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年男人的避风港
2018-12-14 14:15 北京 中年男人 避风港

在北京,人到中年,野鬼孤魂。在外有在外的面具,在家有在家的面具,茫然与孤独共处,却无处安放真实的自我。

没钱的时候,小武开着车汇入深夜四环的车海。北京不拒绝外乡人,也不挽留。40岁的老郭,跳进昆玉河微凉的水里,“别人以为潇洒,其实是逃避”。

工作失重的时候,37岁的Luke去慈善寺拜庙,41岁的阿冬成为博物馆年卡收集者。媒体从业者影响再多人,也难开释中年的自己。Luke说,沿途看这些年的自己和北京,满眼全是变化。

摧毁中年人的是习得性焦虑。你输不起,也难得赢。你是钉子,生活是锤子,楔进这城市不多的缝隙里。所有人事,所有情绪,都在等你照顾,唯独没有人兼顾你。

个体的人生搁浅沙滩,行业寒潮侵袭,北京今年的冬天没有雪,但更冷,似乎与钱有关的话题,几乎都让人感不到暖意。当潮水褪去时,有太多人进退失据。有些人迫切地寻找避风港,像从水里逃上岸的鱼,大口喘息。

中年男人需要一个避风港,躲在北京,或者躲得更远。

焦虑,北京的中年标配

小武,4S店员工

心烦意乱时,小武开着车上了四环。

在北京的第五年,他在4S店的工资停留在4K,增长乏力。为了应付经济的窘迫,他必须再打一份工。原本想兼职开网约车,可眼下石家庄人小武没有机会。

深夜的四环是尾灯的猩红海洋。北京很快,北京从不熄火。不同路口有车辆汇入或者离开,北京从不拒绝,北京也不挽留。

车厢构成的狭小空间,与巨大的北京区隔开来,也短暂区隔开烦恼,让人觉得舒适。在四环开车的小武说,其实不用很快,“慢一点,反而平静”。

北京四通八达,但北京从不指路。方向和避风港,你都要自己找。

小飞,体育品牌公司项目经理

小飞已经开始焦虑,先发愁小公司没发展,后焦虑挣不到钱,现在,觉得既没有发展又挣不到钱。3年,变化的是焦虑的内容,不变的是焦虑本身。

对于野心者,北京包罗万象,并且不允许平淡。焦虑的时候,小飞会定期和朋友聚会打牌。牌桌是插科打诨的地方,也是交流“来钱”信息的地方。麻将码起长城,又被推倒。

十年前,年轻人们打趣北京,“奋斗十年,买一厕所”。十年后,人们已无力打趣。北京不属于想结婚买房过生活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意义上。

小飞说,小赌怡情。只是到了结账摊钱的时候,他又开始焦虑。

陈硕(现居新加坡),40岁,设计师

大学毕业后,陈硕在北京混了几年。这城市名字里带北,却不指南。职业生涯没有方向,陈硕干脆在03年出国,定居新加坡。

如今,男人40。他在公司上班,也和朋友合伙接业务,身兼设计师、文案、产品经理等多重角色。顾客里不乏北京人,可令他困扰的是,“一个精心构思的品牌设计,报价2000新币已经是最大让步,客户转身去淘宝找了80块人民币的”。工作量溢出,回报却微寒。

压力缠身的时候,陈硕每天9点到公司楼下的咖啡厅,抽烟、发呆,迟到半小时再上楼。

钱是颠扑不破的困扰,哪怕已从北京出逃。

他说,没有这“偷来的半小时”,他没法开始工作。

王琰博,33岁,格斗节目主持人

在王琰博眼里,北京信奉多劳多得。两年前,他成立公司,专职承接格斗赛事解说,签约许多年轻主持人,着眼未来。

未来没来,寒冬将至。市场萎缩,公司几十号人等着吃饭。多劳变成过劳,今年五一,王琰博的头发因为焦虑迅速变得花白,“压力大到想放手不干”。

排遣的方法是独处。一个人窝进电影院的座位里,没人认识。不用像在咖啡厅里那样编织未来,也不用场面话张嘴就来。

午夜十二时,在朝阳区华贸城的影院里,他那被生活饱以老拳的身心,得到短暂的喘息。见的人多了,你就喜欢一个人。

唱《春天里》,问春天在哪里?

