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每天有100万中产妈妈快被逼疯
2020-01-15 15:35 中产妈妈

2在北京,每天有100万中产妈妈快被逼疯

新的群体边界实际上早已渐渐成型,在这里除了有按地域色彩划分的海淀、顺义、朝阳、西城家长,还有具有超强资源能力、掌握北京各大学习机构和资源、打鸡血式陪孩子成长的“鸡娃家长”,表面不动声色、暗地波涛汹涌的“佛系家长”。

作者|梁辰   来源|AI蓝媒汇(lanmeih001)图片拍摄|梁辰

杨薇和丈夫周宇在不同场合面临同一个问题时,不约而同给出了同一个答案。问题是,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你们怎么想?答案都是,尽全力吧。他们是北京新居民,从湖北小城考到北京名校,毕业后到互联网公司任职,慢慢留在北京。

作为在海淀工作的“朝阳妈妈”,她的身边多的是每天马不停蹄接送孩子上奥数、英语课的海淀家长,强势的学霸思维加上天资勤奋,常常让她有种在千军万马之中恍恍惚惚的感觉,“佛系了”。

儿子小翊今年7岁,“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培养?”是她和丈夫以及周围邻居每天都在重复聊的话题。有时她坐在家里看着活泼有爱的孩子,觉得这一切已经够好了。但每当置身各种“海淀家长”、“顺义妈妈”铺天盖地的群和争议洪流中,她又陷入恍惚,开始担心自己给的还不够。

“西城家长”闫梅现在已经不管外面那些吵吵闹闹的声音了。她的女儿悠悠10岁,就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早年她也因为身在西城特殊教育环境而感到落差和焦虑,她练瑜伽、投入工作、持续进行自我心理建设。

她“自我修炼”的结果是,悠悠可以自主选择不上哪个补习班,也可以选择上哪个兴趣班。不过一旦选了,就要坚持到底。现在悠悠可以自己设计一款气场十足的时装裙子、一心一意在家上完一节90分钟的作业帮直播课数学强化课、在区田径比赛中拿到名次。

一旦关起门来隔绝外面的“噪音”,专心看自己的孩子,她就觉得自己“好多了”,孩子也好多了。她自称一路与焦虑对抗,从焦虑到舒适,她就佩服自己在焦虑面前自愈的能力。不过,悠悠马上小升初,目标学校已经定好,新的征程就在眼前。

与杨薇和闫梅一样,诸多海淀、朝阳、顺义和西城妈妈们带着孩子挤入升学、名校的逼仄赛道,更有目标远大者,冲锋在爬藤、冲奥、出国的世界里。

年初,有一份来自胡润研究院的《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报告,在这里,像杨薇、闫梅这样的妈妈归类在“新中产”群体,报告给这个群体的画像是“35岁左右,平均家庭年收入65万,大部分就职于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有1个以上孩子且就读于学前、小学和中学”。他们超一半分布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这个群体里,最普遍的焦虑就是“子女教育”。

在北京,像小翊、悠悠这样的中小学在校生有近120万。北京家长内部,新的群体边界实际上早已渐渐成型,在这里除了有按地域色彩划分的海淀、顺义、朝阳、西城家长,还有具有超强资源能力、掌握北京各大学习机构和资源、打鸡血式陪孩子成长的“鸡娃家长”,表面不动声色、暗地波涛汹涌的“佛系家长”。

瑜伽、冥想、心理课

偌大的饭店礼堂里,闫梅起初自有一份西城家长的悠闲。观察着周围满脸写着认真的三四百个新生幼儿家长。这是一场主题为“三岁看大”的早教动员讲座,讲师是早教圈略有名气的专家。

彼时闫梅的女儿悠悠刚过完1岁生日。周岁喜宴那天,几位好友忙着带孩子参加补习班没有赶到,闫梅心想:“孩子才多大?难道真要这样吗?”她强烈反对好友带孩子上完钢琴课上英语、上完英语上数学连轴转式补课行为。

