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危机年代的新坐标
2009-07-13 07:52 危机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国是轻伤,欧洲是重伤,中国是内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在“2009创业未来中国行·杨浦论坛”的演讲中的这句话,让原以为中国经济将提前复苏的与会者震惊不已。

2009年初夏,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与《创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危机后的新图景”的“2009创业未来中国行·杨浦论坛”在上海杨浦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上海市副市长赵雯、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起全、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杨浦区区长宗明等政府有关领导,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谭群钊、“2009中国年度创新榜”20强获奖企业代表在内的数十位中国商界名流、投资精英、知名学者齐聚杨浦,探讨危机之后,谁最先战胜危机赢得增长?谁是这个时代的创新榜样?哪里是孕育企业创新成长的沃土?上海杨浦,作为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区,自然成为这次会议关注的焦点。

创新是精神、勇气、智慧、战略的综合体。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起全、《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关注创新和创业,鼓励创业、创新的精神,并将创新提高到战略的层次。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出危机。

杨浦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个拥有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百年市政文明的老工业区,自2003年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并推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重要策略的引导下,通过六年的开垦,形成了校区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园区连接校区与社区发展,社区为园区、校区提供公共服务,最终形成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氛围,搭建好了由“大学、创业园、公共社区”组成的区域创新协同网络体系,一大批知识创意企业及科技创新企业迅速成为整个上海经济最大的亮点,高科技、创意产业等一大批知识创新型企业集群正初步形成,杨浦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已显现出强大能量。对于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中国来说,杨浦模式代表了另一种方向和样本:利用历史性工业优势,激活大学院所的创新功能,打造内生型经济。

“创业的精神,创新的勇气,这种力量、勇气、智慧聚集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能量释放,对于推动杨浦站在新的起点创造新的优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说。

创新是基于企业健康发展之上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商界领袖柳传志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企业迎接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企业健康。“一个年轻人可能不怕流感,因为他身体健康,我觉得是迎接危机的一个最好办法。”柳传志这样说道,他相信历经风雨的联想集团一定会从当前的困难中走出来。

年轻的创业者、上海复旦天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衡先生则在这个基础上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家不能仅仅研究微观的营收,还应该研究宏观经济,并不断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批判和颠覆,以达到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危机中蕴藏着下一个机会。如果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也许我们不会那么急切地希望了解杨浦,也许我们依然徘徊在依托于加工制造和房地产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之中。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危机也许是个机会。还是刘吉的那句话:“危机过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对于企业来说,那就是企业要赶快抓住这个机会做强。”

如何做强?唯有创新。在这次论坛上,同时举行了《创业家》与博斯公司共同评选的“2009中国年度创新榜”20强颁奖仪式。这20家企业是《创业家》和博斯公司针对在境内外四大资本市场上市、市值2亿美元以上的中国公司展开全面调查,根据“财务数据”及“企业创新力”两大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价,历时3个月完成的榜单。

从比亚迪到三一重工,从阿里巴巴到盛大,从金风科技到无锡尚德,这20家企业身上都拥有相似的基因。 “创新不但是针对一个流程或者一个事业部,而是企业DNA里面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如果想在创新领域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让创新内化到组织根本,让创新成为企业每天运营的活动流程,向智慧型创新努力。”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如是说。

在创新的推动下,危机后的新图景可能更加美好。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文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大中、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航、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庆存和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一同坐而论道,探讨危机之下,各自企业不同的创新方式,尽管策略和路径略有不同。

通过此次会议,众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对杨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 、矢光投资董事长黄辉、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皋魏、上海诺亚财富中心总经理汪静波、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民生银行(上海)私行银行总经理张咏和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共同分享了如何在上海创业的经验。在大公司云集的上海,小的创业者很难见到阳光,杨浦会成为上海真正孕育创新和未来的地方吗?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永远的创业家。”创业已逾20年的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在闭幕演讲中感慨地说。创业无止境,创新无止境,1988年开始创业的用友公司总裁王文京正带领公司朝着“世界级软件公司”的目标冲刺,他的体会是在强调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企业的均衡发展。“在中关村,在高科技行业,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因为抓住了一次创新起来了,第二次抓住了发展更大。但是第三次机会来临时没有起来,甚至趴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企业的发展不是均衡的,我认为要保持一个企业长期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要均衡发展好。”

当然,创业家绝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商界。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就是一位创业家,他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将一个已近暮年的老工业区发展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创新区。这位创业家的下一步,就是好好总结这些优秀企业家提供的经验和意见,打造一片创新型企业的乐土。

这就是危机之后的新坐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阳光雨露,走过冬天,万物必将萌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