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科技陈昊芝:要走出手游窘境,必须敬畏资本规律并回归初心
2016-12-28 10:59 触控科技

触控科技当时不上市的核心原因,并不是估值的突然跌落,“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时决定不上市了”

12月27日在厦门出席2016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年度高峰会(DEAS)时,触控科技CEO陈昊芝袒露了触控科技在2014年暂停赴美上市的核心原因。他在题为《从疯狂到冷淡手游资本的窘境》的演讲中阐释,触控科技当时不上市的核心原因,并不是估值的突然跌落,“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时决定不上市了”。

在DEAS的演讲中,陈昊芝对当时的上市背景和暂缓原因做了复盘。陈昊芝表示,当时美国资本市场对触控科技2014年Q2财报有个预期,希望Q2做到4.6亿的营收规模,但触控科技自己预测Q2只能做到4.2-4.3亿。

到底是直接上市还是先暂缓,一度让陈昊芝很纠结。考虑到民族信誉和资本市场状况,陈昊芝最终按下了暂停键。他说,一家中国游戏企业要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不仅仅代表着行业,代表着中国的中概股,还代表着中国企业的信誉,因此心中需要对资本市场怀有敬畏之心。

上市未成虽有遗憾,但陈昊芝再回首时,发现触控科技也有幸运的一面。2014年暂停上市后,陈昊芝做了一番战略调整,把广告和游戏业务都做了拆分,而拆分出的韩国子公司马上于2015年在韩国上市了。目前,触控科技还在进行一些资本化运作,有一家子公司准备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反观很多中概股公司,要么做了私有化回归,要么也正考虑如何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最近两年中国手游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异常激烈,用户获取成本节节攀升,人民币持续贬值,这些都在影响游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

陈昊芝在演讲中也指出,已上市的游戏企业在A股的增发表现上并不顺,很多等着上市的优质企业则卡在了申报审核阶段,2016年整个游戏行业都感受到了一股“资本寒潮”。

在这种市场环境中,陈昊芝再度告诉自己要敬畏资本市场,他也呼吁同行尊重资本规律,回归游戏行业本质,专注产品和用户需求,而不是只一味追求财务指标。

以下为陈昊芝的演讲整理。

2014年触控科技成立三年半时,我们曾尝试赴美上市。首次路演,投行给我们的估值是12-15亿美金,但去香港正式启动IPO路演时,中概股突然暴跌,我们的估值随即变成了6亿美金。外界传说,触控科技不上市,是因为估值的突然跌落,但其实这并不是核心原因,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当时决定不上市了。

美国资本市场对我们的2014年Q2财报有个预期,他们希望Q2要有4.6亿美元的营收规模,但我们自己当时预测,Q2只能做到4.2-4.3亿美元。差这3000万,我们很纠结,到底是直接上市还是先暂缓?在中国做企业,我们不仅仅代表自己,我们其实还代表行业,而要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不仅仅代表着中国的中概股,我们还代表着中国企业的信誉,因此我们要有所敬畏。考虑到这点,我们最终没有选择上市,我们想再沉淀一下,给予自己更充分的准备时间。

没能赴美上市的确是一大遗憾,不过我们最终还是得到了很多人包括投资人的理解。今年在和投资人聊天时,我的投资人告诉我说,他们当初也很支持我们的考虑。道理都是相通的,在他们看来,我们不仅代表中国投资的企业,更代表中国上市企业的信用。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我们始终对资本市场都怀有敬畏之心。今天当我再复盘2014年的上市情况时,我发现,资本市场真是非常聪明的市场,它当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估值的不理想,它其实也呈现了游戏市场的某种趋势走向。2014年正是人民币汇率兑美元的一个最高时间节点,也是中国手游人口红利的一个顶点,但到了近两年,中国手游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异常激烈,用户获取成本节节攀升,人民币持续贬值。在资本市场当中,这些都会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元素。

回头看来,没有上市也不乏幸运的一面。2014年暂停赴美上市后,我们做了一番战略调整,我们把广告业务拆分,把游戏业务拆分,还把韩国分公司拆分了。我们的韩国子公司早在2015年就在韩国上了市,目前我们还在进行一些资本化运作,我们有一家子公司准备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2014年8月,证监会调研的拟赴美上市企业和已赴美上市企业共有四家:京东、聚美、乐逗和触控科技。证监会的调研团队当时跟我说了一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们说:“欢迎中国游戏企业从海外回来,不过从监管层面来看,我们也有担心。游戏行业利润高、营收高、用户量也非常庞大,但可追溯性不高,我们担心游戏行业会出现像农业行业那样的‘绿大地’。”“绿大地”是一家在中国证券市场恶性造价的知名企业,他们担心我们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监管层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当然不是。想想看,2014年我们没能上市,真的是差3000万的营收吗?在中国游戏市场,要提升这点收入,还是很容易的。监管层其实当时就对整个资本市场有所担忧了,他们对企业、对行业和对市场的理解,有着自己的超前认知。

作为游戏行业从业者,我个人也有自己的担忧。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一家公司的财务资料,那家公司正申报上市,他看了看财务数据,一个亿的流水,8000万净利。那家公司还是自营自发的,他顿时对我感慨道:“还是你们做游戏的厉害。”

身为从业者,我也看过很多优质企业,不过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么高的净利润吗?“游戏行业很厉害”,这种好势头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2016年整个行业其实进入到了冬天,已上市的游戏企业在A股的增发表现上颇为不顺,很多等着上市的优质企业也卡在了申报审核阶段。业界的坏消息有些可能是谣传,但行业的“寒冷”,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感知一二,这种寒冷不仅展现在从业者层面,也展现在投资和监管层面。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市场的投资温度都在快速冷却。到底为什么?

这不得不回归到问题的本质:我们到底在关注什么?我们能不能像前面说的,敬畏资本、尊重监管?我们能不能从财务指标回到产品和平台合作上来,回到IP和跨界联动效果上来,回到对用户的重视和有效获取上来?惟有回归本质,这个行业才是健康的,从业者才可能看到更多希望,2017年也才会更有希望。

今天当着很多领导和从业者的面发表这番感言,讲来有些沉重,还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比起可能造致的骂声,我更期盼这番感言能引发些许共鸣。我们希望,未来大家能创造出一个更值得我们奋斗的行业,未来的游戏行业也能获得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更多尊重,而更多年轻人也愿意满心欢喜地加入进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