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灵感】创业第三步:因势利导,才能够胸有成竹!
2013-01-18 11:37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说苏泊尔的董事长苏增福将苏泊尔卖给法国SEB集团后,开始二次创业,做不锈钢水龙头,投资了七个多亿了,还不见起色……用这个消息做本文的开头,目的旨在阐明一个观点:现在的商业环境已经不再是以前蛮荒的环境了,现在更需要对整个商业趋势做综合把握,然后用规范化的操作方式来进行商业运作,否则无论多少钱的投入也无济于事。

一, APDIA法则

记得在之前本人写过一篇关于项目运作基本规律的文章,里面说到了APDIA法则,很多人看过之后觉得这是理论、水货,呵呵,我们不管它是什么,重要的是:它能够帮我们做到什么。如果我们看文章连重点都分不清楚的话,那只能说是一个棒槌。

我们用APDIA法则来对一些项目进行评判和分析:团购网站,在立项的时候对整个商业环境做过详细全面的分析吗?只知道这个是很少出现的,但这个概念的得出是模糊而不全面的,所以,并不能为之后的定位和策略做参考。然后美团和拉手就这样的就上马了,上马了之后都说每天团购一次什么的,对于用户来说,基本上记不住这几个团购网站之间的不同点,从商业基本原则来看,团购网站缺乏:1,清晰简单的定位 2,明显的差异化 就这两点基因决定了这种网站只能够靠纯外力拉动来换取流量和关注度,属于费力烧钱的东西。之所以团购几年不挣钱,现在才宣布赚了一点点钱(不知真假),原因就是因为根本都不符合商业基本规律APDIA法则。如果符合了这个法则,那自然也就好推动容易赚钱了。

纵然团购网站盈利了,仍然不看好甚至还是预言它活不了多久,根据商业层级理论(形术道)来说,团购网站仅仅为初级,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加上模式单一,营收单一,所以不觉得团购网站能够做大,不做死就万幸了。

二, 商业层级理论

一般说来,商业或者更多的事物具有三个不同的层级,分别为:形,看山是山的境界;仅仅模仿外形,而和营销、服务等无太多关联,既无交叉营销,也无业务创新,更无定位或反定位创新,这种可以把它叫做“死活儿”。也就是是个人都可以玩的东东,无特别技术含量,也无特别操作手法。

所谓“死活儿”,就像广东大把大把的化妆品厂,服装厂,电子厂,福建大把的鞋子厂,服装厂。。。没啥技术和管理创新啊什么的特点,就是在投机主义驱使下的一个模仿,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招业务员跑渠道,要不就是傍大款拿人家订单等着靠天吃饭,基本模式是这样的。而这样的东东真的是是个人都可以玩,只不过玩得好和不好而已,差异在于细节执行上。所以这一类的企业典型的说法就在于细节决定成败。从改革开放以来做大的很多企业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估计苏老先生也是在继续用这样的思路做事。

“术”,指的是企业或者更多事物,具有某些特别的容易被认可认同的地方。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这个已经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变和创新,让产品更加适合于市场和用户习惯,或者具有多重交叉营销对用户形成持续的吸引。比如腾讯QQ在QICQ的基础上添加了在线传文件发图片,海底捞在传统火锅的基础上添加了和用户互动的营销辅助服务,胛哺甲哺在火锅的基础上进行了单人单锅的改进…..而这些,都属于看山不是山的“术”的改变。

“术”的改变需要创新力。而创新力的获取是需要跳出自己本身去思考看待问题的,而那些看书都不知道重点的庸俗之人是永远不会明白何为创新,何为行业嫁接、基因重组的。这需要痛定思痛的过程,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否则,情绪就把自己给淹没了,还谈什么思考和创新呢?

“道”,为本质,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是历经沧海桑田还能够淡然面对生活之后的那份从容和淡定,是对人性本质弱点的把握。而这种,只有气度恢宏的历经重重劫难之后才能够顿悟何为“道”,如何“得道”?如何“载道”?

说起来“道”这个东西似乎并不常见,而一旦出现就威力无比。我们说说脑白金这个案例吧。首先,史玉柱设计了渗透式营销的方式做用户的前戏,挑动大家的兴致,这一步属于定位植入;然后史玉柱用连续播放的广告唤起用户的记忆,这属于画龙点睛之笔。配合全国各地的动销渠道,很快,脑白金就做到了全国销量第一。人性的弱点有爱面子,攀比,甚至于迷信权威等等,史玉柱就是利用这些弱点,将一种普通的保健养生药水给做成了脍炙人口的抗衰老营养品。这就是对“道”的运用。

山还是那座山,但是本质已经不同了。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细节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是打广告,史玉柱的脑白金虽然广告恶俗,但是实际效果最好;而有些很唯美的广告,看起来好看,可是对销售一点促进都没有,这就是区别。

