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烧钱的企业不长久
2019-07-18 17:32 大钲资本 大消费 医疗服务

2只想烧钱的企业不长久

文|曹珂,编辑|王根旺

继宣布首期超20亿美元基金成功完成募集之后,大钲资本又宣布迎来一员大将。

7月16日,大钲资本(Centurium Capital)宣布,前华平投资中国消费团队负责人、合伙人陈伟豪(MichaelChen)于今年6月加入大钲资本,担任合伙人。

此前,陈伟豪曾在华平投资负责中国消费及零售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参与或主导项目包括神州租车、孩子王、中通快递、大搜车等。

近日,陈伟豪接受了包括创业家&i黑马在内的媒体采访,以下内容为陈伟豪口述节选,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投资对的赛道里对的选手

我和黎总(创业家&i黑马注: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从在华平认识的第一天起,就很认同“少而精”的投资理念。只有精选投资,选对项目,把重金砸下去,才可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到真正给你带来投资回报的项目上来。未来,大钲的投资策略肯定也会往这个方向走,我们不在乎投多少数量的项目,更在乎每投进去一个项目都是好项目,并花费更多时间帮助这些项目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我们不会因为有别人投而投,也不会因为别人不投而不投。我们一定会找到一个效率更高或模式要好的项目投资。比如瑞幸咖啡,从根本上说,它的成本较低,能赚钱,还更符合中国大众消费者低价产品又好的诉求,这种成本或效率上的创新是我们永远追求的。

我们应该以更长线的眼光看待中国一级市场,而不是以快进快出的思维投资。如果对一个项目很短视,很难成功。我们首先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拿这个资产核心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一个有壁垒不能被超越,长期可以自给自足,并产生现金流。如果是这样,我们会去投资。

我个人坚信,好的项目一定是一个长期有壁垒的健康资产,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风口。因为最后能不能赚钱和投不投风口是两回事。我们不会投资长线来看没有盈利模式的企业,企业在短期内可以不赚钱,但长线来看一定要有盈利模式。

企业一定要有资本,一定要会花钱。有些烧钱是能够烧出价值的,但有些是不能烧出价值的。例如,瑞幸咖啡的快速发展,资本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渠道品牌,一年开出几千家店,只有烧钱才能烧出壁垒。而无人货架我们没有投,因为算来算去都认为无人货架无法烧出价值。

当然,企业不能一味地烧钱,而应该回过头来想想怎么赚钱,一个企业不赚钱就是在耍流氓。如果只想烧把钱,这个企业是不长久的。

我认为投资就是选赛道和选手。但我们不会投赛道里的三四个人,只会投对的赛道里对的选手。

怎样才是对的赛手?我认为,首先他要有大局观和清晰的赛道思路,要清晰地知道如何在这个赛道里一步步成为领先者,并可以赚到钱;第二,他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要有很强的分解细节、关注数据的能力;第三,他要能够笼络和搭建非常有优势的团队。

赚取创新价值

大钲始终秉承着invest to transform(投资驱动变革)的理念。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各方面能力,而不是单纯做投后管理。

大钲资本会将投后和投前紧密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引进了前知名运营管理公司的合伙人,并专门成立了一个5-6人的运营团队。运营团队也会与投资团队一起参与尽调,并通过他们的专长挖掘企业在运营方面的提升空间,落实到收入、成本等数字,运营团队对此KPI负责。

此外,运营团队还会帮助企业一起挖掘问题,招人,搭建IT系统,做渠道管理,真正实现价值的增值。

如果一家企业目前的团队管理没有太多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积累和支持,帮助它实现创新,并赚取创新价值。

我们投资了一家医疗企业泰邦生物(CBPO),这是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当时,我们觉得这家公司所处行业、核心领域、利润等都不错,但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我们参与进去并对其高层进行了更换,我们的合伙人(创业家&i黑马注:周凡)现在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就是说我们自己做driver(驾驶员),而不仅仅是坐后座的投资人。公司内部管理会发生很大的变革,包括生产管理、销售渠道管理等,将极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当然,一个基金自己搭运营团队也存在一些难点:首先,只有对行业充分了解,才可以选对人。其次,选人时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哪怕你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更何况找人后还需要很多与团队磨合的过程。很多事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计算,但PE偏偏不能用人工智能做,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人的因素,需要凭借人的经验、知识、人脉做识别。

