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英雄——创业·沃土 【文字解说词】
2014-01-26 09:03 创业 孵化器 观点

近日,中关村管委会收到《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函》(国科火[2013]52号),科技部火炬中心同意将创新工场等17家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体系及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范围,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不断探索新型孵化机制和模式,增强创业增值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日,中关村管委会收到《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函》(国科火[2013]52号),科技部火炬中心同意将创新工场等17家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体系及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范围,支持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不断探索新型孵化机制和模式,增强创业增值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其中,由牛文文创立的《创业家》杂志社(北京创业未来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而针对一系列的创新的创业孵化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纪录片《创业英雄》进行了丰富而详实的报道,以下为第六集创业英雄——创业·沃土 【文字解说词】,视频连接观看请点击


30秒导视

他们见证了中国创新创业历经沧桑的三十年,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扶持和帮助这些尚属稚嫩的创业者快速成长,他们是中国创新路的路标与桥梁,他们是中国创业者的同伴与师长;他们造就了创新创业的土壤。

一分钟导视部分:

解说词:他为创业者开辟了第一块创业土壤

龚伟:就是要帮助这些出来创业的人来提供一个服务。

解说词:他让创业土壤走近大学校园

谢吉华:它是书写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历史的一个英雄史。

解说词:他用资本的力量为创业英雄培土施肥

历伟:我们是那种发现英雄,或者说去寻找英雄的人

解说词:他让创业流浪汉有家可归

苏菂:我们也希望若干年以后有无数个团队在这里获得成长,

解说词:他们是有梦想的人,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创业的路上又将遇到怎样的坎坷?

龚伟部分

解说词: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在汉正街上,各种诱人小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令人垂涎不已。许多老人在楚剧和麻将桌上度过自己悠然的一天。很少人知道的是,武汉曾经是满清政府最早的开放城市。在二十世纪之初,武汉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同样,很少人知道的是,在26年前,有一个名叫龚伟的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孵化器。什么是孵化器?在当今社会,孵化器依旧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在1986年,龚伟所做的事更是无人知晓。但是,龚伟却为开垦中国创新创业的土壤锹开了第一铲土。

在32年前,武汉曾发生过一件震惊全国的技术投机倒把案,这件事的出现让武汉成为了中国创业创新历史的发源地。

解说词:

在一本叫做《创业街》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那年春节,武汉下了一场大雪,天气显得特别寒冷。国营181厂工程师韩庆生和另外三名工程师被关进了监狱。他们入狱的原因是他们为武汉九峰农机厂设计了两套生产污水净化器的图纸,编写了两万多字的《产品技术说明》,”

解说词:

曹康林和刘冬青是《创业街》这本书的作者,这是这两位老友时隔10年后的再聚首,曹康林曾经采访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龚伟同事采访:

同事男:市人民法院认为这个是有罪的。

同事男:这个工程师的家属不服,就到北京去上告,结果这个事情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注意。后来和武汉市政府商量,认为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就宣判这个工程师无罪。后来我们武汉市的市长亲自带着判决书和没收的六百元钱,到韩庆生工程师的家里去,道歉。

用韩庆生的话说:“相当于两块钱一天牢”。这件事在武汉影响颇大,在那个体制尚未改革的年代,创业创新可以说举步维艰。如何能打造一个科技人才成长壮大的温床呢?

1986年,当时还在武汉钢铁公司上班的龚伟,同样也被韩庆生工程师的遭遇所打动,能不能给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业先驱们建立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搭设一个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手去市场打拼呢?

丁字桥108号,6间厂房,2000平米。1986年,龚伟和他的三位同事一起,在这里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孵化器。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孵化器是简陋的。但是,在26年前,正是这个孵化器的出现,给了创业英雄们一个合法的身份。那么,究竟什么是孵化器呢?

龚伟:孵化器简单地来讲,它就是培养科技型小微型企业的企业家的学校,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一个基地。他认为这是一个政府的派出机构,它有政府的编制,还有级别。第二个呢,就是说即便是在当时这个情况下,个人是不能创业的。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挂靠,说早期的创业企业它挂靠的都是东湖创业中心

解说词:

龚伟和他的同伴们,为实现创造创业土壤的梦想努力着。然而,即使孵化器能够为创业者们提供办公地点、挂靠单位、找到政府的扶植政策,在26年前,还是很少有创业者有勇气走出科研院所去创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教师、科研工作者了解孵化器,龚伟不得不骑着自行车去武汉大学贴小广告。

