行。

所以,从二级市场来看,其实有非常成熟退出的渠道,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这个层面其实更关注教育行业,我觉得对整个市场都是非常大的利好。

2、一级市场。

在座的几位主要是在投一级,我的感触是说,尤其是从数据层面来看。2018年全年的融资规模其实是大大超过了2017年,整个融资规模其实是非常大的。包括2019年大家都觉得这个可能是所谓的寒冬,那我们看前两个月的融资规模,仍然是在上涨的。为什么大家都说有所谓寒冬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每一个细分行业的前两名可能融到了这个行业90%以上的钱,大部分的早期创业者现在就感觉拿到融资会比以往更加困难了。

因为这个是反映到刚才说的二级市场,最终能够IPO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再往下一个层级的退出可能是并购退出,也需要做到一定的规模、体量,投资人才能拿到相应的回报,我觉得这个是现在市场的一个真实状况。

大家可能有一个感受,说融资难。其实从一级市场或者是早期投资来讲,也确实有窗口期,这一个赛道尤其是在线教育,一个细分领域这拨机会来了,就是在风口期去投,细分格局相对稳定,如果短期没有技术上的变化的话,可能这个格局就相对稳定。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目前大家的一个感触。

下面三个问题,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

1、投资教育的领域和投资其他的行业,在逻辑上有什么不同?

2、确实2018年针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政策越来越多,会不会因为监管制度使你们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3、在投融资求快的时候,和我们要面对真的是一个有情怀的行业(教育行业),我们要打磨更好的产品,在快与打磨更好的产品之间,你们是怎样看的?如何做到平衡?

郭西凡

我选第二个问题,跟教育行业的政策有关的,因为2018年确实是教育行业(民办教育行业)历史上以来出台政策最密集的一年,会不会更谨慎?我觉得这是一定的。因为我觉得咱们都在现在这个环境中创业、投资,一定要符合政府的政策,一定要跟党走,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我觉得分两类:

1、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已经有明确的政策出台限制资本,但是现在我们也在跟身边的一些律师或者是投行聊,可能3月份还会有一个送审稿出来,有一些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了。比如说幼儿园的领域,不能集团化、资本化,比如说K9现在不准集团化上市等等,这个毋庸置疑。在这个领域投资人会非常非常谨慎,既然政府已经说了这样的话,不准你这样做,大家也没必要冒这样的风险。

2、政策还不完全确定,还在博弈当中,所以这个阶段我觉得投资人会非常谨慎,暂时要等具体的政策出台。

朱健

我讲第三个问题,因为对于很多教育行业来说,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快的公司还是慢的公司,其实你会发现在线教育很快,线下的公司相对来说比较慢。但是从我们自己大家内部的讨论来说,相对来说在不同的阶段看不同的所谓的快慢。所有教育公司在初期,我们永远看到的是它的品质,我们永远追求教育公司过快的扩张,因为只有当你的品质和口碑、服务做好以后,才会相应具有价值。

对于快其实也会有另外的理解,你会发现很多教育公司的快(就像学而思)可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么快的增长的,你会发现它的增长是从2016年才慢慢起来的。所谓的快,就是当你把产品以及所有的标准化做完以后,当你把服务标准化了以后,把你的老师全部标准化了以后,当你是万事俱备,才会开始有快的这一步。

当然你该快还得快,因为今天的市场和15年前的市场已经不一样了,15年前你可以躲在中关村某个地方慢慢做,你做了五年发现做得不错,再慢慢扩张。但是今天很难,你会发现一旦你做了一个产品、模式不错,一年之内有一大堆人会来抄袭你,有一堆人来跟你竞争。

所以,我觉得当你具备了所谓的复制基因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速度。但是我觉得所有的提速、扩张、标准化一定是在你所有服务的质量可以保证的基础上。因为我们见过不少公司,可能大家的思维不一样,尤其是前一、两轮的投资人,当时TT投资的时候,就会一味地要求快,不管口碑怎么样,就会忽略掉很多教育的本质。所以,可能不同的基金,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李锐

