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千然 编辑:吾人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巍巍复旦,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悄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120岁生日。
当岁月的指尖轻抚过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复旦大学历经风雨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坐落于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复旦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百余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众多学术领域的奠基者在此开启学术征程,无数科研成果从这里诞生,更有大批社会活动家、政界精英从校园走出,投身时代的浪潮。
将目光聚焦于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复旦人的身影同样耀眼夺目。
在创业者行列中,复旦才俊们怀揣梦想,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勇敢地开辟出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活跃在新兴产业领域,用创新的理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着商业传奇,有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新秀,有的更是不断拓展版图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投资人阵营,复旦精英们凭借卓越的洞察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在资本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他们精准把握投资机遇,助力一个个创新项目腾飞,为创业者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持和战略指导,成为创投界的中坚力量,用智慧和胆识演绎着资本与创新的精彩故事。
复旦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复旦系创业者,反哺母校
自强不息,是复旦人铭刻于心的信念。
纵使岁月流转,走出校园的他们,于岁月长河中砥砺前行,书写着各自的辉煌篇章。然繁华喧嚣间,那份对母校的眷恋与感恩,仿若深植心底的种子,在时光滋养下茁壮成长。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荣誉与成就加身,复旦的影子始终在心间摇曳,化作回馈母校的热忱。
引人关注的一幕发生在今年4月,正值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元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这笔10亿元巨额捐资,也是2025年最大一笔校友捐赠。
捐赠者之一李平,正是早日赴港二次上市“万亿宁王”宁德时代的联合创始人、宁德时代现任副董事长,而10亿元的捐赠款也来自其所持的宁德时代股票——宁德时代于5月1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股东及副董事长李平通知,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李平及其配偶廖梅拟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无偿捐赠405万股宁德时代无限售流通股股票。
公告显示,李平及其配偶与基金会签订了《复旦大学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捐赠协议书》,前述捐赠股份将用于设立“复旦大学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将以开放式基金的形式运作,除支付自身运行开支外,将全部用于资助学敏高等研究院在人才引进、科研创新以及研究院建设与运行中所需经费。
捐赠后,李平所持宁德时代股票比例也有所变化。本次捐赠前,李平持有的宁德时代股份数量约为2.02亿股,持股比例为4.58%;本次捐赠后,李平持有的宁德时代股份比例将下降至4.48%。
无独有偶,在今年5月纪念建校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助力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创新。基金首期筹措资金1亿元,由1984级新闻系两位校友曹国伟、王长田联合捐赠。基金将实行开放管理,汇聚更多社会资源,为复旦新文科的发展集聚动力。二者分别为新浪董事长和光线传媒董事长。
同在5月,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成立,该基金重点支持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展,计划于2027年复旦上医创建一百周年时达成首期5亿规模,到健康中国2030实现时达到10亿规模。复星身后掌舵人郭广昌,正是复旦大学校友。
与此同时,校友朱义在5月向复旦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项目,旨在支持学校在“创新药物靶点发现”及“脑与类脑智能研究”等方向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
5月18日,云锋基金捐赠5000万元,参与发起成立“复旦源”文化发展基金。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虞锋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同一日,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举行,一位匿名的复旦校友为基金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创投圈,遍地复旦人
上述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捐赠者,不仅是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大多通过创业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实控人、主要股东或高管。
从2024年胡润百富榜来看,至少有12位复旦大学校友榜上有名,他们的财富值合计超过2800亿元。这些校友在商业浪潮中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胡润百富榜显示,捐赠10亿元的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其财富值达到385亿元;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财富值达到285亿元;朱义是百利天恒实控人,其个人财富达510亿元;王长田个人财富140亿元……
从复旦大学走出的创业者,还有被称为中国“网游教父”的陈天桥,20世纪90年代末,他与合伙人创立了盛大网络,凭借《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盛大迅速成为行业领头羊,并于2004年在美国成功上市。这一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以88亿元的身价荣登中国首富宝座。如今,陈天桥凭借其在网络游戏行业的卓越成就,财富值达到590亿元。