龚伟:所以当时去发动这个也没有什么的,现在广告、登报什么,没有。就油印的那些东西在学校里头贴在贴海报,贴报栏上面。有一次我记得武汉大学的保卫部门把我们都请过去了,说我们这是严重地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

解说词:

作为政府人员却被武汉大学保卫人员驱赶,龚伟和同事们心里的委屈和苦楚不言而喻。在龚伟不断地奔走下终于有企业入驻了。

龚伟:成立那一年大概有六个,有六家吧,我记得,八七年,

解说词:

这座由龚伟修建的中国孵化器博物馆,里面记载着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走过26年的历程,也记载了中国创新创业土壤变迁的坎坷。在中国孵化器博物馆的二层,有一个巨大的文件柜这里面珍藏着26年间每一个在从东湖孵化器走出的企业的原始资料。在这些企业里有一个名叫楚天激光的企业,在龚伟手上的资料显示,这家企业最早的注册资金仅为15万元。而今天,这家企业的资产已经超过10亿。这是一个将近一万倍增值的传奇故事。当时的楚天为什么会选择在东湖创业中心开始创业呢?

龚伟同事采访

同事:因为我们都是属于科技人员下海,就发现有很多困扰我们不知道如何来面对。

同事:政府的这种关系,由创业中心的这个渠道给我们建立起来。

我们和他们有了对接的这样一个平台,一个渠道。政府才能和我们有个桥梁关系,我们才能够了解政府的政策,政府也了解到企业,

解说词:

在孵化器的三年时间里楚天快速成长,有了40多名员工,200多万的自有资金。1991年,初步成长起来的楚天公司,离开了东湖创业中心。然而,离开了孵化器的土壤,楚天这棵温室里长大的幼苗却并没有适应外面的环境。

同事:九零年到九六年呢,这一段时间我们增长得很慢,

同事:那个时候在创业中心是只学会了科技部门打交道,但是呢,和这样的一些新的打交道的时候呢,我们又显得很不适应。很难得面对。

解说词:在市场上的不适应让楚天举步维艰,这时,孙文萌生了回到东湖创业中心的想法。

同事:主动地申请,说我们毕业了以后有没有可能再回来读博士,这也是一个戏称。所以我们又第二次回到了创业中心,这样一个温暖的怀抱

解说词:

经过了四年的时光,楚天激光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同事:到2000年又读了四年的研究生,我们由公司的三十多人发展到了三百人,资产由原来的我们的自有资金大概原来有两百多万,到我们离开的时候已经有两千多万,就是整个的这个十倍的关系。

1987年组建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让龚伟成为了“中国孵化器之父”。后来全国建立的两千多家孵化器多多少少都借鉴了武汉模式。也许当年的创办者并未想到这一创举改写了历史。它们为科技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参加2013年第二届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创业英雄们有80%来自孵化器。

解说词:

2013年,是创新的年代,创业的年代,神州大地上,处处都在上演着一个个的创业传奇故事。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都涌现出了大批的创业英雄。

牛文文采访

牛文文:创办一个公司这件事它实际上是很伟大的一个人类发明。这个时代开启了中国人的梦想,让普通中国人有可能有机会开始去创办一个公司。

解说词:

牛文文是《创业家》杂志的老板,作为媒体人,他从20年前就开始关注创新与创业生态的变迁。

解说词:

如果,把这些创业英雄比作幼苗,那么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土壤和肥料。创业英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相反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支持,有这样一些人和机构,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扶持和帮助这些尚属稚嫩的创业者成长,他们就是创业英雄成长的土壤和肥料。

今天,龚伟又开始了他全新的梦想。一早,龚伟就前往了楚天公司,十年后,他将与老朋友孙文再次见面。龚伟又有了全新的计划。

同期声:

解说词:

龚伟邀请孙文与他一起在欧洲建设全新的孵化器,准备将他的孵化器带出国门。

龚伟:在当前的背景下国际化的步伐要加快毫不犹豫。

作为这样的一个孵化器要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想要去建一个境外的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

解说词:

2013年感恩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广场。它被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人们聚集在这里,翘首期待着一年一度的广场灯光音乐表演。这个表演将从每年的感恩节开始直到圣诞节结束才停止。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比利时政府大幅缩减了财政预算,今年的表演是有布鲁塞尔大广场灯光音乐表演以来最为简朴的一次。

解说词:

龚伟和他的团队正坐车前往距离布鲁塞尔大约30公里的新鲁汶大学。他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的行程,包括签约、开研讨会。在未来的三年里,一个占地1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将拔地而起。

