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扎堆、天天喝喜茶,这个职业为什么能被认证为新工种
2021-05-06 17:37 喜茶

每当吧台旁的标签机突然开始滋滋吐单,喜茶店员们就知道十点到了,因为这是微信小程序开始线上接单的时间。

所有人马上忙碌起来。前台调饮的器具响声、进出后厨的推门声、取号的播报声都交杂在一起,开启异常热闹的早晨。

黎嘉健娴熟地拿起杯子,快速看了一眼标签上的需求,舀了几勺杨梅果肉进去,转手交给身边的同事继续加料。辗转数番,杯子再回到手上时已经变得很沉,他仪式感满满地铺上一层芝士,盖好盖子,擦干净杯身,点击叫号机上的“通知取茶”。下一秒,这杯“多肉杨梅”就变成了数字“8088”,出现在取号屏上。

他是喜茶位于广州一家门店的调饮师。在人们眼里,这个职业的形象很典型——统一的围裙、工服、小帽子,忙前忙后,手速很快,很少交流。事实上,顾客的眼神很少落在调饮师身上,更多时候只盯着他们手中五颜六色的饮品。

这个情况即将得到转变,黎嘉健和他的同事们存在感会越来越强。

今年3月,人社部新增了多个新职业认证,其中就包括调饮师,将其定义为“对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人员”。

调饮师终于有了“身份证”,既是因为新茶饮是基于传统茶文化的创新业态,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有趣的选择,还因为这个市场在微信小程序、取茶柜等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保持着高速增长,目前已达数百亿规模。以喜茶为例,现在已有近800家门店,1万多名调饮师。

成为新工种,意味着调饮师们将有更专业的知识技能、更明晰的职业发展道路、更规范的从业标准,亦会成为就业市场中的新潮力量。

95后扎堆,新潮职业大揭秘

黎嘉健今年23岁,活泼爱笑,喝喜茶爱加双倍果肉。

去年他从烹饪专业毕业,顺利地从喜茶广州的兼职员工转正为一名管培生,本该成为厨师的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很多事不趁着年轻做,以后就没机会了。”

这个想法也同样指引着阮泳仪。她24岁,负责黎嘉健所在店铺的区域培训事宜,曾经也是一名调饮师。本来学的是铁路运输管理,最终却加入了喜茶,一做就是五年。她希望未来能重新回到一线调饮师的岗位上。

在喜茶的1万多名调饮师中,大部分都是他们这样的95后,正是对世界好奇、敢于尝试的年纪。当这些年轻人扎堆成为调饮师,证明了这个职业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人们常能看到的只是S线(服务线)和B线(吧台线)的调饮师。实际上,加上K线(后区制备线),通常一个喜茶店内会有10-15人左右的调饮师队伍。他们中的每个人对其他岗位的操作也十分熟悉,方便轮值。

调饮流程的每一个操作都会得到明确指引。例如在准备水果物料时,需要人工处理每一颗葡萄、龙眼,确保全部无核去皮;芝士需要被打发到呈流线型,可叠落3至5层后慢慢消失的状态等等。

在吧台线执行接单、贴杯加料、调杯、加冰加热、加奶制品、出杯这六道工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检查上一个人做的质量,并要持续保证饮品的颜值。连杯贴的位置、加料的线位,都有严格把控。

这并不代表调饮师是只会执行的机器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亦会被鼓励以改善每一个工作流程,继续提高制作效率。

由于喜茶不断在更新产品,调饮师会面对多样的配方,需要熟悉不同物料,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随着门店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还需要应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工具。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让他们感到满足。

明晰的职业晋升道路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也会让这个职业的发展更有保障。除了调饮本身,他们还需要学习食安、服务、门店、人员和利润等管理知识,像一个真正的零售人才一样得到全面培养。

“以前很多人认为这个职业就是调茶的”阮泳仪说,“但现在,大家都会认为我们在做一件很酷的事。”

生活节奏缓慢的广州,总会给本地人裹上一层不急不躁、懂享受的气质。而当这种气质遇上这些年轻气盛的调饮师们,瞬间得到一种有趣的中和——这个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新职业,召唤着有同样需求和信仰的年轻人加入。

热爱运动、烹饪的黎嘉健和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敢于尝试极限运动的阮泳仪,是观察新工种背后就业市场风向的一个窗口。在这群95后、00后身上,不仅能看到新青年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也能感受到对高质量职业发展的强烈追求。

数字化与新业态同行

调饮师被更加重视的背后,是新茶饮市场的快速崛起。

黎嘉健还记得,几年前店里的专业化设备还不够齐全,操作的规章制度也不如现在细化。而且门店不多,顾客等待焦急的情况经常发生。调饮师们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制作,工作强度很大。“那段时间,看着外面等着的顾客,我们唯一的想法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阮泳仪说。

这种情况在门店效率提升、数字化工具加入之后得到明显改善。

喜茶在2018年借助腾讯云的能力,搭建了“喜茶GO”微信小程序,让顾客在线上下单,可选择自取或外卖。实现店内制作进度可视化,避免线下排队,让顾客合理安排时间。这在新茶饮行业是首创。喜茶还在一些热门商圈或写字楼周边推出轻量级的“GO店”,用于分流。店门口、店里的明显位置会放着巨大的小程序二维码,鼓励人们扫码下单。

“喜茶GO”微信小程序上线半年后,便得到不错的反馈:累计超过500万用户,复购率拉升300%,日活超过18.5万,入选小程序流量前100,70%微信支付用户都选择小程序下单,而不是门店排队。

两年多过去,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于线上点茶,新茶饮消费行为基本完成了线上化变革。2020年,已有81%的喜茶消费者选择在小程序下单。目前“喜茶GO”微信小程序用户也已接近4000万。

而小程序也不止于点单,还有售卖周边、衍生品的“喜茶百货”品牌商城,更重要的是可以更便捷地进行会员体系管理。

这些会员成为了喜茶的私域流量,与微信中的其他用户触点发生密切的互通,例如2020年,喜茶的公众号单篇推文阅读量最高突破百万。会员们沉淀下来的数字化资产,也会帮助喜茶更了解自己顾客口味,辅助新品研发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

几乎可以说,新茶饮如今是最广泛运用数字化运营降本增效的行业之一。乐乐茶、沪上阿姨、茶颜悦色等市面上的热门茶饮品牌都在践行数字化策略。

事实上,除了调饮师,还有更多从新消费领域、微信生态中衍生出的新职业,它们都与社会的数字化进程息息相关。

据中国信通院权威发布日前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

互联网营销师、数字导购、直播销售员等等,都和调饮师一样,因数字化的普惠和创新业态的帮持,而逐步成为转型高质量就业的代表。更多像黎嘉健和阮泳仪一样的年轻人,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卷入数字化升级的潮流,为就业和消费市场带去一股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