我选第一个问题试着分享一下,因为顺为是TMT的基金,我们也是顺着消费的角度,一起来投教育的,我们前后在教育领域也投出十多个公司。

我觉得TMT或者是科技类投资,或者是一级市场投资,核心看什么?我们内部有时候也在做很多沟通。我觉得有很多视角,其中有一个视角,投资最核心的看点就是一样东西,这样东西什么是长期不变的?因为我们是要投十年以上的基金,一定要投那些不变的需求,如果那些是只有两年的需求,对于我们这类基金进去,根本就不等转身就结束了。所以,我是觉得一方面要看不变的是什么。

刚才大家有非常多的分享,教育其实本身帮助人成长,尤其是帮助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阶段)的人成长,这件事情一定是人类存在就不会消失的,所以这个是不变的。

什么是变的?变的有非常多,回到教育的角度来讲,比如说有技术的变革、教育理念的变革,这里是说20年以后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人的变革,这些是变量。

整个TMT赛道里面也是在看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回到教育来讲,我觉得教育不变的东西其实是相对清晰的,这个是穿越牛熊市,也穿越政府管制,因为政府不管怎么管制,最后一定是说未来的人是往某个方向走,是有竞争力的方向走,这些是不变的。

那些变量的东西,其实比如说在线化、AI、教育金的文化,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化背后有一个的逻辑,教育去等化的一些落地,这些是变量的东西。在这些变量的东西中间,刚才周总也分享了教育领域在某些教育会慢一些,我们一定要尊重行业的规律,教育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互联网行业成熟的一部分。我们投互联网跟各个行业结合的时候,最核心的是一定要尊重这个行业的规律。

我们不说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总之教育的结果一定不是像饮料、新闻一样,立即能显现出来的,它有一个更长的反馈周期和反射弧。所以,即使是有巨大变量的时候,它的变化也会更慢。

比如说互联网的在线化,其实在线化已经那么久了,为什么K12教育到去年或者是2017年才成熟?所以,我自己觉得这个是教育和TMT的一些不同。

刚才分享比较多的都是宏观一点儿的,具体一点儿我是觉得,在我们的逻辑来讲,我们要选择项目:

1、符合长期观念,真的是对人有长期作用的。

2、我们还是希望这个项目在核心要素上有所改变。

所以,这个还是TMT的基金在看教育的时候略微不同,这是我的一些分享。

罗明雄

咱们首先要特别简单地聊一下,比如说在一级市场基金怎么赚钱。因为你投完项目之后,无外乎这么几种可能性:IPO、被并购、回购、分红、破产清算。其实按照我们职业做投资的来看,其实基本上所有所赚的钱都应该是通过二级市场,IPO和并购,其他的分红或者是回购其实已经算是投得不大好的,破产就算是失败了。

所以,根据这么一个投资回报特点,我想谈一下教育投资跟别的行业会在三个方面有不同:

1、关于财务合规方面。因为其他很多企业类似于财务的计算、考核、监督,有可能会比较好做,教育领域比较多的企业其实是2C的,包括很多类线下的,都是走的线下收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创始人团队的诚信,以及财务、税务规范程度的问题,这其实跟别的行业理论上来说应该一样,但是因为传统延续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已经有些年限的培训机构,规范它、改变它是很难的。

2、教育行业其实是受到相对来说比较严格的监管,甚至一些政策的出台是很大的。

譬如说作为咱们投教育的机构,特别关心国内、大陆教育培训机构能不能真正IPO。其实大家一直在关心修改民促,能不能整个偏向正常,不需要类似借壳上市,当然能够批准借壳上市已经是个比较好的消息。这种政策的影响,包括比如说现在培训机构三个月的续费机制,其实对于很多原来预收费一年期的企业就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改变,甚至会导致一些品牌的洗牌,再包括类似于民办幼儿园等等鼓励。

所以,这个行业的政策影响可能跟一些别的行业也不大一样,这是在投教育的时候要特别去考虑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教育还得分成营利、非营利,尤其是教育行业还得设置为非营利机构。

3、回到刚才说的快和慢的问题。

因为我们现在对教育已经有专门的教育基金,专门投教育的,我夫人现在又专门做教育领域创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教育的创业是需要一个比较慢的过程,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因为产品的输出是有特点的。别的产品你研发之后,提供的是一个极度标准化的产品,而教育提供的是一个服务,很多还是人对人的服务。你怎么样去研发一个标准的产品,再把这个产品能够标准化?其实是需要不断地时间积累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育公司初期快不起来、也不能快的原因。

