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电商平台公布砍价算法,受益的只会是“羊毛党”
2021-04-09 16:12 拼多多 拼多多砍价

上海一位律师因“砍价免费拿”未成功,起诉了拼多多的运营方。今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他认为,即便自己邀请了多位好友帮忙砍价,但始终差0.9%才能“免费拿”。他认定拼多多涉嫌隐瞒规则,便向法院提起了“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诉讼,要求拼多多公开砍价活动的设计规则,公布活动中送出手机的发送信息。

砍价算法规则能不能公开?

对此,拼多多公司法务部做出回应:“砍价免费拿”活动共有1200余款商品参与,已免费送出709万余件。对于消费者反映的“始终差0.9%”,是因为部分“免费砍”的商品金额较大,拉少量用户砍掉的金额不足以让百分比变化,所以消费者误以为砍价没有变化。 

也有消费者现身说法,认为该活动“挺划算的”,还曾通过“帮砍免费拿”得到了小音箱等各种商品。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本身不是“西西弗斯运石”,企业平台拿出了真金白银来激励消费者。

本案的关键是,法院最终如何定性“砍价免费拿”是游戏,还是买卖?

如果砍价活动是商业平台组织的游戏,那么就不存在需要向公众披露游戏算法的义务。因为买卖合同是要约束双方当事人的,不能暗箱操作,如果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公开,让消费者怎么遵守?但是,如果砍价活动本身就是游戏,那么“意外”恰恰是这种游戏的基本特征,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情绪的起起伏伏。 

用户不能以“公平”之名,让腾讯平台公布《王者荣耀》背后的算法,以方便自己通关;也不能让泡泡玛特公司公布限量款的娃娃的“售卖规则”,以方便自己抽中。这样的游戏,还有谁来玩? 

公开算法规则只会让“羊毛党”受益

其实,从刘律师自己的诉讼策略来看,也说明了问题。他明确提起的是侵权之诉,不是合同纠纷之诉。因为在砍价过程中,消费者没有付款,没有形成买卖合同,当然也就不是买卖纠纷。所以,当事人是选择了互联网侵权责任的诉讼。 

但是,选择了侵权之诉,刘律师就要承担更大的举证责任,因为构成一般侵权的法律要件之一,就是要证明侵权者“存在过错”。即,刘律师需要举证拼多多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并且“始终差0.9%”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无论拉多少人都没有办法实现最终的砍价结果。但刘律师的起诉请求就是要求拼多多公布相关算法规则,本身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砍价就是一个欺骗。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不能将砍价算法合盘托出呢?除了前面讲的游戏活动本身有“意外”的设定因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互联网“薅羊毛”现象泛滥,给电商带来不少损失。 

这些“羊毛党”动辄率领着数以万计的“蝗虫大军”,闻腥而动,甚至直接利用外挂、假账号洗劫网站。电商原本打算补贴用户的真金白银,瞬间就可能被薅光。所以,之前很多消费者会问,转发链接抽奖为什么轮不到我?不是你运气不好,而是你和数以万计的“僵尸们”在一起做游戏。 

所以,一旦平台的砍价规则被曝光,其结果可能不是消费者受益,而是“羊毛党”。他们会借此利用规则,侵占本该属于消费者更多的补贴,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平台的商业模式。 

消费者虽然“通不了关”“拿不到奖”,有理由“不开心”,但也要看到,砍价活动本身是游戏,不是买卖合同。消费者不希望在游戏过程中被误导,平台也的确应该不断优化活动规则,带给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