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员工”的第二封信
2012-11-09 19:17 红孩子 红孩子员工 徐沛欣

导读:11月5日,丁香园CTO@fenng 八出了《2010年红孩子员工写给投资人的一封信》,并评价这名“红孩子员工”写的东西“基本都应验了”,在微博引起热议。这位作者是谁?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的这篇文章?该文作者@行思修?主动联系到创业家网,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所有人能从红孩子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现在仍然在红孩子坚守的同事们也能有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创业了。以下为全文:

文/@行思修??供稿创业家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1、那封信的背景和我在红孩子的经历:我于07年十月加入的红孩子,职位是分公司的总经理。那封信是写于2009年4月21日,当时发给了邓峰、周志雄、蒋晓冬三位投资人。我已准备考虑辞职,因此文字中才如此的肆无忌惮。徐沛欣总杨涛总得到这封信后,多次多方挽留,最终仍然留在了红孩子,一直到2010年底所在分公司因为业务调整关闭。11年初处理完善后事宜我才正式离开的红孩子,目前在带领原分公司团队成员艰苦创业中,从事母婴用品的销售。

2、为什么有这篇回应:这几年来,角色变换、亲身经历创业、时间沉淀、聚焦用户和业务,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业务的理解也更深了。回头看这封信,难免觉得很多臆测和不实。本来这封信是作为员工给公司董事会的内部意见反馈,即便过头一点也无妨。当老板的责任本身就包含被员工误解、被骂,因此也没有什么再想解释的必要。当这封信,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被翻出来,在微博上被传播,成为红孩子今天没有取得辉煌的说明文件时,我深感不妥,任何话语、行为,片段式的,碎片化的理解。都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我无力还原全部真相,只从一个参与者和记录者靠近真实。

3、为什么会有那封信:08年十月初,李阳总和王爽总离开了红孩子,当时在内部震动比较大,组织和人员结构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身处其中,不安全感、面对变革的抗拒都自然而生。而且旧的管理平衡体系被打破,新的秩序未建立时,一些乱象会纷乱出现,业务调整中带来的业绩下滑当然会出现,而作为把红孩子当做事业的我自然会有很多迷惑和疑虑,甚至是痛心。其实现在看来忍耐和坚守是作为员工当时最正确的选择,意气用事的我还是写了那封信,幼稚的是,写这封信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希望产生的改变都没想明白就稀里哗啦的吐糟。假如我当时真的走了,反而更应该被所有同事所鄙视。爱一个企业不应该是在他偶有小恙的时候再大声的宣告,病了吧快死了吧。你看我说对了吧。而是应该跟所有同志弟兄们尽全力去影响改变挽救他,我想我当时想一走了之的想法是真的错了。

4、我和徐沛欣徐总的关系:我是投简历被招聘进的红孩子,在08年底以前未跟任何高管和股东有过任何公或私的单独接触,当然除了面试的时候。我本人与老徐其实没有任何私怨,相反的是,老徐在我身上表现的极为大度。写完那封信后,老徐通过很多人甚至本人也给我打电话劝我留下,但是因为有些私事离开了公司半个月左右,这半个月里,自己还总是牵挂工作,也经常和身边人提起。因此有人劝我,开完炮就一拍屁股而去不是一个负责的选择,如果认为你自己说的对,为什么不留下看着企业的发展,验证一下呢。无论对错的都会是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回去,对我来讲是件需要勇气和很尴尬的事情,我难免担心老徐的反应和后续发展,老徐还是很耐心的再挽留我,开着飞机修飞机的论点也是在那次对话中第一次听到的。我不可能心无芥蒂,但是也不可能一点不肯表达留下的诚意、。“我会尝试着相信您!”是我对他唯一的软话和诚意。在后面的一年多里,老徐没有任何工作上的针对,还把公司DM刊创新改造的任务交给了我,而且也多次试图希望让我负责全集团数据分析和会员分析等重要工作。当然,10年底第一批关闭的分公司中也有我们分公司,那是业务使然,我也不认为这是一种针对。

那封信前,老徐对我不错,08年年度唯一的明星分公司给的我,08年底分公司年会老徐唯一去的就是我们分公司跟弟兄们一起过年。某年年底,老徐拿自己工资偷偷给了2、3个分公司老总红包,其中有我。那封信之后,我更有点无所谓,经常会在私下跟老徐讲他不爱听的,他也总是无奈之余一笑度之。

写那封信时,胸中满是使命责任理想等不平之气,难免用最恶意的方式去揣测他。情绪的堆积在文字形成中,越推越高,船长论也是在文字形成中突然冒出来的。今天我远离热爱的红孩子,与老徐不会再有交集,但当这封信成为老徐的罪状之一的时候,我无法安然度之。那些最恶意的猜测仅仅是猜测而已,而且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带着放大镜的双眼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我的猜测。我现在只能说:老徐,对不起!我可能误解了你。

 5、回首红孩子:作为唯一一个独自筹备创立分公司,然后又坚持到最后善后关闭分公司,而且目前还依然坚持在母婴行业,以基本相似的业务模式在创业的分公司负责人。这几年自己必须不停的复盘红孩子,总结红孩子的经验和教训。看哪些可以被目前的创业借鉴,哪些是需要修正的。而且创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负责分公司也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红孩子的创业路径和发展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红孩子衰退的必然性;人生下来总是要死的,企业总是要被时代淘汰的。未见千年的朝代,数百年的企业。所以,每个企业一定会死的,再伟大的企业无非比别人活得长点,再牛逼的企业家无非能够使自己的企业晚点被大众遗忘。医生的使命是治疗疾病,延缓衰老而已。创业者也应类似于此,赋予企业某种基因,让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远离失误。