冬,41岁,媒体主编

35岁以后,冬的焦虑日益明显。年龄,就业,家庭,身体,都让他力不从心。北京几十万媒体从业者,他们善于输出观点,却开释不了自己的焦虑。

焦虑时,冬会在车里呆坐十几分钟。肉身走太快,要等一等,等灵魂跟上来。

其实北京已经足够善良,这里提供足够多的精神消遣场所,包容个体。压力大的时候,冬去博物馆,那些自小感兴趣的事物,令他暂时忘却烦恼。

41岁,冬成为北京市各大博物馆与公园的“年卡收集者”。

浦哥,47岁,司机

年轻的时候,浦哥开过台球厅,卖过保险,做过礼品店,万事俱备,只在事业上缺了一点成就。

像《老炮儿》里的“六爷”冯小刚,大男人的“自尊”和无所成就的现实落差,在浦哥和家庭之间造成矛盾,不大不小,也无法解决。

胡同和院子正在没落,浦哥这样的北京老炮儿也在老去。他有些认命了。每周和朋友打打台球,喝喝酒。“快五张的人了,还是要有点阿Q精神”。

阿汤哥,39岁,电力公司IT部门负责人

2018年查出肿瘤后的阿汤哥,开始和“鬼神”打交道。恐慌的时候,他甚至“连身后事都想好了”。和带着故事的文玩旧货打交道,成为排解焦虑放松心情的方式。

你在北京的朋友圈,总有人突然就信命,信因果,信宗教,信鬼神了。没别的原因,一定是遭遇了人生重大疑难,无法自洽。

手术后,阿汤哥卸下这些年养成的“战斗状态”,减少加班,不再事必躬亲。大柳树市场的鬼市,成为他每周三凌晨必去的地方。

每次从大柳树出来,夜色里高楼都淡下,北京的胡同巷弄重新清晰起来,北京退回古旧的北平。

老郭,40岁,无业

37岁,老郭找到理想的工作——当一名入殓师,专出非正常死亡现场。他说,这让人对生死有更深刻的认识。

看破生死,也未必能过好在北京的生活。老郭要做丁克,这让他和父母近乎决裂,难以往来。40岁快来的时候,老郭被骗了40万。他干脆辞职,全部精力投入讨债。

2018年除夕夜,老郭心生烦恼,干脆独自到昆玉河冬泳。后来他干脆每天在河边度过四五个小时。仰泳的时候,身体被水包裹,眼睛只有蓝天,岸上的烦恼统统忘掉。

老郭说,别人以为我洒脱,其实我是逃脱。

Luke,37岁,自由职业者

2010年,Luke事业初见起色,焦虑也自此开始。一天见五六个客户,同时推进五六个项目,内心充满攀升欲望,时间全被工作吞噬。

压力开始让他崩溃。深重的无力感,和上级的剧烈争吵,连续一个月的失眠,心理医生和吃药都不管用。

从那时起,Luke开始拜庙。每逢压力大,有心事,他就去庙里独坐一会儿。常去的明代古寺,山清水秀游人罕至,没有什么香火与铜臭。

7年时间,Luke成为某著名公关公司高管,也从那个位置离开。我们在北京,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

开车前往门头沟慈善寺的路上,Luke沿途看这些年的自己和北京,满眼都是变化。

祝每个生活的淘金者都得偿所愿

老徐,30岁,酒吧老板

老徐是淄博人,做过培训,开过琴行,女友是北京土著。两周前,他和朋友在北京像素小区投资的酒吧正式开业。

老徐怕麻烦,他说生活中的琐事带来压力,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令人焦虑。嗨,北京,你看,生活不好,有人烦恼,生活太好,也有人恼。