除了上述复旦系创始人外,还有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中通快运创始人赖建法、联影医疗实控人薛敏、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雅迪控股创始人钱静红、南芯科技创始人阮晨杰、复旦微电董事长蒋国兴等优秀创业者,均是复旦校友。他们在金融、医疗、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在半导体领域,一直流传着“北清华、南复旦”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由复旦大学校友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科创板上市半导体企业至少有9家。此外,复旦校友在半导体产业的研发创新、上市公司与复旦大学的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力贯穿整个产业链。
可以说,复旦大学校友深入布局半导体行业生态链,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力。从晶体生长和晶圆制备的初始阶段,到器件最终封装的关键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需高度关注细节和精确把控,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可靠的电子元件。而复旦大学校友所创办或参与的企业,正活跃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以复旦微电子集团为例,早在1998年,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当时,一群心怀“中国芯”梦想的复旦学子,在一个仅5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踏上了探索芯片设计的征程。
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复旦微电子集团逐渐在半导体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重要力量。其产品涵盖了安全与识别、非易失性存储器、FPGA、智能电表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电力、工业控制等行业,为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顶级985,下场做投资
硬科技创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拿起敲钟宝锤的创始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大潮下也呈现出鲜明的高校门派,“复旦系”在其中便占据着一席之地。
高校半脚踏入创投圈,不是新鲜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参与设立的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武汉大学碳中和基金、北大的元培基金、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南大开学的新开湖基金……这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校系队伍中,有复旦大学的身影——复旦科创母基金。
时间拨回到2023年12月,在科技成果转化大潮下,为了实现难题共答、平台共建、资源共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引导各类要素聚力高风险创新,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组建。时隔一年,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和努力,母基金设立的相关流程相继完成,同时已经完成了首关募资。
2024年12月,在首届复旦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官宣了复旦科创母基金完成首关。并进行了首期基金的战略合作签约。首期基金合作机构包括上海国投未来公司、粤科母基金、中科创星、光速光合、礼来亚洲、新微资本、复健资本、联想创投等头部基金管理人。
据了解,复旦科创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充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面向全球挖掘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在投资方向上,该基金将重点关注“复旦所长、国家所需”相关的“硬科技”领域,包括: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其他战略性前沿创新领域,引导子基金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发掘和投资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长性项目,全力构建顶尖科创投资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业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复旦还创新地提出了“F-LAB项目”。所谓“F-LAB项目”是指由复旦大学发起,由复旦科创母基金、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复旦大学校友会联合组织落实的科创赋能公益项目,致力于成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资源的整合平台。
在目标上,F-LAB项目旨在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学研究和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创建一流科创生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和科创企业家。在具体执行层面,由复旦科创母基金牵头推进和落实F-LAB项目的具体执行工作,母基金作为学校科技成果的组织者,将全面整合校内科创资源、链接校外市场化资源,积极构筑复旦科创生态圈,有组织、高效率地全面赋能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瞄准应用创新赛道,积极打造复旦大学的创新“核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涉足创投圈下场做投资这件事上,复旦大学并非新手。
早在2000年,复旦大学就联合上海创投共同组建了复旦思德创投、复旦量子创投两家投资机构。彼时,创业板尚未开闸放水,许多如今在市场上声名显赫的投资机构也刚刚起步。2009年,复旦大学联合软银集团成立了复思资本;2014年,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大生态发起设立了上海复容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复旦大学又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了科研机构“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
可以说,在创投圈,复旦大学已经身经百战。
而在创投领域,复旦不仅频频祭出相关支持举措,更输出了大批优秀的创投人才,比如云峰基金虞锋、光速光合宓群、CMC资本黎瑞刚、国中资本施安平、礼来亚洲基金陈飞、德同邵俊等均毕业于复旦大学。这些行业顶级大佬不断发光发热的同时,复旦在人才的打造、科创力量的复制之路上也越走越远。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20岁的复旦大学,还将为创投圈贡献多少新鲜力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