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行业掘金富贵病
2013-01-15 12:55 奥博资本 生物医疗

在中国,生物医疗投资几年前冷门,现在非常火。这种火是一把双刃剑。

西方传统的风投一般专注创新型技术和比较早期公司的投资,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偏好有营业额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公司。因为市场增长强劲,中国投资者没必要在特别艰深、新颖的技术上冒风险,而可以偏重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奥博亚洲基金目前投了16家企业,其中15家有营业额,一半以上有利润,如果把它们全部装进一家公司,从投进去到今天,总营业额年均增长39%,这在西方是难以想象的。

奥博资本(OrbiMed Asia)联合创始人 ?王健

未来若干年里,中国医疗健康内需仍将持续迅猛增长,这是本行业投资最重要的主线之一。麦肯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医疗健康费用近5年涨了两倍多;医保覆盖率由2006年的43%提升至2011年的95%;中国药品市场2005年在全球排第九,现在排第三。奥博资本(OrbiMed Asia)因此看好中国生物医疗产业的未来。截至2012年,OrbiMed 在亚洲(主要是中国)生物医疗领域已投资近4亿美元。未来一年里,我们专用于投资亚洲公司的资金可能会再翻一倍以上。

在全行业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有几个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新药研发崭露头角

以前我们谈到中国的药研,总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现在能看到曙光了。中国新药研发起步较晚,无论人员、技术、资源,还是质量普遍较差。这种情况正迅速好转,特别是人才方面,很多在西方大型制药企业工作过的人出来创建公司,他们曾经历国际化训练,许多是一流药研人才,现在他们能够利用中国的资源、以国际化标准进行药研,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比较新的事儿。这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华医药、健能隆、派格生物等公司。

中国新药研发能力的成熟是渐变过程,一个中国公司可以从“半个”药研起步,改进在西方有很大销量的药,实现更低的成本、更轻的副作用或更好的药效,然后用产生的利润投入更崭新的研发。中国越来越多团队在运用这个商业模式,整个药研行业发展在加速。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创造出崭新的药物造福于全人类。

中国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只有美国的1/3到2/3,而且可用于临床试验的病人数目在大多数疾病领域远多于美国。一般投资人对新药研发充满了恐惧,这也许正是投资的良机。

双向国际化

生物医药是个很国际化的产业,而国际化是双向的。外国产品和技术涌进中国不是一个崭新的潮流,但现在该潮流比以前更凶猛,更多、更前沿、往往更早期的技术在进入中国。从前比较普遍的是已在国外上市的产品进入中国,现在越来越多尚在早期研发阶段的技术被转移到中国,与本土的廉价研发资源相结合。有些技术的目标是在中国尤其猖獗的疾病,如乙肝、痛风、胃癌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比如一些手术器械和仿制药公司,他们打的旗号一般是“价廉物不差”。例如,中国国内市场被仿制药充斥,但中国产仿制药很少走出国门,特别是打入美国这样被严格监管的市场,因为中国公司普遍缺乏和国外监管部门如美国药监局(FDA)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如何进入国外销售渠道,更不懂如何在国外建立好品牌。但这一状况正在改变,已经有中国公司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未来几年,中国公司登上国际舞台可能成为一个洪流。

城市化

目前,中国城市人口近7亿。未来20年,这个数值还将增加约3亿。随着越来越多老百姓住进城里,富贵病等问题日益显现。比如,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约57%的男人及46%的女人将超重。超重带来的烦恼除了体型,还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的显著上升。

精神疾病也值得关注。15年前,在中国严重的抑郁症还较罕见,但现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抑郁症日益增多,大约有1100万人需要接受精神或心理疾病方面的住院治疗,而国内精神病院的病床数仅能满足这一需求的15%左右。在美国,2012年卖得最好的10个药里,有3个是精神类药物,特别是抗抑郁症的药,中国正在向这种状况靠拢。奥博因此特别关注与精神和心理疾病相关方面的投资。