Young OG的放松方式,是通宵喝酒聊天。常去的餐厅,被老徐和朋友喝跑一波服务员。老徐还计划把酒吧盈利用于公益,我们祝福在那之前,它别被老徐自己喝倒。

胥林,31岁,青年白领公寓运营经理

胥林工作的公寓,有个天台,对面是波澜壮阔的CBD天际线。青年公寓与CBD,在北京,两点之间,构成胥林这样年轻人生活的全部。

焦虑的时候,胥林上到天台透气,眺望远方,畅想未来。焦虑的时候,胥林制定计划,生活上的、工作上的,有成果时欣喜,没有成果时焦虑。

北京不缺CBD,北京稀缺天际线。

从事业单位跳槽到私企,胥林说,哪里都有压力和焦虑。自己与自己打架的时候,学会自我说服。

沈博,39岁,导演

2014年某段时间,沈博坐在公司角落,每天一言不发,就是思考。商业拍摄给他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足,却不能满足做原创的梦想。

他陷入一个俗套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北京是文化淘金者的名利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辉煌,永不落幕。年轻时换过很多职业,人到中年,沈博问自己,还有没有勇气放下眼前的一切。

为此,沈博和他的玩具开过很多次会。在甘家口社区的工作间里,摆着他世界各地出差时收集的玩具。它们构成中年男人内心天真幻想的一面,也在焦虑时像朋友聚会那样,舒缓沈博的情绪。

2018年,沈博完成了第一部原创短片,并在筹备第二部。北京是不是名利场不要紧,祝愿每个淘金者都能得偿所愿。

甄大范儿,40岁,音乐人

甄大范儿想通了道理,戒了烟酒,规律了作息。对于一个在北京的音乐玩咖,这简直太不正常。

他的焦虑倒还算正常——生活本身的平淡,缺乏创作需要的“刺激”,这令甄大范儿失眠、噩梦。

他说排练室是他的避风港,音乐是他的“解压灵”。 三年前,甄大范儿创立乐队,名叫“大主宰”。和乐队成员一起排练、抠细节的时候,他常幻想身在鸟巢,光芒万丈,观众席海啸山呼。

从朝阳区百子湾玖乐汇排练场到鸟巢,30分钟,17公里。祝福每一段走过的北京时光都值得。

韩教练,38岁,篮球教练

过去一年里,老韩经历了儿子肾病、父亲两次手术、岳母三次病危。他放下所有工作,专心照顾老人、孩子,身心俱疲。

北京的生活,就像这个中年人。要努力遮拦,才不致一蹶不振。毛笔、日记…他试过许多办法排遣压力,效果寥寥。何以解忧,唯有篮球。

学生时代做运动员,现在做教练,篮球写进基因。身体的对抗给他面对生活的勇气,球鞋与地板摩擦的声音,让人短暂忘记所有烦恼。

篮球场有多美,三井寿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就有多动人。

尾声

Antoine Agata,57岁, Magnum摄影师

2018年11月,Antoine到北京担任马格南工作坊的导师。他的作品大量展示不同国度底层社会的生存状况,充斥着直白的性和暴力的画面,引起很大的争议。

他说,世界原本就存在,他所做的不过是展示。

作为曾经底层社会的一员,生活经历让他明白,焦虑、压力、恐惧无可避免。

避风港并非真正存在,毕竟谁也不能彻底自世俗里抽离。中年人不过是找个地方,用力地大口喘息。

Antoine说,人生就是永恒地挣扎,一直受苦。去感受,别幻想有什么方式逃离或者麻痹自己,更多去受苦,去拥抱脆弱,完整体验自己的无知。

只有面对真实的自己时,那个地方,才是避风港。

无论是摄影还是人们的生活,都不是为了赢,而是关于输——用最浓烈、最诚挚、最美丽的方式去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