创业企业衰败的表现有很多,市场、资金、团队等等显性因素,但冷静理智的事后复盘的时候,却总可以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指向企业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这些看起来较虚的东西上。企业使命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这些东西,不是用来写在墙上给大家看的。而应该是一个企业的“宪法”,用来统一思想行为,纠偏扶正,增加抵抗诱惑的能力,是保护企业长久生存永续经营的法宝。红孩子一直以来对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解释,1、红孩子事业如何描述?2、目标顾客是谁?3、顾客的需求是什么?4、怎么能够更好满足顾客的需求5、怎么看待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的关系和利益。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认为正确的方向去驱动红孩子这架战车;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执行层才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花样百出的执行;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红孩子才会在3C、药品等多元化诱惑来临时没有守住;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红孩子的商品才会覆盖从出生到老年的所有年龄段用户同时发力导致没有聚焦;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客户服务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员工感受不好人心不稳。

红孩子天生存在股份较平均,创业团队人数多。相对一股独大的创业企业,沟通和执行相对来说难了很多。创业早期,各位创始人没有认真的考虑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一种文化来保证创始人的意见一致和快速执行能力。相反,表现出来的互相妥协一团和气,不是特别愿暴露矛盾解决分歧。这也是后来一些风波发生的种子和根源所在。因此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企业政治现象,同时这种妥协也会产生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而最严重的是带来的对企业文化的不良影响可能更加致命。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在07年至09年的红孩子,媒体的吹捧,投资商的肯定。当时互联网的浮躁,资本市场上的火爆都导致了企业目标发生了变化。本身企业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而已。但是在我在红孩子期间,从高管到库房的员工,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上市等资本运作上。把本来应该是长跑的创业变成了短途冲刺,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资本市场上的不顺利难免使一些人离开,也难免有些留在企业内的人没有个人的打算,士气已经开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09年初,红孩子的增长已经明显的停滞了,当时如果能够放缓一些节奏,停下来去认真反思,总结企业文化、团队建设、业务发展、品类管理等问题,做出一些重大的战略调整。其实还是很有机会能够扭转颓势的。但是,当时现金流问题、资本运作的压力却让红孩子无法停下脚步,只能继续冲刺,赌能在企业继续恶化之前完成资本运作。因此内部业务调整一直在进行但是只能是小幅度的调整,这也就是“开着飞机修飞机”的原因所在。在09年到10年底的期间,红孩子内部也做了很多正确的调整和改变,都是基于战术层面的调整。真正战略意义上革命没有出现,因此纵使全体红孩子无论再怎么努力,收获的结果也没有愿望中那般绚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红孩子的团队,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后面引入的职业化管理团队以及执行团队,都是非常优秀各具优势的。都在别的企业或行业证明过自己的优秀,很多离开了红孩子的同事在新的行业和企业里也都在延续着卓越的工作成绩展示着能力。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团队组合在一起反而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呢?要说起来,其实还是企业文化的问题,没有打造出来一种体制和工作方式,以便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统一的组织目标下凝聚,更好的发挥个体的才能。因为没有企业文化指导下的沟通方式、做事风格的明确,大家的沟通成本很高,各部门磨合不好,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对的方式去工作,而不是公司需要的方式去工作,在落实工作时容易产生各种来自内部的掣肘。

以我现在的观点来看,在07年甚至更早期风险投资进入的时候,红孩子的衰退基因已经被种下。没有一套宗教般的信念做灵魂,没有一个强大的价值观文化系统作保证,在企业高速成长中难免会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错误,当这种错误已经形成时,企业衰退势不可挡。后面的所有努力变革管理团队的调整,都是试图在延缓这个过程而已。战略上的错误,试图通过战术上进行弥补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我非常同意原红孩子商城负责人杜非说的:“对于红孩子的故事,人们宁愿相信它是一个勾心斗角的宫廷剧,也不愿意认可它是一个曾经在每一个转折过程中执着发展的企业,何必呢?”在我看来,红孩子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更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个例。而是在电子商务大潮中、火爆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创业团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壮大,不断试误不断摸索,渴望找到企业发展路径的英勇过程。类似的场景其实在每个行业大量创业企业中都能看到,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取得最终的辉煌而对创业和管理团队给予指责,因为我个人坚信,试误也需要勇气,先驱者更应该有掌声和鲜花。这才是这个社会最应该有的创业文化。

红孩子生于草莽,创业时创始人年龄都在32、3岁,没有太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母婴行业也才刚刚出现。没有什么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硬是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拳打脚踢开创了一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中难免会有弯路,难免有失误,现在红孩子和苏宁联姻也许不是众望所归的最好结局,但是无论如何,8年多的全体红孩子人在创业者带领下的坚守和努力都值得所有人钦佩和赞叹。红孩子为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和骨干,红孩子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创业企业,红孩子的创业精神也将鼓励每个红孩子人在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永不放弃,红孩子也仍然在持续努力的过程中!因此,红孩子不是一个失败企业,红孩子更应该得到是鼓励和喝彩!

祝福我深爱的红孩子,祝福所有仍在红孩子奋斗的兄弟姐妹!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慢慢长大。

作者申明:以上内容完全是本人独立完成,成文前未与任何红孩子股东、员工以及其它任何利益相关人士有过交流沟通。仅代表个人想法,文责自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