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洞悉中国急救发展 用科技守护生命
2019-12-10 19:30 鱼跃医疗

距离9月14日的“世界急救日”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猝死的悲剧却又在重复上演。舆论哗然的背后是院前急救体系的不完整,更折射出中国公众对急救和AED的认知焦虑。

但是,更多的企业与公共场所已经开始觉醒,在建立自有急救体系的路上先人一步。截至2019年11月,鱼跃医疗已经携手阿里巴巴、华为、海底捞、碧桂园等企业共同开启了鱼跃PAD计划,为超过5000万人次提供急救保障。

建立PAD秩序 填补生命空白

作为起家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跨国企业,鱼跃医疗在2017年成功收购拥有世界顶尖AED技术的德国普美康后彻底充实了立项10年的自研体系,并在近三年里通过公益捐赠、企业携手共同填补中国急救的空白。

中国公众缺失的绝不限于AED机器,更是与之一体化的基本知识、使用技巧与自我保护能力,而这恰恰正是鱼跃医疗发起PAD计划的主要驱动力。

PAD计划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or)指推广在公共场所安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并鼓励普通大众等非专业急救人员接受培训从而成为能随时使用AED的现场急救者的教育活动。

这就要求发起者至少满足两点:一是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和营销体系向公共场所推广AED;二是能够提供配到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心理建设。

2018年10月,鱼跃医疗携手美年大健康与第一反应组织,深入全国200余城市,面向4000余万体检用户开启了PAD计划。

用物联网技术跑赢最后100米

客观审视中国急救事业的国情,尽管AED人均配备率不高、公众对急救知识的知晓度低,但在政府、医疗企业、三方组织的联手下已有了较大的改善。

而在困境得以摆脱后,真正需要攻克的卡口还在于黄金4分钟内的数据连通性。

人口密度大、城市布局复杂、交通堵塞等现实国情,除了会限定120救护车城区的到达时间,还影响着现场急救者是否能立刻获取视线以外的AED,并发出自动报警。

鱼跃医疗将成熟的物联网医疗应用经验加载到了AED整体解决方案中,把急救设备、各地公共应急系统、急救志愿者等多方连接起来,提高公共应急设备保障能力和应急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终端数据的实时上传,在最小时间成本下调动最大的医疗资源,同时将患者数据与医院共享,真正实现最后100米内的无缝衔接。

鱼跃医疗洞悉中国急救发展 用科技守护生命

公众认知的觉醒正在到来,而社会责任与企业愿景不仅要求鱼跃医疗大力推动AED与急救知识的普及,更需要坚守技术初心真正实现用科技拯救生命。

当前,中国急救事业即将步入正轨,以鱼跃医疗为代表的医疗企业正在锚定自己的价值点和“造血”点,在解决急救痛点的同时为自己的技术发展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