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回答2020:已实现整体盈利 要做运动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0-06-09 12:55 Keep

2Keep回答2020:已实现整体盈利 要做运动解决方案供应商

截止目前,Keep已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5亿美元。

近日,Keep合伙人刘冬在媒体沟通会上,分享了Keep完成8000 万美元E 轮融资后运动消费品业务的战略规划,及详细解读了Keep商业化模式。

谈及Keep的商业化,刘冬表示,目前Keep的商业化包括“A、B、C”三方面:A指的是App的用户规模;B指的是为用户提供运动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等,如会员、付费课程等;C指的是运动消费品。现在 Keep 的营收结构里,消费品业务有最大的销售规模,而线上业务则贡献最多利润。其中,消费品业务销售规模超过十亿。

屏幕快照 2020-06-09 下午12.46.44

“A和C是Keep的商业化底座,我们一边做用户的规模一边做消费品的规模,但是我们最核心的希望是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成为一家运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商业模式也是在解决方案的方向实现爆发,这是我们要持续探索的未来的爆发点和增量,是Keep的下一个动能。”刘冬告诉包括创业家&i黑马在内的媒体。

在运动消费品方面,刘冬认为传播⽅式的变化带来塑造品牌的结构性机会,希望Keep能够成为新一代的运动品牌。Keep将以科技为基因,以用户为中⼼,以场景为半径,围绕智能硬件、运动装备、食品及运动生活三大方面,为用户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减少用户决策,让运动变简单。

以下为刘冬的分享及问答内容,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做“新一代运动品牌”

2018年我们召开了第一次战略新品发布会,提出公司的战略方向是做一个科技互联的运动生态。我们看到传播⽅式的变化带来塑造品牌的结构性机会。今天我们升级了整个公司的战略,希望Keep能够成为新一代的运动品牌。

如何定义新一代的运动品牌?它和传统运动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相比有什么区别?在我们看来,对于用户来说,运动有四个环节:一、有运动的意识;二、为运动购买所需的装备;三、在运动的过程中希望体验到内容服务和社交;四、运动完之后能够看到数据结果。

传统运动品牌主要是做意识层面和装备层面,用户购买完商品后到底有没有运动他们并不知道。

对于Keep来说,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解决用户“动起来”这件事。我们在用户运动过程中提供解决方案,用户运动后将运动结果呈现在App上面,这些结果会督促用户加强运动、Keep也会根据运动结果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这些数据会以AI的形式,让我们去做更多商业的开发,这是我们理解Keep和传统品牌的区别。

屏幕快照 2020-06-09 下午12.52.05

我们认为运动的生命周期就是“从意识到完整的过程到最后的结果再来促进意识”,这是Keep所理解的新一代运动品牌应该要去做的一个事情。

我们怎么去实践这一战略?首先我们发现运动很广泛,包括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对Keep来说,我们会抓住最核心的人群——基于家庭场景的用户。今年我们会以家庭作为Keep最主要的运动场景,不会去做滑雪、潜水等运动项目。

Keep的商业模式

Keep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疫情中能够拿到新的一轮融资一定不是靠讲故事讲数据的方式,我们需要提供清晰的商业化策略。

我们将Keep的商业模式概括为“A、B、C”三方面:

A即App的用户规模,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2亿的用户规模;C即C即运动消费品销售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了10亿,这两个业务是我们的底座。我们通过App发展线上用户、通过消费品发展消费品用户,但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这两个用户结合起来之后,能够在B端——为用户运动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譬如会员、单车付费的课程等。现在运动健身平台Peloton市值已经130亿了,不是因为它的硬件有多好,而是整个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服务。

屏幕快照 2020-06-09 下午12.46.35

在传统的健身房时代,我们需要购买私教的服务,才能够让我们练得更好。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认为会用其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升级课程,建立“家庭健身首选Keep”的用户心智。在接下来7、8月推出直播课程。

在运动消费品方面,过去两年Keep做了很多东西,我们背后的产品逻辑是“以科技为基因,以用户为中⼼,以场景为半径”,推出了智能硬件、运动装备、食品运动生活三大品类,其中,运动装备占比达40%。在消费品的战略方向上,我们希望可以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减少⽤用户决策,让运动变简单。

问答环节:

Q:在Keep的商业模式中,哪一项业务占比最高?Keep的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强吗?

