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灵感】Facebook浅度剖析!
2013-01-15 13:56


从2004年成立,8年时间,Facebook拥有月度活跃用户9亿,日均照片上传量3亿,日均评论3.2亿,2009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复利增长率130%,IPO期间估值达到千亿美元。

走在时代前言也就意味着更多风险和挑战,上市之后股票一路下跌,深陷专利纠纷,用户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用户人均收入仅为4美元,低于腾讯和百度,整体市值下跌至不到600亿美元。

但这不妨碍他是Facebook,一家引领时代信息交互的公司。

商业模式:

我理解的Facebook商业模式很简单:

以人为单位构建多向信息交互的社交网络,通过传递附加信息(广告)、增值服务(开发者平台)盈利。

在这个商业模式中,核心在于两点:

1. 保持单位(人)数量和信息传输量(Engagement Time)的持续增加

2. 保持信息交互的稳定性、私密性。

核心盈利点:

目前Facebook的所有营业收入来自于两个项目:

1. 广告收入:广告收入为Facebook核心收入,从2009年到2011年分别占到公司总收入的98%、95%和87%。一举超过雅虎成为美国最大的展示广告商。针对广告商, Facebook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精准广告投放:Facebook可以根据用户个人信息、爱好特点、过去喜爱的信息进行广告人群、地点、偏好的精准投放

第二:刺激用户潜在需求:google帮助有需求的用户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而facebook便是刺激用户需求。好友的推荐和分享可以加大信息的可信度和参与度进而将用户的偏好、关注和喜爱刺激为实际的产品需求。

第三:完善后台广告管理,去掉中间环节:Facebook建立了完善的后台广告支付、管理、量化平台,无需任何中间代理环节,广告商可以自己管理并及时调整广告投放。去中间化为Facebook带来更大的毛利率和广告管理有效性。

2. 第三方开发者平台:Facebook建立第三方开发平台实现流量货币化,用户使用Facebook账号登陆、使用、消费第三方增值服务。Facebook获取不超过30%的分成。这种埋管道的做法类似于苹果的AppleStore,不过目前规模不大,收入比例没有超过总收入的20%。

核心挑战:

用户数量是这家公司最大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挑战。

用户作为信息架构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先占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会病毒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这个大模型当中,然而,如果网站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时间和信任关系出现下降,模型就有走向崩溃的可能。

1. 用户数量和粘连时间增长放缓:公司一切的根基在于以用户为单位的个体在这个网络中的数量和时间,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规模、财务报表和发展战略。网络的维系基于这两点持续增长,而当地政府规定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变化等都会影响用户量和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

2. 盈利单一:2011年公司87%的收入来源于广告,只有13%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分成。其中单一公司(Zynga)累积贡献了Facebook总收入的19%,如果去掉这家公司,第三方平台收入只占有1%,公司严重依赖在线广告收入。

第三方开发者平台盈利不过是对一家公司的依赖(该公司目前正在建立自有平台并逐渐减少对Facebook的投入),不具有可持续性,之后Facebook应该会仿效Applestore自建APP中心。对在线广告的过度依赖正是目前市值腰折的主要原因。

3. 移动互联网对收入的冲击:;2012年网络的手机用户登陆数量首次高于的电脑数量,月度活跃手机用户超过5亿。同时智能机使用者全球数量激增势必加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争夺。然而2011年,有一半的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登陆却没有为公司贡献任何收入,目前已有的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日渐成熟。如何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盈利,提升用户均收入,并阻挡先占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站将是公司面临的又一挑战。

主要竞争者:

和主流分析师不同,我不认为Google+或者其他本部社交网络会是Facebook的主要竞争者。在桌面互联网领域,已经没有公司能够阻止Facebook的强势增长,虽然个别国家(中国,叙利亚,朝鲜,伊朗)屏蔽网络进入;个别地区的占有率还低于本土网站(巴西的Orkut,韩国的Cyworld);这只能说明市场空间很大,先占优势和全球一体化会帮助Facebook迅速成长。

相反,我认为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是Google和苹果。这三家公司非常像,他们都是以用户体验为第一核心,正是这点树立了Google的学术风格、Facebook的黑客风格和苹果的设计风格。

未来发展方向:

1. 移动互联网:Facebook通过大量收购相关公司布局移动互联网,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完全社交化备战,并从2010年开始陆续收购了Rel8tion(LBS移动广告平台)、PushPop Press(触屏手机软件)、Strobe(移动程序开发)、Mailrank(邮件排序)等10余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2012年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移动照片分享)。这是都是为了最终发展移动互联网做准备,2011年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达到5亿人,2012仅用了6个月时间,从零开始将移动端手机广告做到全球移动广告服务第二(不过总收入比例仍然很小)。随着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Facebook一定会主要发展移动社交网络,形成基于移动的手机功能完全社交化,这将为网络形成更加强大的用户粘连度和用户数量。

2. 社交电子商务:目前Facebook主要通过广告来进行流量货币化,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力和移动支付系统的完善。鉴于电子商务是终端用户唯一的刚性付费需求,Facebook可以转换社交网络之间的信任、潜在需求,通过好友推荐、分享等产品信息,加上链接导入电商网站,配合网银和移动支付及时付款,最终结合形成LBS+社交+移动支付的完整社交电子商务模式。这一块的利润收入也将可以大大增加公司收入来源,Facebook最近爆出将在产品下方添加Want按钮,不过这只是开始,社交电子商务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3. 信息整合:Facebook需要通过TimeLine、Like、检索等方式优化信息模型,便于用户第一时间获取、选择、推介信息。Facebook的帝国是建立在用户为单位组成的信息网上的帝国,如果每个人是一个点,两个人有联系是一条线,那么现在这个网络已经拥有1250亿条线。这1250亿条线每天产生3亿张照片,32亿个评论,跟别提分享、日志和状态等信息传递。那如何优化这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不单是稳定信息模型,扩张数量和粘连时间。对广告的精准投入也是重要一点。开始的信息是冗杂的,之后发明了Timeline,以时间为轴线来分化信息,进而又加了Like按钮,类似给每一条信息加了一个权重,帮助用户第一时间选择信息。未来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更多的类似于检索等信息整合功能势必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Facebook下的中国脸:

我不认为中国有Facebook的继承者甚至是模仿者,因为社交网络的基本特性是人数和在线时间的不断增加。按照这个逻辑,有点沾边的是腾讯,而绝对不是人人。

人人:陈一舟不是一个产品经理,顶多是一个了解互联网的商人,陈一舟过早将流量货币化,由于用户粘连度不够,无法建立基于社交网络形成的信息分享。第三方平台做不起来只能做游戏,目前收入大半来自于游戏收入,社交平台在腾讯和新浪微博的夹击下逐渐萎靡。听说公司会将游戏分拆单独上市,如果一旦这样,人人网就更是一无所有。

腾讯:我认为腾讯是中国互联网最伟大的公司,没有之一。这和马化腾自己产品经理出生有很大的关系。腾讯纵然有数百款产品,但是每一款的用户体验都是非常好的,互联网本来不存在抄袭一说,因为都抄袭国外,所以核心就是用户体验。相比之下,腾讯更像是中国的Facebook,IM软件和增值服务增强了腾讯帝国的扩张能力。限于中国用户的版权意识和教育水平,用户主要付费于互娱的增值服务。所以腾讯目前二季度收入的96亿人名币中有74亿来自于互娱增值服务而非类似Facebook的广告。纵然腾讯已是中国第一的广告服务商,广告收入也只有区区8000万美元,不能和Facebook相提并论。

对于腾讯未来发展我认为和Facebook是非常一致的:

形成从电商推介、电商平台到电商支付的全产业电子商务链条:这块会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的重要争夺平台,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推介网站(美丽说,蘑菇街等)和电子商务支付体系(移动支付和在线支付)。腾讯目前将电商单独作为事业群编制,并且发力支付平台和推介网站(听说收购美丽说)都是为了电子商务最后的大战准备。

确保桌面互联网优势保持在移动互联网:QQ移动管家,QQ浏览器,微信,移动QQ都是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管道管理权。要像保持腾讯在桌面互联网上的绝对优势就必须占领移动互联网,这点和Facebook是非常像的。

全面打通各软件交互,形成移动到桌面的全信息整合:微信是最好的例子,本来是一款移动互联网的防守软件,却发展成为了腾讯又一主打产品,这得力于微信的和QQ的融合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整合,之后,腾讯、桌面QQ、朋友网、移动QQ以及腾讯阅读等全系列产品的信息平台整合是在打造腾讯帝国的同时不断整合信息的交互能力,这也将是腾讯未来的发展方向,腾讯一定是一家和Facebook一样,看似走向开放和包容,实则走向封闭的独立帝国。
 

Via iheima By Spancer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