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女儿谈“继承”:第二代企业管理者应谋变
2012-12-26 09:07 柳传志

“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早期创业时有利润可图,但这种模式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业文化未必要带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谋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齐文婷

12月19日,在香港一家低调的会所,一群身家显赫的青年男女聚集于此。这里是中国正在崛起的资本力量的一角,近百位来自内地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二代”汇聚一堂,他们在这里寻求机会、增长见识、相互诉苦,并探讨关于“继承”的话题。

他们来自内地20多个省份以及港澳台地区,此外还有人来自北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年龄从20~40岁不等。他们是“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的会员,多数来自中国民营500强,包括三一重工、拉芳集团、汤臣集团、立白集团等。

在外界眼中,“富二代”是他们甩不掉的标签。随着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始人逐渐步入老龄,未来这些年轻人中将有很多成为企业的下一代接班人,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拨开外界的看法,这些年轻人正在走着怎样的成长轨迹?《每日经济新闻》在现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人脉“圈子”

凌超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创始人之子,除了在上市公司担任要职外,他还自己创业并投资于多个领域,对环保、科技、文化等皆有涉足。

他说,外界常认为“富二代”是奢侈、腐化的代名词,其实是因为父母总会希望儿女生活得好一些,因此会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但是这些人本身来讲还是比较勤奋努力的,他们自己在寻求好的项目,也愿意积极跟人交流”。

凌超说,这些家族企业的未来传人多数来自传统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发展很难,因此希望引入一些新的模式,通过在各种商业组织里交流来不断探索。

“很多人谈到了整合资源,实际上目前各种商会、组织,都是在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如果我的行业在江苏省内的市场是有限的,通过认识外围的一些朋友,就能利用他们在其他地区的市场信息、人文环境熟悉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他说。

事实上,虽然一年只见几次面,但只要在协会里混个脸熟,会员之间普遍愿意互相帮助。因为入会有严格的资质审核,这确保了他们在身家、实力上有能力互利互补。

此外,这些会员的父辈偶尔也会参与这样的活动,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使这个由青年组成的人脉圈子更加牢固。

据了解,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主要成员是“第二代企业家”,既包括传承家业、将企业发扬光大的民企接班人,也包括白手起家、投身新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青年创业者。

要加入这样的组织并不容易,据悉,入会必须有一名及以上的中国会员推荐。

目前参与该协会的企业家二代,60%~70%有海外留学背景,很多人甚至从小就在欧美国家长大,因此受到的西方文化影响非常大。

“事实上,除了扩展人脉之外,这里也是一个同龄人交流的平台。在企业里,员工永远不知道老板有什么真正的痛苦,有时候也不方便跟别人讲。但我们这些同龄人稍微一聊,心里都明白,各种的艰辛困难在哪些地方。”凌超说。

他表示,目前企业家二代们普遍面临的压力是,是否真正愿意继承家族企业,以及是否有能力继承。

 “掌门”难当

“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板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继承、掌控企业,但是有些人确实不愿意继承,希望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算是真的想继承企业的人,也会面对很多阻力。”凌超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二代告诉记者,例如某企业家二代在其父退休后,升任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但公司的元老却并不认可他的地位。

“这些人对他父亲的话愿意听,可是如果他去讲,他们会觉得听一个小孩的话很难,他还不够资历去传递一些东西。而且,由于在行业里面沉淀的时间还不够多,他对于一些环节的关键点是什么,也不是特别明白。”他说。

国内的民营企业虽然多是大老板“一言堂”,但是企业成长起来却离不开其核心团队,如部门经理、财务总监等创业元老,这些人往往掌握着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外围资源,因此企业家二代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无疑存在隐患。

前述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父辈的期待非常高,因此企业家二代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做同样一件事情,我们要承担更多。如果一件事失败了,父母会想,已经给你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了,你为什么还是做不起来?与同龄人相比,别人承担的是物质压力,而我们承担的是精神上的,为了将来给长辈接班,很多人要去企业里锻炼,公司的厂区在全国分布很广,他们在全国各地奔波,不仅身体上劳累,而且还要与自己的家庭分离。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可能只需做好份内的工作,但我们却无法推掉身上的责任。”他说。

  传承谋变

根据此前的一项调查,目前中国家族企业超过300万家,其中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这些民营企业的典型特点是 “寿命短、长不大”,其中,接班人问题就是关乎企业寿命的一大因素。