1米75的闫梅一路在西北自由奔放的环境中长大,读完经济学硕士,她在西城区一家收入不错的单位任职。听这节讲座之前,她生完女儿这一年来看的最多的是时寒冰和龙应台,自我感动之余,她倾向于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好的天性教育。

然而,焦虑感还是瞬间在这场“三岁看大”的早教动员课里被引爆。

“如果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已经晚啦,因为你浪费了前两天的生命。”早教专家说。这句话据说引用自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但出处真假已无从考证,总之,它当时在闫梅的心中炸开了。

“天,听到这样的话语,简直觉得惊心动魄。”闫梅说。

这件事发生在9年前,放到现在再听这样的话,闫梅会说:“神经病啊!”

不过前后的转变来的并不容易。闫梅一家生活在北京西城区,这里时不时冲上热搜榜的关键词是“46万一平米天价学区房”、“中国最牛小学”。有时闫梅也这样形容她们置身的环境,孩子的同伴们都多项特长加身。在学校里,孩子们被教育的不是学习成绩要怎么样,而是从小树立使命感和信念,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在西城区精英们已经构筑起来的教育世界里,大多数“外人”囿于天价、阶层对他们只能远远观望。闫梅对此有过一次描写:一位好友在开心网上传了一份“北京小学排名单”,看着那些个“很牛很牛的小学”,一个个挤破头的指数都是10++,赞助费都不少于10万元,这还是要找对路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路子,你拿着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在这种环境下,你能怎么办呢?”在西城家长内部,有限的优质教育也同样让竞争和焦虑如影随形。闫梅单位幼儿园最好的蒙台梭利班只有二分之一进入的机会,悠悠在3岁就通过竞争被蒙台梭利班录取。西城区在北京市排名前10的学校有北京小学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悠悠最后上了后者。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完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闫梅觉得至少可以松一口气。最近几年,她一直在有意识缓解焦虑,办法有很多,练瑜伽、投入事业、上心理学课程,最近她开始坚持练习冥想。多年来,闫梅坚持和悠悠一起学习培养自我建设的心理学课程,在强手如云的西城同学里,闫梅觉得悠悠需要加强心理建设来不断强化自我。

周围的激烈竞争和嘈杂还在继续,闫梅已经适应这样马不停蹄的竞争,悠悠一周也上好几节课外辅导班,作业帮直播课数学课、英语、美术、几何。马上悠悠小升初,闫梅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悠悠美术课设计的时装

佛系“朝阳妈妈”:

不然我有选择吗?

杨薇夫妇提起此刻的“焦虑感”就连连点头。

35岁的杨薇自称是典型的“朝阳妈妈”,她和丈夫周宇都来自湖北小城,10年前一起从北京985高校毕业。现在杨薇在海淀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周宇从互联网公司辞职创业。8年前他们夫妇在芍药居买下一套学区房,2012年他们的儿子小翊出生。现在,7岁的小翊就读人大附中朝阳实验小学二年级。

每天茶歇时间,杨薇在公司总能看见她海淀区的同事们碰在一起,语速飞快地交流几句近期孩子上哪个哪个补习班、情况怎么怎么样。

数月前,一篇《海淀家长有多恐怖?》文章刷屏,作者近距离白描一群高智商海淀家长教育下的孩子,展现出怎样令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知识储备。杨薇也在朝阳家长群里看到他们的分享,后面往往跟着一连串感叹,“太牛了!”

