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投入一千亿,拼多多助推商家新质升级
2025-04-28 17:42 拼多多

来源:杨子超 作者:杨子超

最近拼多多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未来三年,投入一千亿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如此的决心和魄力,源于拼多多对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坚持。

自从去年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宣布未来几年不会进行回购或分红,将保留更多资金用于公司的长期投入,创造健康、可持续的平台生态后,拼多多就在商家侧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推出了“百亿减免”、“新质商家扶持”等举措。本次的“千亿扶持”计划就是建立在过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码对“新质供给”的资源投入。

“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要先于平台利益,平台敢于牺牲,敢于啃硬骨头。” 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表示,“‘千亿扶持’计划是未来几年拼多多能否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从百亿到千亿,更多商家会因此受益。子超将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来拆解拼多多是如何扶持商家、提升新质商家竞争力的:

1.基础层面(市场拓展):扩展平台边界,帮助商家尽可能多的获取增量市场

去年拼多多通过平台的补贴,把偏远地区的物流成本打了下来,结束了偏远地区不包邮的历史。这为商家们打开了西部地区大市场,从此海南的椰子也能包邮到喜马拉雅山。

国内市场的好货流通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拼多多《2025年夜饭报告》显示,在“电商西进”政策带动下,西部地区的水饺、海鲜、坚果等品类实现翻倍增长。西部地区的酸奶糕、牦牛肉商家,也找到了东部地区的增量市场。

另一方面,多多跨境不断在海外市场发力,让国内商家能够把更多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去。

在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风暴冲击下,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特别指出,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拼多多希望通过平台的托举,来增强跨境中小商家的信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帮助商家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外,拼多多还砸下真金白银的补贴,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加大了更多商品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平台在“国补”的基础上开启了“折上折”优惠,还对标“国补”力度,把补贴范围扩散至日用百货等类目,直接助推商家获取更多的交易订单。

2.中间层面(商家升级):从商家自身出发,推动供给升级

当下的消费环境比起十年前大不相同。消费者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品质消费、情绪消费等新兴需求崛起。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倒逼商家加速供给升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拼多多的帮助下,各体量(头部、腰部、长尾)的商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升级路径。

头部和腰部商家可以打破增长困境、更精准地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园艺圈的头部商家、全网粉丝近1200万的店铺“海蒂的花园”就在拼多多上发现了新的增长机遇。

22

“海蒂的花园”拼多多店铺

“海蒂的花园”自从2024年1月份入驻拼多多后,就迎来了几次销售大爆发。“水果盆栽”品类更是成功破圈,成为了平台与商家共创的一个爆款案例。

拼多多的消费大数据显示,用户对“既能观赏又能食用”的盆栽需求激增。海蒂的花园运营团队敏锐抓住趋势,推出了一款售价29.9元的、小巧的蓝莓盆栽。由于生长周期短、价格实惠,这款蓝莓盆栽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近七千条用户评价下,不乏“希望早日实现蓝莓自由”、“阳台上多了迷你果园”等评论,用户喜悦和期待的心情溢于言表。柠檬、番茄等水果盆栽上线三个月,日均订单也突破了500单。

“都市青年压力大,向往田园生活,水果盆栽既有观赏性,也有参与感,盆栽结果的那一刻,对他们来说很治愈。” 海蒂的花园电商负责人凌涛介绍,同时坦言,其实店里早就推出过水果盆栽了,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入驻拼多多后,这一品类才开始出现可观增长,这也让他们坚定了信心。

上拼多多买水果,一直是强用户心智。同时,拼多多还将果苗纳入了“百亿补贴”范畴,通过集中曝光和高效的供需匹配,能够精准触达那些渴望田园牧歌生活的消费人群。

在入选了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后,“黑标”“官方认证”“回头客好店”等资源持续为海蒂的花园加持曝光。在“直播专项扶持流量”的支持下,店铺直播间的园艺知识和品牌理念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分享。

“千亿扶持”计划下的长尾商家,通过“店铺保证金减免”等政策可以实打实地减少运营成本,拥有更多空间进行产品探索和定位;在成长过程中,平台也会一路护航,助推有潜力的优质商家成长为品牌商家。

就像地处黄海之滨的连云港,海鲜水产资源丰富,但很多商家缺乏品质生鲜运营能力和品牌意识。4月初的时候,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下的“多多好特产”专项小组去了一趟连云港,为这里的水产商家们进行1V1辅导,并从产品、运营等各维度为连云港水产商家规划品牌成长路径。

“水产商家的品牌化一直是个难题,0类目保证金降低了商家的试错成本,商家可以针对品牌调性进行多维度探索。”“多多好特产”水产负责人表示。

当地的一名水产商家在平台相关负责人的建议下,对已经上新的扇贝肉页面进行了调整,除了克重外,还增加了一张与普通白扇贝肉的对比图,帮助消费者辨别品质优劣。品牌运营逐渐走入正轨后,该水产商家表示,有了平台的扶持,对于今年拿下“黑标”,他很有信心。

头部商家树立标杆、腰部商家稳定交易规模、长尾商家挖掘更多需求。“千亿扶持”计划下,拼多多打造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长尾激活”的商家梯队,能够推动构建健康多元的平台生态,实现用户、商家与平台的共赢。

3.长期层面(未来十年):增强产业带和商家的长期竞争力,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3月份的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提到,在一些产业链中,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突出。这导致商家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产品创新动能与研发投入受到极大抑制。

“一样的生意,门槛又不高。做的人太多了,大家卷来卷去,利润率也越来越低。”一位商家朋友曾经吐槽。类似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在很多产业带都存在。

比如“女鞋之都”广东惠东县,拥有超过6000家鞋厂和配套生产单位。2008年是惠东女鞋产业的黄金时代,高跟鞋生意风生水起。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抛弃高跟鞋,换上了舒适的平底鞋,惠东原本就已经趋于同质化的女鞋生意,变得更加艰难。

转折发生于2023年冬天,“丑鞋”勃肯鞋在拼多多意外爆单,率先觉醒的商家立马押注勃肯鞋这一品类,并带动上游皮料店转型。

“在百亿补贴等资源的扶持下,自然流量可观,营销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便是我们重要的竞争力。”一位惠东女鞋工厂老板表示,哪怕未来勃肯鞋过气也不用焦虑。“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消费趋势,开发新品,联合平台制造‘高质价比’电商爆款,逐步将供应链优势升级为品牌、技术优势。”

除了惠东女鞋外,拼多多也走进了六安婚纱、青浦母婴、内蒙古酸奶糕、临夏牦牛肉、佛山开心果、广西脆蜜金桔等产业带,对当地商家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支持。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报告显示,中国地级市或百亿产值强县有250多个产业带,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镇一级有 1000 多个专业化垂直产业带,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当地资源、地理位置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产业带各有特色,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还关系到每一位天南海北消费者的购物车。媲美大牌品质的平价化妆刷、能追溯到源头牧场的牛肉干……目前消费者用实惠价格买到好物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产业带迫切需要一场供给改革。

拼多多的计划是通过培养一批具备商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商家,来带动当地产业带的转型。所以“千亿扶持”计划本质上是一次对供给的大升级,升级完成后,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产业带,还是平台上的1420万家商家,都可以增加自身的长期竞争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十年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