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营到三赢,每日优鲜的新故事
2020-09-23 13:35 每日优鲜 生鲜零售

2从自营到三赢,每日优鲜的新故事

如果回到2015年,使用生鲜电商的用户还是少数派。但仅仅五年的时间,生鲜到家正在成为主流人群的主要购买渠道。

“我们看到,不光是最初的80后、90后,从去年开始,大量60后和70后,甚至50后也在每日优鲜买东西。”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曾斌说道。

如今,每日优鲜想做的不再只是给消费者带去好处,还想让它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从生鲜线上化中分得一杯羹。9月17日,在每日优鲜供应链生态大会上,曾斌提出了 “三赢”观点,不仅要让“用户赢”、“企业赢”,也要让“伙伴赢”。

从自营到三赢,每日优鲜要讲一个怎么样的新故事?这背后,又折射出了生鲜到家行业怎么样的发展走向?

一、从不被看好到赢得市场

是什么让每日优鲜在众多生鲜到家玩家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答案是:前置仓模式和精细化运营。

生鲜到家行业中,有三种主流的模式,分别是前置仓模式、门店到家模式、平台到家模式。后两种模式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而所谓的前置仓模式,指的是,每个门店都是一个小型的仓储配送中心,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门店供货,就能够覆盖最后一公里。

传统线下商超,房租占到了成本的大头。而每日优鲜,将前置仓设在偏僻地址,同时不存在生鲜被消费者随意挑选触碰带来的损耗,最终,相较于传统线下商超,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成本。同时,前置仓距离用户更近,分布点更多,这成为每日优鲜实现最快30分钟到家的重要前提。

不过,这一模式曾不被投资人和同行看好。最初,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经常被投资人问到,“别的公司1、2天才送到,你1个小时就到,配送成本得有多高?”

坦白来说,这一模式,确实存在很多难点,每日优鲜能成功,是因为用精细化运营把这些困难规避掉了。

比如,前置仓模式缺乏线下天然流量。对此,每日优鲜在成立之初大胆地选择了 通过社交口碑、会员运营来拉新留存。

再如,如何精准预测补货量?如何降低损耗率?精通数学的徐正,想到用算法解决补货的问题。现在,每日优鲜有近600名技术人员,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1/3,来实现生鲜零售从供应链、物流到营销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坚持所带来的结果是,每日优鲜已经可以用算法来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的补货决策,通过每天300万次的补货计算,每个前置仓、每个商品的库存深度,可以根据它服务范围1.5公里内的用户数据精准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每日优鲜将生鲜损耗率控制在了1%左右。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跑通前置仓模式,并实现盈利性增长,成为了投资人看好每日优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过去一些吐槽前置仓模式的同行,也纷纷效仿起来。

二、每日优鲜的下一站:重仓供应链 

如果说,每日优鲜过去通过做前置仓,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那么,未来,每日优鲜将把重点放在供应链上,即解决第一公里供应链的问题。

“我们要比任何人都更快、更准、更狠地重仓供应链。”今年4月,徐正在向全体员工发布的内部信中,表达了重仓供应链的决心。

为何要重仓供应链?这背后,是徐正对行业的思考。在他看来,随着线上生鲜超市逐渐升级为主流人群的主要购买渠道,用户的需求痛点变成了全品类一站购齐、优质优价的商品,甚至是独有性商品。同时,整个行业会在“商品标准化+运营数字化+合作生态化”的方向上加速发展。

从创业之初,每日优鲜便在积累供应链能力。

与绝大多数零售商供应商的起源来自于本地的批发商,甚至外包给碎片化的小商贩、本地的个体经营者等不同的是,每日优鲜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买手团队,目前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做到精选自营、产地直采。

但这还远远不够。

徐正认为,正如环境中物种和物种,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才能迎来繁荣景象,每日优鲜也只有与伙伴们共商、共长、共建、共享,才能促进供应链生态的成长。

