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数百亿的太空探索仅仅只是为了鼓舞民心吗?错,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改善息息相关
文 | 本刊记者 崔丹
在不知不觉中,太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和便利。其实,只要我们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太空技术几乎无处不在。在本届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除了航空航天专门展区,太空技术在民用展区也随处可见。
你觉得自己的床垫和枕头不够舒适? 换张太空床试试。为了减小宇航员在飞行时所受的压力,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发明了一种特殊开放细胞泡沫,能随着人体体形变化自然贴合任何接触的表面,保证身体每个部分都得到最自然的支撑。这种个性化的塑形功能被称为“太空记忆棉”,目前,用于矫正脊椎、颈椎的太空棉枕头和床垫在美国已经批量上市。
虽然市场上有很多骗人的太空床,但高交会上的这张太空床的确是杨利伟睡过的。这种床用的是特制乳胶,却有太空记忆棉同样的功能,还极富中国特色,中药天年素的加入还能促进睡眠。当然,28万元的天价会让人望“床”兴叹。
飞亚达此次展出航空手表,就是用碳化钛金属陶瓷材料制作,航天员戴着它出仓后,不仅能承受高过载、抵挡高辐射而且重量很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统计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各个部门。
在这个航天高科技产品泛滥的年代里,水果味的辣椒、脸盆大的紫色西蓝花、象鸡蛋一样白白嫩嫩的茄子……这些怪异的太空蔬菜早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其实最早,植物种子搭载飞船上太空时,科学家并没有这个打算,他们原计划是为人类长期居留太空改善环境和提供食物。
结果出人意料,搭载种子经过地面培育后,水稻籽粒饱满,青椒果实明显变大,南瓜一天能长4斤,测试分析表明,其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和抗病毒能力比原有品种分别高出28%、15%和50%。这得感谢太空特殊的环境,宇宙粒子辐射、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以及低温等,这些综合因素诱导了种子基因发生突变。
成熟期更早、产量更高、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无疑能解决困扰人类许久的粮食问题,许多国家和企业开始支付昂贵的费用将各种植物送入太空,除了养活更多的人,还有助濒危物种免于灭绝。神舟7号除了把三位宇航员送上天,还带去了87个品系的植物种子。
当然,太空食品也有受人质疑的短板。实事求是的说,科学家至今还不确定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担心转基因危害的大有人在。
而用来观赏的太空花卉就让人少了这种担忧,原本花瓣为单色、单层的蝴蝶兰,上了太空后,变得多层,颜色也更加绚烂,花期更长。农科集团的孔雀草、瓜叶菊等就是凭借太空特性选为奥运用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