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伟:天使比拼的是风险控制能力
2012-03-15 12:06 祁玉伟 风险控制能力

我知道,很多投资人不看好大学生或者青年科学家创业,觉得成功率低。如果你看概率的确是这样,但是我有自己的方法确保我投资这些人还是能够成功的。”坐在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会议室,背靠“大树”的天使祁玉伟告诉《创业家》。带着淡然的神情,他陈述自己这几年的投资成绩如下:

已投15个早期项目,平均每家投资额度500万元左右,专注于新材料(投了7家)和环保等拥有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其中已有5家进入下一轮,1家完成了第三轮融资并且正在接受上市辅导——祁玉伟三年前向这个新材料领域的创业项目投资150万元,目前已经收回1000多万元,同时依然保留的4%的股份,按公司现在的估值已经值1亿多元——这是高达300倍的回报。

“这15个项目现在都运转良好,且截至目前100%都在接受了天使轮之后的18个月内完成下一轮融资。”祁玉伟说。

的确,祁的目标投资群体在许多投资人眼中是一帮“难搞”的人——他们拥有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专注力高而全面性差,激情四射但往往抗风险能力弱……在这样的情况下,祁玉伟的天使投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十分傲人。

这要归功于祁玉伟的风险控制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祁玉伟就当过一回天使,在谈起那段经历时,他坦言“失败率相当高”,但“也有非常成功的项目”,“虽然相抵之下我还是赚钱的,但那感觉真像坐过山车”。而理工科的教育背景、在金融公司做风险控制业务出身的祁玉伟却不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

“除了‘五分钟’(上海的一家游戏公司)之外,我没有投过其他互联网公司了。TMT这个领域,做得不好是‘自杀’,做得好了就‘他杀’。”弃华取实是祁玉伟投资方法论中的第一条原则,他表示,只看自己明白的、长期专注的领域,绝不“凑热闹”;只投已经被验证的市场,不理会不切实际的想象;只投靠谱扎实的团队而不是“豪华”的团队。

不论是对事还是对人,他都有一套理性的思路,通过控制关键因素来规避风险。

“对事,我关心的是三点。市场空间有多大,壁垒有多高,时机是否成熟。”市场空间,这一点上祁玉伟与其他投资人并无不同,都是在不断寻找“10亿美金”的生意。然而在壁垒的判断方面,曾经投资过个领域的他现在最看好新材料,“同样是科技创业,你会发现机电的产品很容易复制,你辛辛苦苦研制了半天,别人一拆机就能复制你,而新材料里边各种元素的组合、比例都相当复杂,最后又完全融合到一起,这就难以复制了。”他说,“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还不是很到位,这个时候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这个技术本身就有很高的壁垒。”

而作为多个高科技项目组的评审,祁玉伟经常有机会遇到一些很前沿的激动人心的项目,但他认为这个时候作为作为投资人则更要清醒,“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再好的人都不能保证它成功,只有市场也准备好了才可投。”

对于看人,他同样有量化的方法。祁玉伟坦言他会把创业者的抗风险能力放在第一位,而评判的标准往往来自于对他们之前人生经历的考察。“我投资的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然后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并且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就,因为这样的人必定是经受住了大量的挑战才生存下来的,抗风险能力最强。”另外一个十分受重视的特质是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超越功利的创业理想,总结成为一句话,就是要投“开了窍的读书人”。

而从团队的角度来看,祁玉伟表示他会避免投资核心团队成员能力同质化严重的项目,因为“形不成互补关系,又容易互相产生取代的想法”。而几个创始人股权过于接近则是另外一件需要非常小心的事,因为它会影响公司高效决策和分工。“我认为创始人的股份一般比其他的联合创始人高出20%是比较安全的,这样当大家意见争执不下的时候,能够凭借控制权快速决断,以免延误市场战机。很多时候,早期创业不需要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争执的,因为其实你到头来会发现都可行,关键还是要有执行力。”

目前,祁玉伟刚刚加入发改委第二批引导基金里的一个新材料专项基金的运作,这也是发改委的第一支行业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