而回顾每个零售平台的成长史,背后也是整个供应链的成长史。比如,80、90们个性化的穿衣打扮、买手机电脑、快捷吃饭的需求,分别催生了淘宝、京东、美团的诞生。而这三个平台诞生的背后,分别促进了服装产业带的发展,3C产品从线下往线上迁移,以及做外卖的餐厅、外卖配送大军等产业链。

如今,80、90后中的很多人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需要自己在家做饭,于是催生了生鲜到家公司的诞生。毫无疑问,生鲜到家的供应链生态也会有自己的故事。

在每日优鲜的计划中,未来,从水果蔬菜、肉蛋水产、预制熟食、包装食品到日用百货,都要全品类加速,用3-5年的时间,挖掘、孵化、聚合一批优质供应链资源,建立80%源头直采、50%联合品牌、20%战略投资的供应链生态。

图片2

三、从解决自己的难题到解决供应商的难题

对于供应商来说,在研发、品牌等方面有太多难题待解。如果想与供应商伙伴共同成长,首先需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每日优鲜在供应商生态大会上宣布,启动“百亿俱乐部”,在未来五年投入100亿,扶持100个亿级合作规模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从研发、品牌、渠道、数据、资金、资本这六个维度进行赋能。

比如,生鲜食品赛道中,有很多好商品,但是他们缺少被看见、被了解、被喜欢的通路。

而每日优鲜能做的是,帮品牌做全套包装和营销策划,从需求洞察、场景营销等各方面,帮助供应商提升业绩和品牌力。在这方面,每日优鲜已经做出了成功案例,比如曾帮助了老字号果汁品牌摩奇在停产后重新上市,摩奇不仅成为了每日优鲜果汁品类的销量冠军,还进入了各大线下卖场和线上平台;此外,每日优鲜还帮助了鸡肉品牌新凤祥从2B供应链成功转型为2C品牌。

再如,资金的快速周转对农业企业非常重要,但农业企业是最难拿到融资的行业之一,因为周期过长、生产链条分散,也少有投资机构会专注于农业赛道。

而每日优鲜能做的是,一方面,与工商银行等银行合作,优化供应商结算政策,为全链条供应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每日优鲜还成立了三生创投基金,以“看得懂、信得过、帮得上”的投资理念,投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比如其投资了叮叮鲜食,并在用户洞察、渠道铺设上给与支持,如今叮叮鲜食已经成为了天猫酸汤鱼第一品牌。

目前,每日优鲜已经与凤祥、佳农、德青源、安井、恒天然、沃丰农业等供应商展开了合作,涵盖果蔬、肉蛋、乳品、速食等多个方面。

图片3

四、一切的初心:“一起赢”

上文提到,供应商有诸多问题待解。但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多年以来,没有零售商或者平台和他们一起解决。

而每日优鲜宣布要重构生鲜供应链生态,是因为公司的创始团队也做过生鲜供应商,了解供应商的痛点。

创立每日优鲜前,徐正和曾斌都曾在联想控股的现代农业板块公司“联想佳沃”工作。任职期间,为了改造中国的蓝莓产业,他们去美国买品种,去智利引进种植技术,最后,花了2、3年种植出来了不亚于国际水平的好蓝莓。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好商品并不能带来好销量。

曾斌找渠道的时候发现,超市渠道,在一颗蓝莓都没卖出去的时候,就要收96万的年费。而批发商,根本不看品种和品质如何,只看能不能有低价。

创立之初每日优鲜想做的,就是希望连接优质生鲜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纵观零售行业百年发展史,沃尔玛、711等优秀的零售企业,无一不是在供应链上下了大功夫。而在中国,如果每个企业都不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不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必然无法提升用户价值和产业效率。

平凡的企业往往只顾自己的利润,但所有卓越的企业都可以做到用户、企业和合伙伙伴的“三赢”。如今,每日优鲜站在“三赢”的起点,这也是它通往更宏远目标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