当它真的能把我刚才所说的产品标准化、标准产品化之后,适当的规模必须得上,为什么得上规模呢?因为教育行业有一个特点,跟绿色创业很像,做起来很容易,做大很难。你说搞个培训机构,搞个线下,基本上想赔钱很难。我们原来做过调研,86%的幼儿园都挣钱,还有一些是富太太、官太太搞的,如果他们稍微认真搞的话,其实也不会赔钱。

但是能不能做上市?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最后你能不能上市,或者是被并购,除了这两个选择之外,其他的选择我们是不Care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会跟它的快慢当中的平衡,以及品质的问题,这要找到一个很重要的平衡。

教育行业即使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但是在整个2万亿的教育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非常非常小的。

所以,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小而散,蚂蚁雄兵,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样去把握一个平衡的问题、快和慢的问题、标准化的问题、未来怎么退出的问题,这个跟别的行业略有差别。别的行业一个细分赛道前三名,别的就没有了,教育领域分就分得非常细,英语里面出来了一堆,也都有退出机制。

这是教育行业我所理解的跟别的行业的最大的三个差别,我简单小结:

1、财务规范的问题。

2、政策监管的问题。

3、大小和快慢的问题。

但是最后浓缩一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假如说要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最终你所有赚的钱其实都是通过二级市场赚来的,所以你最终的退出路径(你规划好的退出路径)无外乎是能不能IPO,或者是能不能被并购,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只能像我投我夫人一样,只能等着分红了。

吴正杲 

我讲一下第二个问题,就是政策的影响。为什么讲这个呢?其实我是一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是开始投教育行业几年的投资人。

从法规的角度来说,从2010年我就一直跟进《民办教育促进法》到底要怎么改,从六部委征求意见开始。

先从教育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坐在下面的应该有很多从业者。我相信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他不怕法规改,只怕法规不明确,因为只要改了,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干。就像前面罗总说的,他说一级市场投资,退出通道只有二级市场,我觉得这都是快的投资。就像投教育,真的是建立一个几百年的学校,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不一定从钱上面,能够从一级投资、二级退出。

以前投幼儿园都是想着幼儿园打包整个上市,现在法规出来了,告诉你不能上市,好了,也没有见幼儿园的创业者(从业人员)突然不去干这个事了。

或者说有些投资人也改变了自己的投资策略,你现在是为了上市,那我对你的估值体系和定价体系发生了变化。有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就像之前幼儿园融资几倍、十几倍,现在幼儿园融资,它是一个现金流很好的产品,每年学生资源又都稳定,500个孩子高端源,一年就能够收到5000万,怎么扣巴扣巴,现金结余也有2000万,这个生意不好吗?如果你说2000万,卖2个亿给你贵,卖4000万给你贵不贵?那肯定不贵的,但是创业者(从业人员)就不愿意卖的,他不愿意走资本化的市场。

这就是政策在明确之前和明确之后,从业者心里思考的东西就不一样,走的路线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觉得政策的变化对投资人来说,所有投资人都是选择进入的一个时点和机会,包括前面说的,是不是一个更好的进入时点和机会。其实所有政策的变化只要明确,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个确定性的,我们讲投资判断更准,更重要的也是给我一个确定,什么东西能更确定,所以更有保障。可能这些法规的变化,本身说趋严或者是趋紧,我觉得只要快点儿下来就行,就像我们自己走的路,2016年要搞,它不下来,2017年下来,跟我们预期的完全不一样,之后再等,所有的时间就在等待的过程中,就去了。

所以,我觉得不怕,因为前面也说了,教育行业的本质只要知识传播在,人的提升需求在,这个行业就在,只要这个行业在,就有发展,只要政策越来越明确、规范,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好事,只要速度够快就行。

2019年在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的这样一个形势下,在看项目的过程中,会更偏重于在教育行业里的什么样的赛道?