刘冬:从规模上来讲运动消费品更大,但是从利润率来讲线上业务最大,合并起来是标准互联网公司大概的利润比例。目前Keep App的用户规模达到了行业最高,大家更看重的是在这个赛道上Keep能不能做出商业化的探索,已经不是用户规模还有没有竞品能够超越的问题了。

在运动消费品方面,Keep主要面向家庭健身的大众用户,提供运动过程中用户所需的产品。用户想运动买了一个器材,然后运动形成数据,当我们真的把这个链路打通之后,竞争对手从任何一个方向想切进来都会很难。有比我们做装备做的好吗?有,像传统鞋服类运动品牌无论从规模还是经验来说肯定更好,也有很多品牌纯做工具。但是这些产品要想和整个用户心智跟运动数据完全结合就很难。

Q:对于Keep来说,目前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冬:在Keep的核心业务始终是围绕着核心用户的需求。我们不会去做潜水、滑雪等运动。它不是我们核心用户真正希望在Keep上体会到的,这就代表我们在A这个坐标上的边界。

C端运动消费品,我们会围绕产品场景,去做家庭训练的智能器械,我们也不太可能发展到像网球这样的品类。

在A和C都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什么样的增值服务B很清晰,我们是基于在我们核心用户提供一个智能的运动解决方案,满足他们从想动到真正动起来并能产生效果的全过程。用户得到了好的体验也愿意为它付费。

对于Keep来说,未来的机遇是运动体验的升级,我们看到直播是一个新机会。直播是类似于团体课的形式,在强互动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激励用户,用户的退出成本稍高一点,这对用户体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新的课程体验需要升级,直播是我们愿意去探索的一种形式。

Q:在商业化模式方面,未来会不会有相应的变化?在创造利润上占比最多的是哪条业务线,这是否对Keep来说是安全和健康的?

刘冬:首先在A和C同步基础上面,不管是规模还是利润是有一个边界的。我们觉得最重要的突破口是B的环节,即如何给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这是一个运动解决方案,它的可能性会比较多。

过去我们这么多人愿意在去线下健身房办健身卡,那今天如果我们在线上、在家里就能为用户达成他去健身房的本来诉求,这件事情就更有价值和意义。用户的运动解决方案是我们要持续探索的,未来的爆发点和增量,是Keep下一个动能。

我们现在不能放弃App用户的规模和我们已经有10亿这样消费品的规模,它们本身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说我们希望在可预见的赛道上面能够持续做到更好。

Q:利润的构成里面哪个品类是最大的?你说盈利有了一个时间表,新一轮融资下来这个时间表是怎样的?

刘冬:线上的利润肯定是最大的,我们整体已经实现盈利。

Q:Keep做内容收费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刘冬:用户和内容是我们的核心壁垒也是Keep最大的竞争优势。我们一直都在做内容,我们也能通过数据掌握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运动组合能够让用户达到效果,我们从最简单的会员产品低付费的产品做起,我们不断增加提供的附加价值,不能说一个点上这个点我有而别人没有,而是在这条线上我们一直都是专注。

Q: Keep未来会不会去做线下渠道?

刘冬:我们是线上平台为主,线上平台对我们来讲投入大,我们也快速验证了产品在用户面前被认可程度,相关的组合能够让我们运营能力变强。当我们真正有一天进入线下渠道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线下最重要的就是坪效。我们通过线上可以验证出运营能力,而不是说先开去线下就觉得有人会来买,有没有人来买我现在就知道。包括像做直播,哪些产品能火我们自己是知道的。

Q:疫情对Keep来说是利好的,Keep为了应对疫情或者疫情所带来的增长方面,在组织和战略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了哪些关键的决策?

刘冬:我们在疫情期间没有做组织调整,居家运动是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更聚焦的场景。疫情只是让我们更坚定在这个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没有打乱我们原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