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数据硬(准)独角兽榜单发布,50家企业上榜
2018-09-01 12:12 大数据硬(准)独角兽 榜单发布

国内大数据浪潮在2012年兴起后,经过这几年实践,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大数据从概念走向实践,在逐渐向实体经济攻坚的过程中,大数据似乎也步入服务的“深水区”。

根据爱分析发布的《中国大数据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整个大数据产业分为基础平台、通用技术、行业应用等多个细分市场,2017年,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规模1000亿。

在细分市场中:基础平台整体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通用技术整体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行业应用层,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应用差异较大,应用相对成熟的金融、政府领域市场规模为200亿元,整个行业应用市场规模为700亿。

同时,《报告》显示,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成熟度与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关系密切。

而近日,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也发布了《2018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从产业端来看,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3820.4亿元,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等概念持续引领产业增长,到2020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综合多方数据,大数据在中国已经呈现千亿规模的市场。为什么大数据产业会如此迅猛增长呢?

 

多项技术融合促使产业加速发展

首先,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商、游戏、团购、O2O、共享等多轮风口的洗礼,互联网公司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和数据,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也加速了客户和业务数据化的进程。

其次,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粗放的经营模式,获客成本高,运营效率低,用户留存率不足等问题凸显,必须通过数据化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在接受i黑马&B2B圈记者(ID:b2bcyj)采访时提到,从内因来说是技术驱动产业发展。过去,传统企业没有很多互联网新兴技术驱动其业务,因而,不会产生大量数据,更谈不上大数据。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想通过新兴技术渗透其业务,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而政策的支持也是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16年以来,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涉及产业转型、政府治理、科技攻关、产业扶持和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例如,国务院出台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条文,促使贵州、广东、重庆、北京、天津、辽宁、内蒙、河南、河北等省市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速产业发展。

此外,多项技术融合促使客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大数据公司更加符合未来趋势,在整个产业链占据更重要地位,提供更加深度的场景化应用。

爱分析高级分析师李喆告诉i黑马&B2B圈记者,与国外不同,中国市场云计算、大数据、AI、IoT等技术几乎是同时爆发,企业客户同一时间采购云计算、大数据、AI等产品,企业客户最终目的是通过新技术来实现开源节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项技术融合,技术边界正逐步变得模糊。

例如,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大幅降低企业的IT硬件成本,这些企业将有超过50%的IT预算投入到大数据、AI等应用。AI促使大数据从辅助决策向替代决策进化,使大数据厂商突破工具软件天花板,发展空间放大10倍。在智能客服领域,AI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厂商的市场空间由原先的30-50亿提升到300-400亿。

再比如,AI对于大数据的影响——AI技术可以帮助大数据突破工具软件的天花板,将市场空间放大10倍,同时,还可以降低大数据公司对人力的依赖,提高人均产能。

 

金融、政务渗透率最高

目前,大数据已经与金融、政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深度结合,商业模式逐渐跑通。其中,金融、政务这两个领域,发展最快、体量最大。

爱分析高级分析师李喆表示,金融的IT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银行每年的IT投入就有800亿,加上证券、保险,整个金融业IT投入超过1000亿。政务每年的IT投入大概是800亿。

互联网、金融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最完善的,这里的信息化建设不光是基础业务系统搭建,还包括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程度。医疗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IT投入也很高,“但我们不认为它会优先爆发的原因,就是数据标准化的问题。”

另外,数据业务链条上,现在能走通的就是金融和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数据标准化还在建立当中。数据标准化程度高,才更容易产生深度的应用。

“大数据给了每个行业新的机会,目前看来,金融、互联网、政府发展快一些,工业领域稍微慢些。例如,很多金融机构有大量的优质数据,但是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帮助他们采集数据、利用数据。而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他们加速数据采集的过程,不断提升迭代速度。”张涵对i黑马&B2B圈记者说道。

所以,我们看到政策的支持、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大数据市场的成熟,也促使其也开始走向细分化发展,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出现。同时,大数据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优秀企业,他们不但受到资本的关注,也通过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推动大量的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产业领导者。