罗明雄

现在投什么赛道?因为教育行业是个特别传统的行业,其实你能够去想到的很多,在原来多多少少已经有一些呈现了,我们现在比较喜欢投的还是用互联网、高科技,因为本身我们都是科研出身,所以我们想办法怎么样能够把互联网、AI、大数据这些东西能够赋能到传统的各个项目领域,说实话这是我们最喜欢投的。

今天得奖的AI音乐学院,也是我们京育基金投的,说实话很简单,他就把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人工智能,甚至不是那么高深的一小部分,跟学吉他、尤克里里结合起来,他就取得了非常快的、爆炸式的怎样。

投他是因为投之前和投之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是唯一因为快,因为你可以想到,他做完之后就是按照咱们一直所说的降维打击,我用了一种新的带AI的,能够跟原来不会跟人、移动终端对话的设备,突然有了一定的或者是一点点人工智能,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秒杀不带这些功能的。

包括我们科技基金投了一个电子雷管,我和余波是科技基金负责人,我们都是中科院出来的,用19年前电子所最传统的点,微米技术,跟特别特别传统的雷管行业结合,这其实在微电子行业里都属于特别落后、淘汰的技术了,和雷管的结合,也是每年1000%的增长。

所以,回过来还是说教育,我们特别希望能不能把一些在别的领域,譬如说投科技的,在科技领域、在互联网领域用得非常成熟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教育领域,这其实是我们特别特别喜欢的。因为一方面,它的教育领域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验证了,另一方面它的技术成熟度在科技领域已经得到验证了。如果这两个东西再一结合,那不就秒杀一些别的相关的内容吗?所以,说实话,这是我们比较喜欢的。

细分下来的话,比如说语文的赛道,能不能把特别特别传统的从小背《三字经》的方式,结合现在最新的一些互联网的技术或者是与别的AI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原来的最传统的语文教学肯定是颠覆式的。

数学也是一样,像我们这种从小数学还凑合的人可能觉得学数学不是那么难,有可能您是学文科的,包括我夫人,都觉得算术很难。如果你可以把一些这种内容结合起来的话,这都是非常快的现象。

包括现在我们正在看的奥赛,再包括体育的培训、音乐的培训、成人的培训等等,都是可以的。

所以,最后浓缩一句话,把已经非常成熟的科技技术,包括不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运用到已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非常成熟的教育的各个细分领域,就是我们特别喜欢的。

李锐

接着我上面的话题,TMT类的基金尤其是在教育上,我们还是看变和不变量,不变量是教育核心的本质,那些东西是穿越政策的,起码这个是要符合的。所以,套用一句话,非常简单的判断,就是这个教育产品你家孩子用不用?这是一个领域。

刚才罗总说得特别好,TMT基金其实是在不变量的基础上在变的,在线化已经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在线和教育的结合一拨一拨。1999年的时候就有101网站,为什么不行?一路下来。到2014年、2015年又有一堆。直到去年,某网站大卖,起来了,到底里面是什么东西?

在这个行业里我们特别喜欢找到那些套用我们整个基金的说法,就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志存高远,也就是说他真的是希望用技术或者是变量来改变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脚踏实地就是说……网校这件事情折腾了15年或者是17年,突然就变了,那是不是有一个有非常好的学习心态的团队,在这里弃而不舍、努力地一直去试各种方法。

有的时候可能真的不是技术的先进性,是变量和当时的环境产生了恰到好处的一个做法。

朱健

我接着李总说一句话,为什么之前很多类似于在线教育最后没有落地,其实就跟共享单车为什么前两年能火,但是十几年前火不起来的原因是一样的。共享单车最后能够火的话,其实是两个核心原因:

1、移动支付的普及。

2、智能锁的普及。

这两个技术问题解决之后,其实很多东西就通了。

所以,同样,我刚才特别强调的是,把特别成熟的技术运用到一些细分的教育领域,如果你把不成熟的技术运用到一些细分领域,最后你就成为了行业的拓荒者,走得太早了,就会变成先烈。

就像刚才所说的,比如说我们一直在等民办教育法多少年改,我之前在一个集团,我们当时一直在期待着移动互联网元年的到来,从2007年、2008年开始,我们当时投了好多钱,认为2008年是,过完之后发现不是。说2009年肯定是,等到零点过完之后还不是。说2010年不可能不是,最后发现还不是。业内没有哪一年说真正是移动互联网元年,但我个人认为是2011年,大家坐在马桶上批阅来自微博奏章的时候,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

也就是说当你有些基础的应用技术得到普及的时候,才可能会把一个大家期望的爆发。这是我刚才补充你所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所以,我一直强调,成熟的技术跟应用的结合,你会拿一个刚刚冒出来的结合,你没法去推广的,成本受不了,可靠性受不了,根本就没法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李锐

