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杜若洋
如果密码死了,这一定是谋杀,周军正是这场“凶案”的主谋。
“我们从始至终的理想就是把广大民众从记忆密码的烦恼中解放出来”,周军坦白了他的“作案动机”。坐在天诚盛业的总经理办公室里,精瘦的“山东大汉”周军轻柔的向《创业家》讲述着指纹、虹膜、脸谱这些似乎仍然仅仅属于电影和“007”的遥远概念,但对于他来说,这些概念却正在转化成为触手可及的巨大财富。这笔财富意味着一个超越密码的全新安全时代的到来。
周军对密码的“杀意”始于“007”。上大学的时候,他是007的影迷,影片中那些指到门开、脸到门开的场景让他魂牵梦绕,这种痴迷为他后来创业埋下了伏笔。大学毕业后,周军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银行内部核心业务软件。在这两年中,他发现“007”里的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里有极大的施展空间。1997年,对指纹、虹膜一窍不通的周军辞职创业,从零开始自主研发。11年中,周军和他的团队不但把生物识别技术做成了,还做出了名头。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展上,天诚盛业推出的指纹银行轰动了整个金融界。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消息甚至被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转贴到覆盖全国网点的内部办公网络上。天诚盛业和它的指纹银行似乎在一夜之间火爆了起来。展会之后,数家银行慕名而来,商洽合作,其中不乏外资豪门的身影。
让这些银行们追逐的指纹银行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指纹银行就是用指纹识别替代传统银行中的所有密码。它分为两个部分:银行内部业务和银行外部业务。内部业务针对的是银行日常管理的安全问题。在传统密码授权的管理模式下,银行内部因为密码泄漏而造成的员工盗窃资金的案件屡屡发生,防不胜防。“每家银行每年因为此类案件损失的资金都不会少于一个亿”,这是周军保守的估算。而运用指纹识别之后,管理者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密码的泄漏而带来巨大损失。
从2002年指纹技术开发完成至今,银行内部业务一直是天诚盛业的核心利润来源。然而,这并不足以让周军满足,因为他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能过上“007”般“一指行天下”的生活,把繁琐的密码彻底丢进垃圾堆。因此,把指纹技术用在银行的客户业务中才是他一直已来的追求。
众所周知,指纹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识别物,两枚指纹重合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周军在客户端业务中采取的则是更为安全的十指取样、随机识别的方法。银行提取客户六到十枚指纹存入数据库。客户在开展金融业务前,电脑会随机从数据库中选取两枚指纹,并提示客户按下相应的手指。“两个人的随机两枚指纹完全重合的几率几乎为零”,周军说。
“那以后罪犯就不偷密码了,要改砍手了。”有朋友曾经这样对他开玩笑。周军的回答是:没戏!因为他的技术具有活体识别功能。根据提款人手指的温度和血流变化,周军的设备能够辨识出手的死活和真假,“我们用各种材料做了很多的假指模,结果没有一种能够通过活体认证。”
天诚盛业的设备功能很强大,但周军并不认同自己是设备提供商,而是提供一整套完备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银行中存在的众多安全问题。这套方案是基于他十几年来对银行需求的理解,也是天诚盛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目前,全国有300多家做生物识别技术的企业,周军觉得“立足金融”让他进入了一片蓝海。在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有几十亿元的市场空间。天诚盛业主要有5个竞争对手,其中3家拥有原创技术,只有天诚盛业1家拥有超过十年的为银行服务的经验。所有这些让周军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使通过自我滚动发展,仅凭借指纹银行业务,我们在2012年前上市也没有任何问题。”
除了指纹银行,天诚盛业还在做指纹锁、指纹U盘、电脑及网站的指纹登录设备、电子数据指纹加密设备,只要用到密码的地方,周军都要用指纹替换掉。现在,他们正在进入军品市场。
“密码杀手”已经成为众多风险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周军的胃口也不小,他的首次融资规模定在1.5亿。周军说,这笔钱不会用在指纹银行上,它有更大的用途:指纹支付。这项技术一旦铺开,人们购物就能够彻底摆脱现金和银行卡,要花钱就在POS机上点一下手指。人们每用指纹消费一次,周军就从商家手中拿到一笔手续费。
指纹只是周军杀死密码的第一代武器。目前,天诚盛业的虹膜识别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三维脸谱识别技术年底收官。不过,周军并不急于推广虹膜和脸谱技术,因为指纹市场才刚刚来到丰收前的早秋。“我们的技术储备吃上10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