解说词:

新鲁汶大学成立于1384年,这是一所拥有六百年多年历史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校,,最令人称道的是,新鲁汶大学有一片高科技创业园区,这样的园区,让科技的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成生产力。

龚伟: 我们建设这样的一个境外的孵化器,我想这样对于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来提高整个的这个所谓技术创新的水平,提高我们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

解说词:

感恩节,在布鲁塞尔的圣诞市场人山人海,这些摊位只有在每年圣诞季的时候才会开市。2014年会是个新的开始。龚伟和他的团队会让这里成为创业英雄们的新土壤。

谢吉华部分:

15秒导视:

他是如何把孵化器带进了大学校园?

他的创业亲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

他如何与创业者共同成长?

他就是创业疯子谢吉华。

大学生创业短片

解说词:

秦海春是我们第二集《青春》中的一个主人公,他是一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创业对他来说十分不易。眼看就要毕业秦海春没有忙碌着找工作,却在公园忙碌着测试自己的轮椅。这是秦海春研发的一种新型轮椅,在老龄化人口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项技术几乎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

但是现在的秦海春却在为成立自己的公司忙的焦头烂额。

作为学生秦海春没有多少积蓄。

下午,秦海春来到了学校的相关部门。这一次,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借用学校的名字为第一要务。

一个多小时以后,秦海春和学校领导谈完了

秦海春(同期)

解说词:

注册公司不能借用学校的名字,秦海春完全没有预想到。

解说词:

秦海春最终选择不借用学校的名字创业。在很多人看来,秦海春的创业路是艰难的,但是,比起早他20年前就开始创业的朱建新,秦海春的创业路要平坦的多。朱建新曾任同济大学的团委副书记,是同济大学重点培养的干部苗子。然而,在1997年,他竟然选择离开同济大学,要走自己创业的道路。

朱建新:当时可以叫停薪留职,我是辞职的,辞职当时领导不批,领导说我们正在培养你,而且他很奇怪,他说你这个,为什么要去干这个事情呢,是吧,而且因为当时创业这个概念几乎大家不认同。

解说词:

这些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创业者,他们是创业与创新的种子,要想成长需要适合的土壤。谢吉华就是为这些大学生创业提供土壤的人。

解说词: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东北部,面积60.61平方千米。杨浦区有多所高等学府,包括著名的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

解说词:

杨浦创业中心的孵化器,它是第一家走近大学校园的孵化器。谢吉华就是杨浦创业中心的掌门人。他的梦想是,为秦海春和朱建新这样的,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创业者,去创造一个创业的平台。

谢吉华采访:

谢吉华:当我告诉我的朋友,说我去从事一个孵化器,很多人都说你去养鸡了吗,因为别人不了解孵化器。我说是的。但是只是这个鸡是一个个小企业,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是去干什么的。所以会觉得你在讲故事。

解说词:

不仅仅是谢吉华的朋友不理解,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创业是被禁止的。

谢吉华:当时学校是明令禁止,老师和学生是不可以做这个事的。但事实上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记得我们比如杨浦的,我们第一家001号企业,它的创始人当时是一个学生干部。同济大学的团委副书记朱建新,他下海了。

朱建新采访

朱建新:当时。当时就是这个大门也没有,然后这里有一栋两层的建筑,是当时的叫车间,办公楼一样的,就做了一些简单的装修。那么这栋楼有一个门,那个门也不大,就是从这个地方进去的。我们当时因为第一家进驻的公司。

解说词:

朱建新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大学,走自己创业的道路呢?

朱建新:三十岁不到吧,我已经是副处级吧,然后我突然就发现,组织部不太适合我,它做的事情都是比较规范的,然后都是有条不紊的,也不需要你有很多新的想法,我就开始想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想创业嘛。

解说词:

和现在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企业一样,朱建新四处寻找办公地点,可是,适合他这种白手起家的小公司的办公地点十分有限。

朱建新:我当时正准备要创业,注册企业,房租、水电方面都有很多优惠,然后呢,还有可以给一些政策的支持。我当时听了很兴奋,然后我马上决定,杨浦注册一下公司,入驻,所以就第一家来进驻了。

解说词:

就这样,1997年朱建新创建了杨浦创业中心的001号企业万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公司。此时的杨浦创业中心仅仅拥有264万的启动资金,而谢吉华计划建造一栋为大学生服务的大厦,投资将达到9500万。