城市化也会大幅提高与疾病不直接相关的健康及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如美容、健康食品、性生活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这些与许多老百姓相关的市场往往是巨大的。从前中国人看牙医是因为牙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是为了正畸和美白。60%以上中国人的牙齿需要某种程度的正畸,这就是为什么奥博和华平投资了时代天使,一个专注于隐形矫治的企业,他们的营业额正因内需推动而飞速成长。

老龄化

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时,15-64岁人口与65岁以上人口比例大约是8.9:1,40年后将降到2.4:1。老龄与医疗费用之间有直接的正相关性,与衰老相关的医疗需求,如脊柱、关节、心血管和癌症等方面也会大幅增加。奥博投资了博能华和惠尔医疗等公司,前者专注于脊柱内植物和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后者致力于先进的彩超、X光等医疗设备。

“生长点”转移

医疗健康市场的增长点是移动的,未来内陆和农村的增长比沿海大城市要高得多。顺应这一趋势,许多公司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避开在一线城市与强大跨国企业直接竞争,把战略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

生物医药公司有群聚效应,也就是“扎堆儿”。在美国,生物医药公司群聚在旧金山湾区、“大纽约”区及新泽西、圣地亚哥、波士顿、北卡洲。中国的生物医药中心曾经聚集在一线城市,但近年不断向二三线城市及内陆扩展,如苏州BioBay、武汉BioLake、泰州生物城、天津、成都、南京、西安、无锡等均成为后起之秀,它们用更优惠的政策、更良好的环境和更完善的服务来吸引企业安家落户。未来在更深的内陆和更小的城市,可能会不断涌现新的生物医药聚集地。奥博以前的投资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最近我们投了一个温州的企业。

Health-IT等跨行业交融

Health-IT非常广,从病人信息管理、医院各科室间信息流动到医院间交流与会诊等,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应用。美国的Health-IT行业经历了约40年发展,近几年因为奥巴马出台了刺激Health-IT的政策而突飞猛进。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无论需求还是发展速度,都比西方来得更迅猛,很多新兴医院不必遵循西方老路,而可以跳跃式发展,第一天就采用最先进的IT技术。

在某些方面,Health-IT在中国有比西方更多的运用。美国交通发达,城市及医院间差别没有中国大。在中国,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无论在设备、人员等方面都较落后,农民进城看病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医院之间的联网、远程医疗等有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公司在尝试利用现代IT技术,帮助看病难地区的人们。

进口替代的拓展和深化

进口替代是一个已有趋势,还在迅猛拓展和不断深化。中国公司一般以更低成本做出与海外公司接近或相似的质量,而且常常更懂中国市场环境和销售渠道,结果迅速替代海外产品。比较典型的进口替代成功产品有支架、脊柱内植物等。替代产品的范围、数量都在增加,比如技术要求较高的关节产品领域,已有约30%的中国市场被本土企业占领该领域的替代还在进行中。

以上几个趋势,我相信没有一个会在未来12个月后消失,而且届时大多数会比今天更宏大。

5年前,OrbiMed 在亚洲建立OrbiMed Asia时,中国生物医疗投资还比较冷门,现在这个行业已经非常火。这种火是一把双刃剑,它意味着该行业的兴起,吸引了很多资金及人才,对整个行业发展是好的;但另一方面容易形成泡沫。生物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深度和技术壁垒,一些没有行业资源又不是真正理解行业的基金在竞争压力下会盲目投资,有时不做深入的尽职调查,就冲进去给出天价估值以吸引创业者。这样的投资容易导致羊群效应,表现之一是投资界有时像流行服装业,每年有不同的“流行领域”。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内在原因,投资的流行领域将如昙花一现,投资人也容易亏钱。

在生物医疗行业中,技术和产品难以被非专业人士理解的企业很多,它们在业绩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时,尤其需要专业投资人。这些投资人不仅带来资金,还能帮助被投企业更上一层楼,例如帮助引进海外先进产品和技术。希望创业者理解不同投资人所投的钱的价值是有天壤之别的,建议在融资时除估值等表面因素,还要考虑投资人是否真正懂行业,是否能带来附加价值。

注:本文作者王健系百华协会创始人、奥博资本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