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资本王翔龙:互联网红利渐退,布局工业自动化是未来“急需”
2018-07-26 19:13 逐鹿资本 王翔龙 工业自动化

专注才是创业基金的王道。

文 | 李夜

编辑 | 黑智

逐鹿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翔龙只有30岁出头,但在接受i黑马&黑智采访时,处处可以感受到他赋予自己的紧迫感。逐鹿资本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布局才刚刚开始,“时不我待”却是这位年轻的投资人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词。

逐鹿资本成立于2015年,迄今为止,已经在泛TMT领域累计投资了数十个项目。2017年,逐鹿资本进行了一次自我调整,从泛TMT收缩至工业自动化、安防和大消费几个重点赛道。

王翔龙认为,创业基金一定要特色鲜明,要将有限的时间、资源重点投注在有限的赛道上,构建自己的产业生态圈。“这才是创业基金的王道。”在他看来,只跟着大基金投风口,是走不通的路。“2014年至今,一年一个风口,从O2O到AR、VR,再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一年不到,多少领域从风口顶端掉了下来。跟着别人玩,不死也只能变成接盘侠。”而中小基金要走出来,只能集中力量,另辟蹊径。

至于选择将主要精力投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王翔龙为i黑马&黑智讲述了逐鹿资本的转型故事,和其中的投资逻辑。

(逐鹿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翔龙)

以下为王翔龙口述,经i黑马&黑智编辑整理:

专注的价值

逐鹿资本的三个创始合伙人,都有创业经历。2015年我们开始做投资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我们都创过业,都经历过从0到1、从1到10的过程。做“最懂创业者的那批人”,这不是一句虚话。

2015年至今,逐鹿每年募集一期基金,累积投资了数十个项目。其中,发展最快的项目在一个月内获得了3倍估值的融资,三个月内获得了12.5倍的融资;多个项目在两年内实现了部分退出。坦白来说,我们干得还不错,这几年赚了一些钱。

这几年做下来,我们越来越能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要求被投公司要垂直一点,要先在某一个点建立高壁垒,再做延伸。我最怕项目方跑过来说,这个我能干、那个我也能干。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你哪有这么多时间、精力、资源去分散?你就十几、二十个人,必须集中火力,猛攻一点。

风投机构是脑力输出型企业。和逐鹿资本一起成立的那波创业基金,很多都没太大背景、没太多业绩,也没有太多钱。但2014-2015年,我们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风口一个接一个。那时候,风投圈信奉“谁快谁先来,先来就有钱赚”,都在埋头赚钱,很少有机构顾得上专注和管理。

这一两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渐渐消逝。埋头赚钱的创业基金们,也冷静下来,开始精耕细作,把之前的管理“欠账”补上。这两年,投资机构开始用系统来管理它的投前、投中、投后。

去年,一个发现让我深受触动。我突然发现,五年过去了,很大一部分基金的募资说明书第一页往往还是同一个项目。当然,这个项目帮他们赚到了钱。我觉得,投资已经变成一个博眼光、博市场的概率。这个概率,有各种高大上的名字,比如风口、趋势,或者革命性、系统性的机会。

追风口,并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小基金。风口之下的机会、一流的创业团队、第一手资料都会流向头部机构。小基金搞不清楚风口的深层次逻辑,抱着大赚一笔的想法进去,不死,也变成了接盘侠。

怎么样才能避免成为接盘侠呢?专注。未来,每个基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专注在某几个领域,这才是王道。专注有以下好处:

1.投资经理越来越专注,越来越好培养。在看项目、跟踪行业上,一个泛行业的投资经理是阶段性的,很难对一个行业形成一个长期、深度、系统的认知。往往是风口来了,他追上去,刚研究几个月,又跑向另一个风口。他变成了热点追逐者,是不能沉淀的。

2.LP会越来越专业。他很清楚你把钱花在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你是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布局的。未来,每个基金将有自己清晰的产业标签。LP将根据标签投资基金,并和基金背后的产业发生深度联系。

3.投后的化学反应。刚成立那会儿,我帮助企业做投后,对接的资源牛头不对马嘴。拉一个群,项目方为了给我个面子,就去沟通两下。专注在自动化领域后,我感觉轻松很多,不要说投后了,在投前都可以给项目对接资源。昨天,我还在和接触的3D工业视觉公司进行交流,对接其所急需的工业落地的实施方案和合作伙伴,一方面能投前对创业公司实力进行判定,另一方面也能给其带来订单,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双重支持。工业自动化行业的资源更加具有聚焦性和产业集群带动性。

工业自动化的投资方向

想通了这一点,2017年,我们对我们的投资领域做了一次调整,将其缩减到三个领域:工业自动化、安防和大消费。我负责工业自动化,下面主要聊一下工业自动化。

前几年,工业自动化的价值还没能充分体现,行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也并未受到重视。举个例子,安装一个机械臂能替代多少人,这个机械臂就值多少钱。一个人力成本按一年5万块计算,替代一个人,一个机械臂的价格就是5万块钱;2个人,就是10万块;替代3个人,那这个机械臂价格太贵了,工厂宁愿用人。

但是2017年以后,我发现工厂“招不到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当厂哥厂妹了,再加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东南亚等地区迁移。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自动化变成了“急需”。