谢吉华:因为你只有两百多万,你要去建一个九千五百万的预算的一栋楼,拿什么来。没有任何人给你钱,银行不信任你,谁给你钱。我说我要建一个新的孵化器,创造一个孵化器的王国的话,别人会觉得你在讲故事。

解说词:

没有人相信谢吉华,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在一片质疑声中,谢吉华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他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片土壤。

谢吉华:第一个跟着我的团队三个人,全部是退休的。因为反正觉得我都退休了,就跟着你干吧,因为没有人相信你可以干这个事。

解说词:

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让谢吉华也要和每一个创业者一样,经历痛苦的创业过程。

谢吉华: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要约别人,因为今天不谈好,明天我们可能就完蛋了。但是我们原来谈好的今天可能要给我的这笔钱他没有给我。我跟他说,我再晚也要等你,他跟我说,我起码十点钟结束,我说我就十点钟等你。那就没钱了,你就面临很大的违约,你就走不下去。

你就很难面对。我记得那天对方看到一个连死的心思都有的人,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他还有什么不愿意做的。

解说词:

现在,谢吉华将杨浦创业中心打造成了超过十万平米的上海最大规模的孵化器,并且在2011年建立了杨浦创业苗圃,和杨浦创业加速器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其实,在全中国有很多像谢吉华、龚伟一样的孵化器管理者。从龚伟开始,全国出现了两千多家孵化器,而这些孵化器成为了根据地,成为了星星之火,为中国的创新者提供了起步的土壤。

牛文文:孵化器就好比中国最聪明大脑的一个训练营 这件事是中国的创新基地,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创新基地。这是我们后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升级和腾飞的一个发动机。

厉伟部分:

15秒导视

他掌握数亿资金,

他是创业者眼中的财神爷,

他左右着创业者的命运

他的身份既是魔鬼也是天使,

他是投资人——厉伟

解说词:

丁列明是创业英雄第三集《海归》中的主人公,留学归来的他要研发中国人自己的抗癌药,然而,丁列明创业的路并不平坦。

11年前,丁列明回国白手起家,当时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人一定是疯了;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丁列明拒绝了美国强生公司要用2.5亿美金的价格买断这个新药的专利。

解说词:

2008年,临床试验顺利进入三期阶段,恰在此时,金融危机爆发了。承担三期临床试验的跨国风险投资公司因金融危机取消了这笔投资,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之中。

三期临床需要的投入资金高达六千万,而当时的丁列明已经是负债累累。

但只有通过三期临床,药物才可以大规模的生产,上市,真正应用到患者身上。丁列明的团队迎来了最重要的一次挑战。

解说词:

与贝达药业的老总丁列明一样,刘自鸿也是一个海归,在创业的路上也遭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 他没有资金,也就更谈不上厂房、生产线和市场了。如果不能碰到一个叫厉伟投资人,来解决资金的问题,刘自红所有的梦想也就只能是梦了。

解说词:

2013年,第二届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12年第一次大赛后,又一次展示科技成果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让哪些埋头苦干的创业者有机会展示自己,寻找资金和帮助。厉伟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

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当今取得巨大反响的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它最初的创意来自这位投资人厉伟,他的梦想是通过资本的力量,为创业英雄们提供成长的肥料。

解说词:

2013年在5月20日,莫贺延碛戈壁。一群人正在经历着4天130千米的穿越挑战。

厉伟:完了最后去了戈壁,其实心情还是挺紧张,挺害怕的。戈壁地…软,主要是软。

你能从对讲机里面能感觉到,对讲机很兴奋,大家都在拼命地说其实也是多少蕴含着恐惧在里边的。

解说词:

这位讲述着穿越戈壁故事的人,他就是厉伟。

解说词:

1996年在深圳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本土投资人,组建了创业投资公司,开始从事创业投资业务。历伟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解说词:

鹏城深圳,与香港隔河相望,从1980年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起,在33年的时间里,上演着中国式的发展奇迹。在不足两千平方公里面积里伫立在46座摩天大厦。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纷呈创业传奇。

解说词: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在这里有数十家科技创新类企业。背着双肩包的中年人就是厉伟,如果没人介绍,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位风险投资人。他的形象也许与人们想象中叱咤风云的投资人有些差距。

采访:柔性电子的老总和厉伟一起在谈论这种产品的应用和未来。

解说词:

厉伟现在的很多工作就是和像刘自鸿这样的年轻人打交道,他和这些年轻者一起在勾画着企业的未来。在初创企业的选择上,厉伟有着自己的标准。

厉伟采访:

厉伟:其实我们有时开玩笑说,创投是干什么的,创投实际是一个找妖精的过程投资。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西游记通篇讲的都是妖怪的故事,尤其是初创的企业,多半是运作没那么规范的,就像妖怪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的。那从投资人角度来讲呢,我们要找到其中的一些佼佼者,以为只有这一技之长,才有可能活的更久,成功了我们所谓的就是说到西天取经了,取经成功就是成功上市了。第二类呢,如果说做得比较好,所以就被并购了,被同行并购了,太上老君收了,第三类呢,就是当然也有失败的了,但是至少这些妖精们命活得比那些小妖长。

解说词:

其实,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投资人希望用最低的资金换取最大的权益。而创业者的需求刚好相反。在创业者眼中,投资人是财神爷。然而,在定位资本获利的终极目标驱使下,他们往往也有冷酷决绝的一面。不少企业对这些他们也是既爱且恨。

厉伟采访:

历伟:它更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博弈的结果,就谈判的结果。你说大家带个技术来,我们出一千万,他出个,他就带个技术来,他拿工资,最后他还拿走大头的股份,凭什么呀。没有标准。谈判的结果

解说词:

作为一名投资人,厉伟是成功的,他的创造了很多投资传奇。彩虹精化、同洲电子、A8音乐。其中的荣信股份更是创造了收益70多倍的神话。

解说词:

为了能找到更多更好科技创新企业,2008年厉伟参与组织策划了第一届深圳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这是投资人和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深圳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这个大赛就是中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前身。

厉伟:来让更多的创业者展示自己,这样我们可以更多地来发现投资机会,在帮助这些创业企业成长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我们的新的盈利机会。

所以就在那个时点,大家不约而同的开始提出来搞这个创新大赛。

解说词:

通过大赛,投资人可以发现很多优质的投资项目。正如厉伟所说,投资人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他们需要找到那些有特色的妖精,帮助他们如法成佛。而找寻这些好的“妖精”绝非易事。据英国资料显示,风险投资失败率达70%,完全失败达20%-30%,成功率则只有5%-20%。巨大的失败率令投资人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

采访

历伟:其实我想是这样,

我们这些年实际这一百多年,中国人所遭受的苦难,实际很大程度上与科技创新是有密切的联系。

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个时候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我们的GDP是英国的数倍,但是不到一百年时间,我们一败涂地,为什么?这就是已经体现出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科技创新的一个威力了。

02:10:56那国与国竞争,最终的竞争实际归根到底还是你的创新能力的竞争。

解说词:

也就是在首届中国(深圳)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投资人的厉伟,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刘自鸿,也就是通过这次大赛,刘自鸿可以开始放飞他的梦想了。

解说词:

早期的贝达药业并没有在市场上找到投资,最终,还是政府资助了贝达的成长。然而,全国有很多和厉伟一样的投资人,也许他们并没有崇高的理想,也许他们目的仅仅是逐利。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如何博弈,风险投资这种金融形式让更多创业者能够找到创业创新的资本,提供成长的肥料,让创业英雄们完成自己的梦想。

苏菂部分:

15秒导视:

他是咖啡馆老板,

他也是孵化器掌门人,

他要给创业流浪汉们一个聚会的地方,

他就是车库咖啡老板苏菂

解说词:

李晓军曾经在第二集《青春》中出现过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一个在杭州卖茶的安徽人。7年前,他用1200元起家。7年后,他的网店年销售额超过2亿。他的理想,是用网络把中国的茶马古道延伸到世界。

李晓军今年只有32岁,但创业的路他已经走了7年,他创业的起点始于这片居民区里的一间8平米小屋。

七年过去了,八平米的小屋不知道还在不在?

解说词:

小屋墙上的标语,击中了李晓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李晓军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同期:这是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的一个经营理念

同期:这基本上都没变过……

解说词:

小屋的摆设不复当年,只有墙上的标语,还能告诉我们,当年曾经有一位年轻人,怀揣创业梦想,在这里成立了一家卖茶叶的网店。

同期声:这是我们当时从 搬过来带过来的记账本……1月14日截止。

租办公室交了3个月的房租,900元。只交了200,还欠他700块钱。

解说词:

简单的账本,记录的不仅仅是一笔笔开支,更多的是李晓军最难忘的一段人生。

解说词:

在全国各地有无数与李晓军一样的创业者,在创业早期找不到一个开始梦想的地方,有一些人就致力于解决他们的难题。

在中关村的中心地带,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就在这宾馆的二层, 2011年这里成立了我国的第一家创业咖啡厅车库咖啡。