在当天论坛上,一些家族企业的未来掌门人探讨了关于企业传承的问题。

立白集团董事长助理陈展生表示,“企业家二代对于父辈的传承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企业家精神的传承需要接受者在心智上做好准备,否则过大的物质传承对接受者只会是无形的压力。如果第二代不具备接受能力,或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好,那么让别人来帮助企业发展、扩张会是更好的选择。

其后发言的柳青是高盛集团(亚洲)执行董事,其作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女儿的身份也是众所周知。她表示,目前国内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是第一代创业家,而在欧美已有很多百年家族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族传承,已经形成了系统机制来进行选择投票。“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早期创业时有利润可图,但这种模式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业文化未必要带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谋变。”

作为一名创业者,信弘天禾董事总经理张鹏表示,很多企业家二代在工作中接触的环境,已经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由于特殊身份的原因,很可能会受到别人的照顾,因此无法得到全面的工作经验,“与第一代创业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现在的世界已经变了,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找到创新的商业模式,如果一味的沿着老路走,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凌超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放慢脚步,而人口红利也正走向拐点,因此企业需要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将主业做精,而且还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管理团队。一些尝试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应当确定自己未来生存发展所依赖的主业,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

【相关阅读】柳传志:中国IT教父和他海归子女

来源:新浪教育

2011年11月2日除了“世界对称日”外还发生了什么?联想二季报发布会。联想集团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将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CEO杨元庆同时兼任集团董事长。

关于柳传志的一切,都是从联想开始。但你知道1984年以前(当年柳传志等11人创办中科院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柳传志在做什么吗?30年前的今天,该是如何一个柳传志呢?

 女儿柳青:美国哈佛大学硕士,31岁高盛执行总裁

据《中国经营报?改革开放30年》系列报道材料显示,柳传志在回忆他的“商业童年”时是这样描述的“1978年女儿出生,我一边给孩子洗尿布一边抓紧学习,感觉春天真是要来了”。那时,他还是计算所第六研究室的工程师,为了推广技术成果,第六研究室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把他们的技术成果推广到各地。“这是我涉足商业的最初阶段,既给所里挣了钱,也改善了个人生活。”

小女儿柳青的成长史也正是“中国IT教父”的创业史,200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柳青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02年加入高盛(亚洲),08年就晋升为执行董事,是公认的美女,也是工作狂。听过她演讲的人都赞扬她的口才极好,演讲内容的逻辑性很强,也具有一定深度,很大气,撑得起场面。

 儿子柳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独立操作投资业务

和其他大亨不同,柳传志的子女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甚至你上网去搜也很难找到他们的踪影。但在各种访谈间偶尔也能捕捉到只言片语,比如在11月2日当天的“微访谈”中,柳传志就透露了他的“育儿经”,向大家讲述当年自己是如何以身作则教儿子戒烟的。

关于儿子柳林,我们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1970年,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在联想投资跟着实习了半年。

众所周知,“联想子女不准进联想”是铁律。这样的人才要进公司,必须三个老总同时签字才行,而且永远不让人知道他的背景,大家一视同仁。所以柳林在联想投资实习期间的神秘岁月,以及之后去向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大家只知道柳林现在是自己独立操作投资业务。

  爱国商人:送孩子出国,是为了更好地回国

柳传志是一位“爱国”商人,在商业上他高度认同张瑞敏的一句话——“东方亮了,西方才亮”,但在对于知识追求上,我们还是应该吸取先进国家的优秀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计算机行业起步晚,柳传志虽然赶上了发展浪潮,却不得不认可国外计算机行业的先进性。教父本人没有留学经历,但果断地把两个孩子都送到美国进修,分别获得哈佛和哥伦比亚的硕士学位。

的确,计算机是美国留学的“不败”专业,从上世纪末至今,该专业就经久不衰。据施强留学管理中心美国部经理佘娇介绍,近十年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收入都位居10大薪酬前列。当然,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筛选率也逐年提升。但只要你拥有真才实学,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可以得偿所愿,比如前段时间美国不少金融公司大幅裁员,但核心的网络和数据库管理员却会被保留,由此可见一斑。相信随着全球实务的网络化操作,计算机人才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通讯员:施强国际品牌部 费翀

来源:施强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