比如说大家看什么样的赛道,其实赛道非常广,教育其实是一个大行业,我们自己内部大家可能会看一些关键指标,像效率,我们会看所有人提高效率产生的,无论是生产内容的效率提升,还是教育服务的效率提升。无论是在线化还是科技化,还是AI化,一定是在技术往前改革的同时,提升一部分效率。

除了这一部分,我们依然会看一部分线下的提升,当所有的提升不仅仅是在于,因为我今天有一个好的产品而提升的效率,你会发现一个好的管理依然可以提升效率。

比如说我们会看到非常多的区域性龙头,并不是说团队到底有多豪华,开发了一个多好的产品,只是说把他的视讯做到了极致,只是说把他的扩张模型做到了极大的标准化。你会发现,他在下沉市场就做得非常优秀。所以,任何的效率提升都是我们基金所关注的一个核心的点。

郭西凡

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回顾过往接近这十年的时间,所谓出现的互联网教育的概念,本质上就是两个东西发生着特别大的变化:

1、直播技术应用。所以,从少儿英语开始,在各个教育的细分赛道去应用,直到今年还仍然有一些特别细分的赛道,还有直播去服务的机会,这些领域原则上还可以去看。当然可能特别主流的主战场,大的学科赛道,可能在短期内不一定好投了。

2、流量的获取方式变化,流量的重组。可能从原来线下开培训班,去做很多地推,到最早线上获客,大家都去在百度单一做投放,到现在都是整合硬教育,除了百度以外,大家都在信息流里去投放,在公众号体系里投放,在微博里去投放。包括现在的抖音,我了解有些做一些轻度知识付费的公司,把抖音的红利吃得很好,单一的抖音账号的粉可能在几千万量级。造成了一些流量重组之后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

过往我们去看所谓的互联网教育,没太逃开这两个像朱健总说的效率的提升。所以,像刚才罗总提到的,只要是能够通过技术的手段去提高效率,改善场景的,都应该去看。这是我们觉得相对观一点儿的。

如果说从较为大的赛道的角度来讲,我个人可能会花一些经历在2019年多看一看职业教育,因为我的感受最近看了很多职业教育的公司之后,我发现相对早幼教或者是K12来讲,职业教育领域可能还相对更原始一点儿,可能有两个方面:

1、商业模式在设计上,它去对比K12或者是早幼教,在组织上会相对更低或者是更传统一些,原则上就有效率提升的可能。

2、这个行业的人才,跨界进入到教育行业,开始在教育行业创业,很多优秀的创业者进来之后,都先选择K12或者是早幼教育这种相对比较大、比较主流的赛道,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我觉得还有机会。所以,我会花一些时间看。

吴正杲

我讲一下华图教育为什么会有投资,我们为什么会考虑投资,其实跟各个投资人不一样。我们搞投资的核心,第一个是怕被颠覆,第二个也想提升。

因为现在其实很多大的教育公司已经出现了,而且这些大的教育公司都开始投资小公司。我想可能出发点和我们都类似吧,可能有的说出来了,有的没说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说怕被颠覆?传统我们挣钱还是很容易的,挣了钱之后,都是现金收费,蛮容易的。当初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以后,跨界的人才都来了,各种人才都来了。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能想到的工具和应用的方法都会表达出来,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去尝试可能是成本最高的一个方式,去看一些别人尝试过的有效的提升方式,有可能未来会颠覆我们的,我们可能会去投资或者是提前布局,即使最后被它颠覆了,成为了它的一个投资者,我也是蛮开心的一个事情。

有提升的空间。很多时候自己去改进或者是提升,就像朱总说的,有的区域传统的机构,它的改进和提升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引入了一个自己内部的方法论,或者是加了一个系统,这些可能都是改进可以去看的。

从教育从业者转向来投资,可能我们更看的是他是不是对传统的东西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可能是效率或者是颠覆,或者是提升,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提升,甚至未来会颠覆。这个对于传统教育企业来说,我们是会看的。

*本文为火柴盒原创,由杨璨编辑整理,转载请留言。欢迎大家关注创业黑马集团教育产业号火柴盒(id:huochaihejiaoyu),触摸教育产业未来。

火柴盒观察 观察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