三, 因势利导

这时候想起了两个词语:固执和执着。固执是什么呢?是一味的瞎折腾,毫无目标性和策略性,也可以叫做蛮干;执着是什么呢?是有目标性有策略性的前行,不断灵活的调整自己修正自己,达到最佳状态,最后达成目标。为什么想起这两个词呢,是因为我们既然是创业,我们就有必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固执还是执着?这很重要,重要在于固执的不愿意去主动求变,执着的愿意主动求变,但是有一点需要记住,那就是既有目标不能随意变,如果既有目标随意改变,那就是投机取巧或责任感缺失了。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为六个字:取势,明道,优术。当我们说起创业这事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检视,以方便我们走得更踏实和坚定。在前两篇文章中,第一篇解决的是心态问题《去除你心中的贪婪》,第二篇解决的是思路问题《洞悉本质,才能掌控发展的主动权》,这一篇主要是解决项目运行问题。

取势,说的就是对社会大环境商业小环境的把握,对自身优势劣势的整体认识,对项目的理解,对现有商业环境的理解和认识等。比如刚刚我们说的那个苏先生的不锈钢水龙头项目,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趋势需求,各个竞争对手的诉求点,产品创新性等等,商业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有多高的地位和声誉,都得进行这些基础工作分析,否则就是一棒槌。

比如我之前做过的那个胶原蛋白的研究报告所言,研究了几十种产品,却发现诉求点都不清晰,这说明可以做什么?可以做一个诉求点非常简单清晰的产品来进行取胜,对不对?这就是第一个胜点;再继续研究,发现这些产品的命名有一些问题,名字没有赋予太多的含义以至于大家在初次接受这个产品的时候无法记忆名字,或者一下子想不起来,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产品命名好好的规划一下,这属于第二个胜点;再看研究报告,发现产品包装什么的都大同小异,和产品诉求是完全两码事,这就形成了产品本身无灵魂,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产品包装或者宣传UI等各个地方添加上我们的宣传诉求,将产品诉求和定位做进一步强化,这就是第三个胜点;再说所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差不多都在走专业院线的路子,而其他的路子很少走,那是不是可以走礼品或者药房等其他路子呢?这是第四个胜点………

相信大家也看明白了,所谓“因势利导”,就是这样子来的,如果我们没有很明白这个“势”,我们也无法借势和顺势,也无法达成我们既想的目的。下象棋的棋谱里面有这样一个局:借用对方的攻击势头,反牵制对方并对对方形成攻击或杀招,此谓“因势利导”。

四, 如何胸有成竹?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取势”。在立项之前要对商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等各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找准我们可以利用的点,只有找准了我们可以利用的点,我们才可以借用有形无形的力量,达到攻击目的。

比如我们要做区域空白市场,那我们就采用蛮荒年代的操作手法,生产产品然后布置动销策略,广告稀里哗啦一轰炸,用渠道业务员的执行力去强行攻占。不过这个呢,适合于小区域市场或者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的地方,比如8090年代的中国,现在的朝鲜和越南什么的。

比如我们做的是既有市场,那我们除了在分析产业环境之外,还得对各个竞争对手的诉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那些可以利用怎么利用,那些不可以利用怎么规避,怎样从强势诉求下寻生路等等。

就像我在之前写的那个胶原蛋白的研究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找到其他品类的诉求暗处,然后给自己的产品赋予一个清晰简单的诉求,并进行最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最大范围用户认知的目的,最终实现最大收入。

然后我们要说的是“借势”。这属于项目运行过程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我们需要看清楚我们产品本身具有的特点,根据特点采取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运营。比如我们需要在空白区域和领域做产品销售,我们需要用广告配合动销渠道直接进行运营;比如我们要做既有市场的运营,我们就需要在做好差异化诉求的同时采用渗透式营销(请参看渗透式营销和APDIA法则)进行全方位渗透,让用户逐步接受你想要传递的理念,然后进行广告唤醒,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大最好的营销效果。

比如我们处于运营的中层,要卖净水器或者淘宝卖衣服,那我们就得在选择好一个诉求的同时,或采用人脉圈子营销,或者采用老客户的社会化营销,或者邮件直复营销或者微博营销,这就是我们自己认为合理的选择问题了。

结语:

运营项目就像下棋,排兵布阵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调配,借用合理的力量实现既有的商业目的。

孙子兵法说:先胜而后求战。讲的就是在作战之前需要将对手,将自己看得明明白白,懂得运用各种势能,因势利导,最终实现既有目的。



【找灵感】创业第二步:洞悉本质,才能掌控发展的主动权!

【找灵感】创业第一步:先去除你心中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