做更多控股型投资

大钲更注重价值挖掘和提升,这是我到大钲以后非常深切的感受。

我认为,与其他基金相比,大钲资本有几点不同:

第一,我们会非常专注地关注两个行业:大消费和医疗服务,只有非常专注才能做到通过投资驱动企业变革;

第二,我们投资每个项目时,股权占比较大,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精力,把我们所有的资源集中给到这个项目;

第三,我们在项目的类型上也会做相对控股型的项目。如果在企业内却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是很难实现真正帮助企业的。

目前,大钲的美元基金大概有一半左右是growth,一半左右是buyout。当然,这不是绝对数,而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会变化。大钲第一只美元基金有20亿美金,估计会投十几个项目,每个项目投资额约在一亿美金以上。

过去几年,中国真正成功的buyout并不多。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做这件事?最主要是时间到了。

第一, 中国第一代创始人差不多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

第二, 中国很多跨国公司发现它们因为各种原因打不过中国企业了,于是开始讨论卖掉中国业务;

第三, 现在,企业可能会因为遇到各种问题或瓶颈而选择将公司卖掉,而且我们整个杠杆收购市场较为成熟,也允许海外收购,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PE去控股企业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时间点。

过去,PE直接派人进入企业进行管理,大多数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因为创始人不让外人去管。如果很多PE控制一个企业,大多数我们还是下注原来的创始团队。但现在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我们不是代替原有关系,而是在原来关系上加料,比如互联网技术、零售管理、财务等。

现在,企业经营的角度越来越开放了。而且,中国社会储备了一批专业职业经理人团队。他们原来可能在一些腾讯、阿里等优秀互联网公司,出来管理企业也像创始人自己创业一样。当然,他们可能会单兵作战,也有带小团队出来的。

如果不是控股型而是成长型企业,我们也希望我们有较高股份的占比,而不是只拿个位数股权,这样才能拥有较高的话语权,从而与创始人之间形成紧密结合。

专注大消费和医疗投资

大钲会非常专注地关注两个行业:大消费和医疗服务。

关于对出行行业的判断,过去几年中国整个汽车销售相关领域经历了很好的增长周期,未来肯定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放缓而放缓。未来,出行行业会发生很多渠道上的变革、技术变革和业务模式变革。

不过,无论怎样,中国仍有2000万新车,近1200万二手车,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中国的出行品质没有降低,因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中国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高。所以,我们非常看好出行领域的投资机会。

目前,大钲也成立了专门的出行基金——神州优车产业并购基金,布局出行领域。我们最核心的是投资业务模式和基础创新。现在传统的OEM渠道,肯定不是我们想投资的,我们更注重创新。

关于教育领域的投资,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过去由于宏观政策的变化,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宏观政策相对稳定,因此无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我们非常期待下一步的发展。

在K12领域,学生生命周期长、续费高,而职业教育越来越碎片化,所以我们更着重考虑K12领域的机会。这几年,教育行业经历了大量的技术变革和业务模式变革,这是我们更关注的地方。

在消费领域,现在有很多国货、爆品等新品牌涌现。我们不想投爆品,而是想投一个可以做成品牌的品牌。我们投瑞幸咖啡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渠道品牌。瑞幸咖啡我会更多定义它是一个渠道,这是它真正的壁垒,它的品牌化做得非常优秀。

我们过去在中国看了很多服装、化妆品公司,最后都没有真正下注,因为我们觉得如果只做品牌不建立其他壁垒,生命周期不会太长,因为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变化非常快,特别是中国年轻的消费者。所以,我们对品牌的投资相对谨慎,他们不一定是网红,更希望它可以做成一个有壁垒的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