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工业自动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与ERP、CRM结合,补全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大家对供应链一直有误解,总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进、销、存,知道进多少货、存多少货、销多少货,就可以了。其实,ERP(管理进、销)、CRM(管理客户需求)只是供应链的两端,如果生产环节无法打通的话,两端永远是空的,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柔性供应链也只是一句口号。而且工厂内部信息化和数据化要不就是缺失,更多的是信息和数据的赘余(有了信息和数据无法转化成协助企业发展的价值)。

逐鹿资本对工业自动化的投资布局,就是要补全供应链中生产环节的缺失。从投资的角度,我们将工业化生产分为三个方面:系统集成、本体机器人以及核心零部件。

1.  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直面终端客户。它的核心壁垒是商务和技术落地的know-how,了解客户真正需求;选型的know-how,知道什么样的生产线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机器和材料。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不太看好系统集成,而是我愿意把系统集成放在自动化布局的首要位置。它是我们布局产业的前锋,面对最终用户的集成商能进行实现:“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的闭环良性发展。

我更倾向于投资整线的系统集成商,因为它更有价值。比如和瑞科,它主要做3C和汽车零部件,也做一些非标业务。做非标是为了比其他系统集成商更快半步了解信息。最近,它接了一个多晶硅的整线业务。多晶硅这个材质是不能碰金属的,在生产过程中,它需要解决怎么把非常重的原材料提上去的问题,选用什么样类型、材质的吊环。这就变成非标了。非标意味着没有人敢去碰。在做非标产线的时候,它始终领先其他行业,保持着它对其它系统集成商的领先度。

2. 本体机器人

目前,本体机器人不是逐鹿资本投资的重点,但垂直于特定行业并能提供解决方案的本体厂商也是会有市场竞争力的。

ABB、KUKA、FANUC、YASKAWA(安川)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四大家族。目前,四大家族占据了国内外机器人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主流的汽车品牌商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都在用它们的产品。比如,欧系企业喜欢用ABB,日系企业喜欢用本土品牌YASKAWA。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们觉得本国企业更可靠,更稳定,更值得信任;另一个原因是在国外,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厂商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它们之间的通用性极强。这是无形的壁垒。

国内新老两代机器人本体厂商都难以攻破国外市场的堡垒,甚至也难以进入本国的汽车产业。有人说,国内的本体机器人可以凭低价拿下国内的市场。据我所知,四大家族比国内的机器人厂商更有降价空间,甚至比国内厂商的价格更低。因为本体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比如系统驱控器、控制器、解码器都是它们的,或者是它们投资的企业。

政府补贴是国内机器人的本土作战的优势之一,但拿下的都是边角市场。在边角市场里,它们为产线生产一个单机,替代一个动作,代替一个人。但这不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是整线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它们也无法实现技术积累。

但是,本体机器人也不是不能投资的。一些某些特殊行业的机器人,也有其投资价值。比如我们投资的镁伽机器人,镁伽是医药实验室这一特殊场景下的机器人。它是桌面级的轻量级的机器人。它能够用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特定场景下的作业。比如它可以用步进电机替代伺服,就是慢一点而已。

3. 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在工业自动化行业覆盖广泛:从“硬”部件到“软”部件;具有技术驱动和广泛应用场景的核心零部件都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核心零部件包括刚才提到的驱动器、电机、控制器、伺服,包括软件层面的工业3D视觉、机器触觉、工业互联网等等。总之,服务于本地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算法,我都将它们归纳为核心零部件。

“跨界”

在投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做系统集成的,跨界去做核心零部件;本体机器人厂商做起了系统集成,还投资了核心零部件厂商。

以镁伽机器人为例,镁伽是本体机器人生产商。它也有自己的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在某些领域,它的精度和要求没有工业机器人要求那么高。本体机器人生产商可以向核心零部件适当地延展,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自己的整体竞争力,筑起更高的城墙。

在投资过程中,我更喜欢有一些交叉、跨界的项目。但跨界的前提,是你有自己的主营业务,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东西能做就做,跨界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勉强了反倒适得其反。

当然,逐鹿资本也欢迎非跨界的自动化项目联系我们。我只是强调,对一个公司来说,跨界能够建立起足够高的护城河。

逐鹿对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投资理念,可以用几个“容忍度”来囊括:

第一,我们对项目回报是有“容忍度”的。工业自动化不像消费领域,不可能一年带来几倍回报。工业自动化是偏技术的活,不能急,不能乱来,得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逐鹿资本也在建立自己的生态圈。我们会选择跟未来大方向匹配的项目,一起合作、共建。我刚才提到了“大方向”。目前,生产环节和ERP、CRM是脱节的,我们也期望把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理顺了以后,再去拓展到产业链的两端。

第二,我们可以容忍项目的“不完美”。如果项目跟逐鹿的大方向一致,我们不会用原来VC的思路定价,会给项目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去实现抱负。

第三,逐鹿对时间的“容忍度”。我们不会急于求成,更不会揠苗助长。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搭建自动化生态。两年内,我们不会要求现在投的公司怎么样,但我相信三年后,在逐鹿生态里玩的公司,绝对都会越来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