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两位中科大学霸,要去IPO了
2024-03-27 16:01 云知声

2100亿,两位中科大学霸,要去IPO了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冯晓亭 编辑:吾人

又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IPO正在路上。

融中财经获悉,近日,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知声”)再度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这已经是云知声第三次冲击IPO了。早在2020年11月,云知声曾向科创板提交过一次招股书,计划募资9.1亿元。但于2021年2月,云知声便撤回了上市申请,冲击IPO首战宣告失败。时隔2年,“百模大战”一触即发,踩中大模型风口的云知声于2023年6月转战港股重启IPO,但因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港交所聆讯,致使相关招股书变为“失效”。

这是云知声第二次递表港交所IPO,但正如云知声在招股书中所言,“我们领先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语言模型是我们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源动力”,在大模型风头正盛之际,再度闯关的云知声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云知声三位“共同创办人”中的梁家恩和黄伟,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再次显露了中科大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江湖地位,不愧为AI界“黄埔军校”。

01

又是一只“科大系”AI独角兽

云知声的故事,离不开三位共同创始人。

招股书信息显示,云知声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分别为2012年3月、5月、6月入职的执行董事兼物联网部门副总裁康恒、董事长、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CTO梁家恩、执行董事、总经理兼CEO黄伟。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黄伟、梁家恩、康恒作为一致行动人,为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根据彼等之间的一致行动安排合共于已发行股本总额中拥有约33.93%权益。其中黄伟分别透过云思尚义及云创互动间接控制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4.08%及3.80%,梁家恩持股3.7791%,康恒持股2.2674%

但从每位共同创始人所持股权不难发现,毕业于中科大的黄伟和梁家恩所持股权比例位列一二。故而,云知声也是一家“科大系”企业。

梁家恩,1996年从广西柳州地区高中进入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学习,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学位。在创立云知声前,梁家恩于2006年7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彼时主要负责语音识别技术的研发、优化及应用,包括关键词检测技术、大规模连续语音识别及基于客观标准的自动化口评系统(应用于江苏及温州的高中入学考试)。

而另一位共同创始人黄伟,则于2004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后在2004年加入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MCRC)担任资深研究员,主要负责世界上第一款手机声纹认证系统开发。在金融危机期间,摩托罗拉将整个语音识别团队出售给Nuance。黄伟拒绝被Nuance收编,于2009年7月加入盛大网络旗下的创新院,并协助创办了盛大创新院语音分院。

两位非同时期的中科大校友,却最终走向一起创业,很大程度上源自一段在盛大创新院共事的经历。

梁家恩曾于2011年加入盛大创新院,在盛大语音分院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一职。而盛大语音分院则由黄伟协助创办,并在创办的当年在黄伟的带领下一路走向高光时刻,在当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署(NIST)举办的声纹识别评测(SRE)大赛中,盛大语音团队力压麻省理工、斯坦福研究中心、IBM等众多名校、名企,在9个单项任务中获得5个单项第一,整体综合指标第一。

后来随着盛大创新院的战略调整,原语音分院从创新院剥离到盛大掌门科技。此后,梁家恩与黄伟选择了一起创业。

不同于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当下,AI这一赛道在2012年无疑也是“冷门赛道”。但在AGI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知识及洞察力,并于AI研发及产业化有丰富经验的云知声团队,还是坚定选择这一道路。

正如云知声所言,“我们是中国AGI技术的先行者,特别在被视作通向AGI关键路径的大语言模型商业化方面取得成功。交互式AI本质上通过与人类直接和持续交互来运行,受益于自动和不断提升其能力的反馈闭环,并具有最大的AGI商业化潜力。”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从2019年的人民币42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9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5%。预计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6332亿元,从2022年到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5%。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展现出中国AI市场的巨大潜力。

但国内的AI解决方案市场高度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收入计中国前五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合计市场份额为15.5%,其中云知声是2022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0.6%,但在年度收入超过人民币500百万元的企业中增长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上表中5家企业,包括云知声在内有4家企业为“科大系”企业。

其中,公司A为科大讯飞,其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公司B为商汤科技,其创始人汤晓鸥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公司D为云从科技,其创始人周曦于199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除此之外,“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也由中科大校友创办,而多位科大校友也加入国内AI创业公司中,可以说科大系占据了国内AI创业公司近半壁江山。

02

10轮融资,背后站着一支强大投资团队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6月,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

最近一次是通过增资及股份转让完成的D3轮融资,融资总额超7亿元。投资者包括中金汇融、历城控股、磐谷创投、来宾鑫隆、华创深大、金达投资基金、水木春锦、挚信资本、好未来战略投资部等在内多家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除此之外,云知声在此前的天使轮、A轮、B轮、C轮、C+轮、D轮、D+轮、D1轮、D2轮融资中,还获得了启明创投、中网投、京东集团、中电健康基金、中金、三六零、高通、东方证券等知名机构和产业资本的支持。估值一度达100亿元。

云知声背后的投资方可谓阵容庞大。但在一级市场如此亮眼的表现,也难以遮掩云知声仍未扭亏为盈的窘况。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个财政年度,云知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61亿、4.56亿和6.01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2.98亿、4.34亿和3.7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72亿元、1.83亿元和1.37亿元。而更早前的招股书显示,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云知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114.07万元、1.97亿元和2.19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73亿元、2.13亿元和2.7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77亿元、2.29亿元和3.17亿元。