杨薇太熟悉这些海淀家长了,认为他们的存在对其他区的家长简直是无情碾压。除了高智商、孩子知识储备量惊人,她所了解的这群家长和孩子还像拥有超能量一样,能坚持每天进行高强度学习。她的一个同事每周末给孩子安排7节课外辅导,家里抽出三个大人轮班接送。如果上完辅导班还有时间,他们还会再安排课余活动或者线上学习。另一个北大毕业的同事前段时间辞了职,就为了每天都能陪孩子一起上辅导班或者在线课程。

在杨薇看来,前段时间流出的“4岁孩子英语词汇量在美国够了,但在海淀不够”的段子,所言真的不虚。

说到这里,杨薇摇摇头,“不敢比。”

关于儿子小翊,她很后悔有一段时间的教育方式。那时小翊刚上幼儿园,她忙于夜班和倒休,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每天放学后都在小区里疯跑,她和丈夫安慰自己,孩子小时候就是要释放天性。除了周一到周五玩,每周末,他们一家还和邻居一起去北京郊区种菜、钓鱼,孩子经常是开心极了。

1年前,小翊上小学一年级。下午放学后,杨薇经常从办公室偷偷溜出去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作业写完没?”回答说:“没,在玩。”

刚开始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夫妻两个都耐心检查作业,发现还没写的就陪着一起写。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家就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常常陪写到半夜11点。

渐渐地,看看周边的家长带着孩子围着课外补习班连轴转,本想给孩子快乐童年的杨薇夫妇内心开始产生激烈矛盾。

他们反复讨论,小时候在农村什么条件都没有,更没有上过补习班。现在有经济条件、两个家长都是名校毕业,孩子不可能太落后。慢慢地,他们开始有点着急,更让杨薇不淡定的是,孩子的英语有些没跟上。

1年前,杨薇家也正式加入了课外学习模式。征求过小翊的意见,以及为了改正小翊多动、不能耐心写作业的毛病,他们首先给小翊报了围棋班。每周四和周六下午,他们带小翊去棋院上3个半小时的围棋课。此外,每周六上午,杨薇陪小翊上一节作业帮直播课的数学冲顶班。周日是英语班,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安排了一些游泳课和美术课。

不过,进入“课外班”连轴转模式后,杨薇和周宇的焦虑并没有减轻。周宇发现,随着孩子成长,社会上营造起来的焦虑现象裹挟着他们内心的小焦虑,愈演愈重。

“现在就是这样,我们也不可能回避,坚持跟着洪流往前推、往前走。”周宇说。

在线教育助力建立思维,让学习更有趣

闫梅也知道海淀家长们都很拼,她跟杨薇夫妇一样,每天都在“爬藤”、“奥数”、“出国”……这些醒目的大字里感受着“焦虑感”的强力冲击。

促使她能控制焦虑的法宝之一是至今还在坚持上的心理建设课,她要让悠悠能在一大群优秀的同伴里不断挖掘自己的长处,保持自信心。

“实际上你走进社会后慢慢发现,你也是在用你的长项做交换。”闫梅说。现在她掌握了很多心理建设的方法,一些思维层面的自我肯定、变通和激励,她觉得非常重要。

悠悠在她的鼓励下也经常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悠悠在小学三年级自己选择加入学校田径队,一年四季的早晨,她都要早起参加田径训练。9岁的小孩,在炎热的暑假围着操场最多一次跑10公里,“真的很累啊。”她喊。不过每次想放弃时闫梅都启发她自己去思考,当初为什么选田径、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坚持了这么久?

闫梅还会有意识培养悠悠具备眼界、常识和社会责任感。她曾为让悠悠了解祖国边疆辽阔,带她去满洲里和三沙群岛。为了让悠悠知道北京是冬天的时候南方也可以是夏天,于是临时起意打“飞的”带她去西双版纳。周末她有时会带悠悠去公益机构认识那里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现在悠悠上小学五年级,她课外时间看一本近70万字的《中国后妃全传》、17册“意林公主天下系列”。但她有一个短板,数学不好。她有时会搞混一些数学单位,面对复杂的方程式也会出问题。实际上,悠悠的数学一直保持在90多分,但在西城区,满分或者接近满分才是孩子们的常态。