苏菂是车库咖啡的老板,地道的北京人,原来做过销售,也做过投资人,他的梦想就是给更多像李小军这样的早期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地方。

解说词:

中关村,在这里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在2万余家企业里有96%是中小型企业。在中关村里有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这些园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六千家。

老总:怎么说呢,当时想做这事的时候,包括在筹备期间,我就相当于辞职了,因为这个事我帮他做什么事其实很难去兼职做的,我做这事的热情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全身心做好。

解说词:

其实,苏菂做的不是个简单的咖啡厅,而是个小型孵化器。到这里来办公的创业者,只需要每人每天单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一天的办公环境,苹果手机、安卓系统、平板电脑测试机、投影、桌面触屏设备都是公用的。如今, 车库活跃着十几个创业团队,而且成了投资人的项目库。

解说词:

虽然在中关村的现代高大建筑群面前,它们显得如此渺小和格格不入,但他们很有可能是未来百度、未来腾讯诞生的温床。当然,这也是苏菂的梦想,但是,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苏菂面临着和每一个创业者一样的问题,赔钱。

车库咖啡老板苏菂采访:

老总:第一个月我其实在质问自己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合理的,包括是不是这事干三月就不用干了,第一个月赔得非常惨。

解说词:

车库咖啡的惨淡经营也曾经让创始人苏菂动摇过,毕竟,车库咖啡要生存。这时一些加盟商找到苏菂。

车库咖啡老板苏菂采访:

老总:包括有好多地方问,能不能加盟,有的能不能授权合作,或者合作开分店,后来觉得还是太年轻了,时间尚短,而且本身做的含义更多是创业服务为主体,那么咖啡其实只是载体了。就不能太强调它的咖啡属性。

00:19:33

老总:其实它的灵魂可能就没了,它可能赋予的含义就没有那么多了。

解说词:

就在不知不觉中,车库咖啡慢慢积攒了很多的人气和名气。成为了创业者们的聚集地。

车库咖啡老板苏菂采访:

老总:我觉得火不火无所谓,就是其实你给创业群体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发现这个群体它能够,其实有的甚至有些人的命运真是因为你存在而改变的时候,其实那种感觉才是最美妙的。后来某一天他们不再创造价值,没有创业群体认可的时候,那关了它又何妨呢。

解说词: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车库咖啡能生存多久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乌托邦,苏菂做了一个与传统孵化器完全不同的尝试。车库咖啡没有政府背景,完全是民间自发,如果,把大型孵化器比作创新的大棚,那么车库咖啡仅仅算是一个花盆。然而,无论是大棚还是花盆,他们都在为中国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着土壤。如果说,创业是一条英雄路。以车库咖啡为代表的早期孵化器也将与英雄们一路同行。

苏菂采访

老总:好多国际大企业,包括苹果、微软、谷歌,都是在自己家车库或者租用别人家车库里头开始成长的,开始创业起步的地方。当时起名车库就是寓意早期创业开始的地方。我们也希望若干年以后有无数个团队在这里获得成长,所以就这样。

解说词:

苏菂现在不仅仅是车库咖啡的掌门人,他还是一位创业导师,其实不仅仅是他,厉伟、谢吉华、龚伟、柳传志、雷军、邓峰等等这些成功的投资人、孵化器管理者都在承担着创业导师的工作。为新生代的创业英雄们提供着指导。

牛文文:中国这个创业其实它已经变成一个完善的链条了,生生不息,角色互换,

当一个创业者早期创业的时候,他是个创业者,他需要孵化器,需要投资人。当他创业成功的时候,他可能自己也会收购公司。也可能做孵化器。把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变成创业者的同时,你也在播撒一片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变成了树,它又会把整个的生态变成一个非常肥沃的土壤。

解说词:

这个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而创业英雄背后,却是投资者、创业环境之间水乳交融、相互博弈的健康生态,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了土壤,让他生存扎根,投资人用资本的力量为创业者施肥。在一次次的蜕变中创业者,成长壮大。这是时代的要求,正是这个重视科技创新的时代造就了创业英雄的大量涌现。无论哪一个年代,英雄都是一个令人亢奋的字眼;无论哪一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力拔山兮气盖世,剑舞人生侠客梦。跨越梦想,成就大业!

万钢采访:

解说词:

创新与创业是中国经济的超级引擎,创新与创业生态是这个国家崛起的核心动力,世界将出现一场改变格局的新浪潮,这些创业英雄们就是风口浪尖的弄潮儿。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乃至世界将因他们的存在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