 

经过多次演变,要回归商业价值

在8月31日,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主办、鼓楼高新区管委会、鼓楼区发改局(经信局)、创业黑马、i黑马旗下企业服务垂直媒体B2B圈联合承办的“中国独角兽(秋季)峰会”上,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窦勇指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相关的。云计算厂商会讲数据平台给到我,我所有的数据都放在云计算上,互相是交融的。大数据需要云计算提供平台支撑算力,云计算需要大数据进行落地应用。

同时,“数据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只能获取信息。信息经过加工、经过整理才能总结成知识,并通过应用诞生智慧,智慧使用过程中又会形成数据,所以这是一个迭代循环。而存储成本的降低和计算性能的提升,则驱动了大数据产业不断更新。

不过,窦勇也告诉i黑马&B2B圈记者,国内的大数据热应该是在2014年开始的。到现在基本5年一个阶段。在数据1.0阶段,我们解决了几个问题,主要是认知,什么是大数据。刚开始提到大数据,很多人认为数据无所不能,通过数据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第二就是有些人认为大数据有一些价值。

随着市场不断地迭代和演变,从资本角度来看,它对行业产生的推动是什么?2015年有了新三板,2016年国家又推出了网络安全法,大数据行业经过多年反反复复的演变,现在回归到本质。

数据1.0时代在2013-2014年左右萌芽,2015年泡沫加速,之后又进入到泡沫破裂期。行业的低谷在2016年出现。2017年12月,国家提出数据治理,行业振兴,从低谷期爬了起来。

使用数据的时候,大数据产业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支撑。无论创业或者投资,你都要面临如下问题:数据从哪儿来,来了怎么放,放了怎么用。还有数据的可视化问题。数据是无形的,你要把无形东西通过有形的表达方式让人接受。

基于此,i黑马旗下的企业服务垂直媒体B2B圈(ID:b2bcyj),联合南京市鼓楼高新区、创业黑马、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业分会,得到了东方富海、蓝驰创投、昆仲资本、宽带资本、红点中国、华创资本、招商局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支持、多家产业媒体以及大数据产业研究机构支持,共同发起“2018年度大数据硬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评选。

本次评选,从7月1日开始启动,机构推荐和企业自荐报名相结合,历时两个月的初审、投票、终审,总共有百余个项目报名,投票总数超过48万票。

最后,评审团综合网络投票和先进性、创新性、成长性、规模性、持续性五大评价指标,评选出中国大数据硬独角兽20家,中国大数据准独角兽30家。

大数据产业分为基础平台、通用技术、垂直应用三大领域。

大数据基础平台公司主要做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提取、分析等,榜单中这类企业占比18%。硬独角兽星环科技,准独角兽星辰天合、九章云极、天云大数据都属于大数据基础平台公司。

通用大数据技术公司占比44%,硬独角兽金山云、知道创宇、个推;准独角兽神策数据、永洪科技、热云数据、海云数据等都属于通用大数据技术公司,它们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发现其业务运转的规律,数据驱动决策。

大数据垂直应用公司在榜单里占比最高,达到44%。它们用大数据技术去解决各个行业的具体问题。金融、政务、医疗是大数据重点落地的行业场景,渗透率最高。百融金服、同盾科技是金融大数据的硬独角兽;零氪科技、医渡云则是医疗大数据的佼佼者;九次方在政务大数据领域领先。明略数据、腾云天下、百分点科技则提供覆盖零售、制造、传媒等领域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储智云、车300是隶属鼓楼区的优质大数据企业,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不少力量。

50家上榜公司中,2017年、2018年获得融资的公司占74%,可见大数据产业在这两年受到了资本的额外青睐。

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高榕资本、启明创投、经纬中国、蓝驰创投、宽带资本、IDG、昆仲资本、东方富海、红点中国、阿米巴资本、华创资本等都属于大数据领域的活跃机构。

以下是完整的榜单,恭喜各位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