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权威
2013-04-09 11:39 创业 MBA 斯坦福

最近我们正式开始上课了。我们同学们这个学期大部分分成两类型,一类型是专门上财务课,好像全套修下来,要十二学分,据说非常之辛苦。另一类型,像是我,就狂修创业类型的课,目前看来周休四日,好像还满轻松的。

我这学期修的课如下:“成立新创事业”、“创立新公司”,这两堂课好像听起来一样,但是一堂是真正去执行,另一堂主要是谈理论。“管理成长中的企业”,这堂是全商学院最热门的课。我们得把银弹(现在没有银弹了,但是有类似的东西)一口气全部用掉,才能够选上这堂课。由于我不打算跟其他人抢热门的财经课,所以就选了这堂。另外,我还选了“危机管理”,“如何改变企业”这两堂热血青年的课。喔,我还选了一堂超级轻松、医学院的课。

虽然才上了第一个礼拜,已经有了三个很深刻的体验(也真不愧是斯坦福商学院,我很少上课有深刻体验。)

第一,创业的方法。我们在“创立新公司”中的前两堂,分析比较了两家公司:一家是Segway,另一家是Aardvark。Segway采取了像是Apple的产品开发模式,秘密研发好一阵子,然后推出一个令人惊艳的产品。我还记得,他们要上市前,大家甚至都还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但是,就像Apple早期的产品,他们上市后,遇到很多市场上的问题,卖的远低于他们所预期的量。最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开发了一个平台,但是没有特定应用,导致客户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买一台很酷的玩具。最近台湾盗版很凶的Dyson电风扇,好像也是遇到一样的问题。

Aardvark走的则是完全相反的路,他们过程几乎完全开放,每走一步,测试一次。完全跟随着Agile开发理论走,而且还很符合我们设计学院(d.school)的理论。但是,这样子没有特定理念,完全由使用者测试主导的开发方式,导致他们的路走的很慢,花了一倍的时间开发,但是没有多了一倍的效益。Aardvark最后被Google买下,里面的技术被融入Google+内,而Aardvark花了很多时间开发出来的网站,最后还是在今天被熄灯。

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每种功夫都可以练到走火入魔。一家要创业的公司必须考虑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也得知道走那条路有什么样的成本。

第二,挑战传统。今天早上跟下午,有两堂课都请来了之前的学长。早上的学长叫做Peter Kelly,他毕业后,募了一点点钱,去开了一种叫做搜索基金(search fund)的公司。这玩意儿,我到斯坦福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搜索基金就是由几个人,一起来跟投资人约定,拿了他们一点点的钱,在一定的时间(通常是六个月到三年),找到一间公司,或是一个点子,然后来并购或是成立公司,接着再帮投资人把钱翻好几倍。Peter Kelly买了一家医疗用品公司,之后经营了十几年,赚了好一笔之后,转卖给日本公司。下午来的是我们两位参加ProjectSHED的学长,他们队上四个人,在毕业后六个月内,利用一些搜索条件及技巧,找到了一个机会,开了一家公司,生产了一个产品,来解决电信业者把行动电话讯号转换成传统有线网路讯号的问题。他们在短短六个月内,从完全没有背景,到对电讯产业了解透彻。最后,他们成功成立公司,并在短短几年内,就把公司以490亿台币卖掉。

你没看错,那是好几百亿台币,由四个完全没有背景的学生,在短短几年内产出。他们成功的挑战了传统,创造出接近神话的成果。

第三,挑战自我。中国人很推崇谦虚,我也觉得谦虚是个美德,但是谦虚并不代表要把自己的能力掩埋起来。在我们“管理成长中的企业”这堂课开始的时候,教授引用某作家的话,他说:“我们往往会以为,把自己缩小,会让你旁边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伟大;但是,当你把你自己的光芒放射出来时,你旁边的人感受到的是骄傲,他们的能力才会被激发。不要只做小的计画,因为他们没有那种激起人们想像的魔力,而也因为这样他们也无法被实现;如果你进行伟大的计画,只要他们被记录下来后,后人永远不会忘记。”

我最近看了两篇文章,也都在讲一样的事。第一,是斯坦福教授Tina Seelig写在『真希望我20岁就懂的事』一书中,她提到要鼓励学生去挑战权威,挑战既有的框架。第二,是McAfee(早年做出成功防毒软体的创业家)在某大学毕业典礼上做的演讲,他说:“我们需要尊敬的是真相,而不是知识的权力。”他也鼓励我们去挑战知识的权力。

天底下很少有现成的好处,如果你不去挑战既有的框架,那会很难有任何突破。

Via ??handmadeh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