闫梅依然维持表面镇定,她觉得还是数学思维没建立起来的问题。现在,她让悠悠去上数学思维课,教材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悠悠自己还在同学推荐下报名了作业帮直播课来强化数学课后练习。这是个有意思的在线直播学习软件,在这里,数学老师用“过河变号”来解释方程式的运算,一下让悠悠掌握了解方程的窍门。

闫梅觉得,“有趣”的方法最适合悠悠。后面她得知,作业帮直播课教研组会围绕“有趣”去设置课堂讲法,比如每堂课的知识点教研组会重点讨论讲解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更形象生动,设置互动环节,让孩子们保持兴奋和专注。

慢慢地,悠悠觉得数学好玩,“学数学就像做游戏。”她说。

小升初大考在即,悠悠的数学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闫梅的目标学校是北京八中,悠悠自己觉得有挑战,但也决心试试看。

在西城家长群里,闫梅现在扮演化解群体焦虑的角色。她去参加一个家长的教育课,老师让三个家长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焦虑。一个家长抱怨,他让孩子打高尔夫结果打一半不打了,让他学钢琴也是学一半不学了,他究竟想干啥?另一个家长吐槽让孩子做题,10道题错了两道,让他很生气,又出了10道,结果就对了俩。闫梅认为以上都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有问题,“家长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才会总是抱怨”。

一位来自教育界的人士赞同闫梅的观点,她认为普遍存在焦虑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现实,但是家长要学习消化焦虑,转化思维,不要总是沉浸在负能量里。

另外这位教育界人士也十分欣赏作业帮直播课有趣的教学思维,线上直播,大班授课,课堂上老师以形象生动的讲解为主,也能随时打开话筒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他们能充分参与到课堂里,吸收知识。她觉得,这比一对一教学效果要好,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既锻炼了自主思维的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交意识。而且在线直播不用让家长和孩子在周末跑来跑去,孩子在家就能完成学科练习。

看着悠悠和她的伙伴们每周在这样的氛围下主动练习数学,也会主动分享课堂上学到的有趣解题思路,闫梅觉得,这比报多贵的课都好。

爬藤?

让海淀家长去干吧

现在,每个周六下午3点,杨薇都和儿子手拉手,匆忙从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家中出发,赶往海淀棋院。周末的北四环堵车,将近1个小时车程后,杨薇把儿子送到棋盘前,小翊就进入时长3.5小时的围棋训练。

一年围棋训练后,小翊从最开始的东看西看到今天纹丝不动了。杨薇很欣慰。尤其欣慰的是,她觉得儿子这一年从放纵到收拢,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打击。比如,英语不好,被老师说。围棋课不专注,甚至被老师说,再不专注就不教他了。小翊幼小的心灵经此打击,最初也会闷闷不乐、不开心。但杨薇引导他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慢慢地他自己感受到了进步,就变得非常开心。

“受过几次挫折,现在他很皮实了。”杨薇说。每次围棋课后,他还会主动跟老师聊最近新看的小人书。

围棋还锻炼了小翊的耐性。

在作业帮直播课,小翊上的是比较高阶的数学“冲顶班”。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课里,他跟着老师看题、答题、或者动脑用木棒变换不同图形,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后,他还会出题去考同学和家长。数学之后是另一个英语线上直播课,从头做到尾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了。

杨薇现在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给儿子报的课外辅导班有点少。她常常很纠结,不想让他像海淀孩子那样周末一天塞满7节课、各项参与评估的课程都要争第一,但又很担心给孩子的东西还不够,担心他会落伍。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些精英、中产家庭的孩子如何成为“学神”、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北大,他们分析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霸本身就出身于学霸家庭,由好城市、好学校、好家庭环境共同造就。文章鼓励现在的家长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成长空间,最终安全护送他们的成长。

杨薇看完转发了这篇,她想了想说:“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对于“爬藤”和“出国”,闫梅和杨薇现在都觉得,那是“海淀家长”干的事,他们先抓好眼下就不错了。

(文中小朋友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