不难发现,云知声在过去3年时间内累计亏损近5亿元,近6年内累计亏损近10亿元。对此云知声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录得净亏损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且预计该情况可能持续,直至实现更大规模。其指出,“我们出现净亏损主要是由于往绩记录期间产生庞大的研发开支,且随着我们的业务增长增加。由于我们计划继续大力投资于研发工作,我们可能于不久将来继续录得净亏损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而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行业中,大量研发投资是推动创新及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在整个行业中普遍存在。

不过,云知声也认为,“尽管经营亏损主要由于大量研发成本,但我们在改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战略投资将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为我们的长期成功作出贡献。我们对研发的承诺已展现良好的业绩,于往绩记录期间,我们的收入持续增长。我们的强大技术能力直接导致此增长,且我们预期将继续产生长期效益。”

展望未来,云知声的目标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盈利——增强及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有效的营销计划扩大客户群并留住现有客户;通过提高规模经济和运营效率以控制成本。

在2020—2023年这三年期间,云知声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8亿元、2.87亿元和2.86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72%、63%、48%。

一贯的巨额研发成本投入策略下,云知声的技术水平也走在行业前沿中。

2016年,云知声开始开发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加速在垂直场景落地。那一年,云知声拿下了格力空调和协和医院两大客户,它们分别对应智慧生活、智慧医疗两大商用场景。

在2017年谷歌Transformer算法及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云知声利用自身在交互式AI方面强大的研发专业知识及自成立以来获得的市场洞察力,推出了首个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作为公司的中心技术平台云知大脑的初始核心算法模型,并为广泛的垂直行业的客户赋能一系列AI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云知声战略性地于2016年开始建立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其专注于智算集群,高效地就机器学习工作动态调度强大的算力。其为前沿AI模型的开发、优化和商业化提供重要支撑。云知声智算集群目前拥有超过300 PFLOPS的计算能力,以及超过2.6PB的存储容量。

在过去几年UniCore的演进和改良的基础上,云知声进一步于2023年推出了一个拥有600亿个参数的自有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作为中心技术平台云知大脑(UniBrain)的新核心算法模型,持续迭代该模型。相较UniCore,山海大模型则具有更大的参数及数据规模、生成能力以及强大的多语言及基本知识能力。通过一系列工具增强行业知识、指令调优及强化人类反馈,能够将山海大语言模型进一步提升为一个提供全面通用知识和行业特定专业知识的大模型,通过MaaS适配各种应用场景。

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来临,云知声有望借助新技术、新概念进一步丰富其商业化产品,从而将其先进的技术得以持续应用。在技术与产品的双向布局下,云知声的商业化也将进一步加速。

03

科大系,盛产科技IPO

上文所提及,按2022年收入划分的中国前五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有4家来自中科大并非偶然,毕竟,这里是很多创业者的摇篮,其中以高科技领域为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被称为“科学家摇篮”。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过去数十年间,中科大培育的不只是科学家,还有企业家。

提到中科大,不得不提及由中科大校友创办的国内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科大讯飞”。1999年,一群来自中科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办科大讯飞,科大讯飞最早的智能语音研究就源于中科大王仁华老师的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也是在王仁华的协助下,科大讯飞首次将语音合成技术做出雏形。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语音产业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的上市公司。

作为“科大系”企业,科大讯飞多年也持续和母校中科大保持着鱼水情谊,双方在产、学、研、资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2011年,科大讯飞与中科大获批共建“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优化整合评估,成功纳入新序列,并转建为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此外,2020年科大讯飞又依托科大承建“多语种智能语音语言技术及国产化平台”,两年基本完成了原计划三年的任务目标,全球范围内13个重点语种的识别、合成、翻译、图文、语义实现领跑。同时,双方还于2020年共建了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2022年,该中心迎来新进展。刘庆峰介绍,讯飞与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共同探索学科前沿,已共同成立了中科大新文科,今年还将联合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开展开放课题应用数学专项研究。

在强化产学研资融合创新中,科大讯飞联合科大重组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还与中科大一附院在智慧医院等方面有着深度合作,如参与泛血管中心建设、高血压防控模式等科研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科大讯飞还参与投资、孵化了诸多科大创新创业项目,如国仪量子、元构科技、中科光栅等。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系”走出的科技IPO远不止于科大讯飞。寒武纪、海天瑞声、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中微半导体、龙芯中科、中科飞测……这个名单还在继续等待“科大人”的补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研究部一篇发于2017年的调研文中,曾直白写道,“中国科大相关院系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传统不长,教授也并不多。中国科大人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貌似有些意外,不少杰出校友师生来自自动化系、电子工程乃至近代物理与精密仪器系。原因或许是中国科大人崇尚自由思考与热爱技术,理工科背景让他们在各个想象不到的学科开枝蔓叶,野蛮生长。而在人工智能曾经冷门的学科坚持技术创新终有所成。”

故而,云知声的再递表,意味着又一个“科大系”IPO,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