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变的人生
2008-11-16 06:41 特别策划

有人比赛后回到家里发现身后没有摄像机跟着了,非常不适应;有人至今仍沉浸在一场比赛的胜负之中,逢人就说如果评委是谁,而不是谁,我就能晋级;有人整日梦想《赢在中国》重新办起来,自己再去“秀”一把;有人不再创业,把自己当成了名人,到处演讲

韩小兵:终于明白

韩小兵生气了。“到吃饭时间了,怎么还没有饭?!”他愤怒地舞动着双手大叫。对象是《赢在中国》节目组。

“刚到《赢在中国》时,他就像是来参加一个旅游团,”前节目组高管冯毅回忆108强时的韩小兵,“不怎么和人沟通,还总挑刺,特烦人。最初几轮比赛前,我们都特盼着能早点把他淘汰下去。”

然而幸运的韩小兵一直站上了总决赛的舞台。

“他是被《赢在中国》改变最大的人,”冯毅说,“后来的他就像一块儿海绵,玩儿命在这里吸收知识,和人交流的欲望极其强烈。”

冯毅说的韩小兵都认。以前做电子产品的韩是一个技术主义者,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和人交往是完全无用的事情。“我不喜欢和我不喜欢的人交往,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我都是不喜欢的。我觉得和这些人有什么好说的呀?!”

但就是在参加《赢在中国》过程中,韩小兵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狭隘。与选手和评委的交流让韩看到了与人沟通的价值。“我现在经常会去参加一些聚会性的活动,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个性之外,更大的改变来自于对事业方向的选择。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他逐渐感到以前所做的事情商业空间太过狭小。“参加了节目之后,我会从投资的角度去看一个企业,从行业的角度去看一个企业。回过头去看,我觉得自己以前的好多想法甚至是非常愚蠢的。我个人的商业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总决赛一结束,他就卖掉了自己的企业,准备转向投资。

牟文建:卖还是不卖

牟文建一夜没有合眼。卖,还是不卖?两个选择在他的内心中激烈地冲撞。他清楚,当天再度亮起的时候,他必须做出最后的抉择,而这将决定自己一手创建的莫耶公司的归属。

在《赢在中国》第二届夺得第四名后,牟文建一下成为了“非白色卫浴陶瓷”概念的领军人物,公司营业额翻了五六倍,代理商纷至而来,内销和出口市场越走越顺。要求参股者和收购者纷至沓来。“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多了”,牟说。而这一次对方的出价打动了他,“如果出手,我就能获得千万级的现金。”牟文建已经为兑现做好了准备。

和对方商谈好出售合同的细节,只差他的一个签字,牟文建突然感到了一股莫名的不安。他放下了手中犹豫的笔,“我决定晚上再想一想”。

这个不眠的夜就在诱惑与犹疑的拉扯中慢慢滑过。天光初亮,牟文建猛然间想起了马云在赛后对自己说过的一段话,牟文建你做的事情不错,你的人也不错,可这个事情注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证明它,所以你要坚持做上10年才能证明自己的成败。

“如果没有这段话,我可能真的就卖了。马云的话让我拒绝了诱惑。”牟文建说。

被放大的商业理想

“我们原来就是一群小老板,没什么远大的目标,但《赢在中国》放大了我们的商业理想。”牟文建说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窦大海以“博士端盘子”而著称于媒体,他创业时的想法很纯,“我就是想承包两个食堂养家糊口。”但现在他为自己的餐饮公司的目标是5年做到40家店,1亿的销售规模,这显然已经超越了养家糊口的需要。“改变还体现在经营观念上,以前我只考虑如何提高我们的服务,现在我会考虑如何把公司本身也打造成很好的产品。”

如今,窦大海把事业的触角伸出了食堂。围绕校园产业,他又投资了两个处于萌芽期的项目,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商业模式的思考:食堂现金流很好,但未来成长空间不大,很难上市。而这两个项目未来能长很大,从模式上完全有上市的可能。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谢莉的身上。“参加《赢在中国》前,我总觉得一个女人做成这样该歇歇了。”当她的火锅事业做到1个亿的销售额时,她在自满中“找不到方向”了。但在参赛中,她好胜的本性被激发起来,做完节目回来,她就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商业学院办的风险投资班,现在是否引进风投、如何引进风投是她考虑最多的问题。

谢莉在风投班的同学有80多人,其中《赢在中国》的选手就有10多个。任春雷和张华选择了中欧商学院,很快周瑾也会成为他们两个的校友。

谈及改变,周宇最大收获是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从前有“土狼”之称的他,对于和自己行为方式、教育背景不一样的人有本能的排斥,在自己的企业里他说一不二,非常强势。在《赢在中国》,他与异己者的碰撞发生的空前激烈,每次分组都会遇到不同个性、不同背景的人,而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学会和完全不同的人合作。

走下舞台,回到自己的公司,周宇改变了管理的风格。以前他喜欢事事亲力亲为,因为看不上别人,“看他们做什么都慢”,现在他开始寻求借助团队的力量。“今年一年我同时推进着四件大事,如果还是以前的风格,我一个人一件也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