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对谈于冬:中国电影的“5个现实+1个拐点+3个趋势”
2015-06-18 21:45 拐点 中国电影 现实

日前,两位电影大佬:博纳影业于冬和光线传媒王长田坐到了一起,言语中暗战不断。 于冬称博纳在发行上有院线的优势,王长田则卖力宣讲付费视频网站开启发行新模式……不管他们如何唇枪舌战,本次论坛聚焦点主要围绕最热的们如何唇+电影”话题,其重音则落在了电影”本次论坛聚焦点主要围绕“付费观影模式”等关键词上。

过去一年,BAT进入电影产业的方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以阿里为例,从淘宝电影、娱乐宝到阿里影业全产业链布局,再到阿里整体战略投资光线、爱奇艺等一系列动作,互联网对于电影产业的渗透几乎是全面围剿式的。

这种渗透也促使2014年成为互联网刺激电影产业的变革元年,我们就来回顾下过去一年,互联网与电影产业都有哪些“亲密无间”的互动:

1、当O2O电商平台参与电影的线上宣发,电影的网上售票和订座和传统院线的排片结合了起来,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比如猫眼、格瓦拉、淘宝电影、微信电影票等电商票务平台,目前整个在线选座服务所贡献的票房已占到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0%左右。

2、当互联网金融碰上互联网营销,产生了如阿里的娱乐宝、百度有戏等C2B模式下的电影的投资融资和粉丝众筹平台;

3、当互联网参与电影营销,出现了新一代的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微信、自媒体对整个用户和内容的认知,以及场景的营销带来的变化;

4、当互联网的科技,如后期制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跟电影深入结合时,更好的3D特效、虚拟现实技术在不断的成为新的应用技术。

事实上,伴随着这些互动,“互联网+电影”也成了业内时刻谈论的话题。在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互联网+电影”是多场论坛的探讨主题。

在开幕第二天,娱乐宝和淘宝电影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电影新常态:互联网+与产业升级”的论坛,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游族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奇、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柯利明围绕“互联网+电影”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精彩对话。他们主要剖析了互联网刺激中国电影产业变革的5个现实,1个拐点以及3个趋势,以下为i黑马为大家提炼的干货观点。
 
现实1: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已有四五年


光线传媒董事长  王长田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实话,“互联网+电影”行业的结合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至少有四五年的时间了。最主要的体现,我认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然后是电影制作到营销手段的变化。

我见了马云两次,近期,他投资了我们24亿人民币。他对我说,30亿以下的投资一般是不需要我来见被投资对象的,之所以来,是对中国电影怎么做到3000亿感兴趣。他提供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们是一个内容生产商,关心的是如何制作内容。现在阿里也在积极布局电影产业链,像支付宝、淘宝电影票,阿里影业等。怎么把这些内容变成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大的产业规模?我想这是马云感兴趣的。

要把这个产业做大最核心的是什么?要传播的东西是什么?还是电影产品本身。内容生产者始终是电影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的电影制作公司其实都是在为中国的电影观众打工,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打工。我现在没有任何一点感觉是在为马云打工,我们的产品是面对所有的观众的,无论光线还是像博纳这样的传统电影公司,其实都是在为中国的观众在打工。

现实2:中国电影产业的深层改革还没开始,发展步伐可能因此停滞


博纳影业总裁  于冬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这一年当中,我们看到以BAT为首的几家互联网巨头开始对电影产业做整合性的布局。这个布局实际上是革命性的,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刺激深刻变革的元年。

 这个变革带来的几个变化,触发了整个电影产业的全面升级。今天为什么要谈升级?因为中国电影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其实中国电影深层次的产业改革还没有开始。

过去一二十年,中国电影应该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改革,但是现在进入了深水区的改革,深水区的改革又碰到了互联网产业,因而这个变革又是全新的。我们正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电影自身的脆弱、产业的脆弱;一方面,在面对强大资本和强大外来影片的冲击,都会形成这个产业迅速的转移或者是变成另外一个方向,即我们的电影工业可能因此停滞。
现在很多的电影投资商出现了一些投机行为,他们转向去拍短小的或者是短视频的,或者是粉丝效应的逐利的影视作品。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的下降或者是停滞,没有人再去拍大片,没有人再组织强大的电影内容,去迎战好莱坞电影,去迎战我们院线荧幕市场全面升级之后的内容产品。所以这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担忧,我希望“互联网+”带给这个产业的升级,除了资本之外,还更多的助力整个生态系统,推动产业的发展。

过去这一年,我们看到BAT把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建立了。这个建立,是超越于所有的政府行为、所有的来自于意识形态行为的。实际上,产业未来的格局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已经定了。从众筹融资开始,粉丝经济流量的导入,在线的销售等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现在这个闭环当中的内容创作这一坏,互联网做不了。IP毕竟不是剧本,IP是创意的原始材料,要转化成剧本,需要创意人才,因而这一环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创意产业。
 
现实3:市场容量没那么大,版权才是掘金之地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光线、博纳都属于第一代电影公司,制作的内容只是整个行业的一部分。这个月到年底,光线差不多有13部影片已经具备了上映的条件,明年已经规划好的影片差不多有20部,都是明年可以上映的。博纳也将发布26部计划中的新片单。
但是这个市场的空间其实没有那么大,所以有的时候还得往后拖,越往后走越发现其实有一些影片拍了之后根本上不了影院的,最后卖了版权,幸好现在版权价格越来越高,预计三年之内,三年的时间,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和版权的收入会持平,也就是说我们电影市场未来三年将扩大一倍,电影公司的收入会是票房的2倍,这是版权带来的收入占比变化。

现实4:粉丝电影已到极限,中国电影已奔向另一个极端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未来的产业形态是什么样的?内容将是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的一环。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建生态系统,而是要融入BAT这个生态系统圈,成为内容这一环,然后把它做到极致,它是互联网最需要的东西。互联网的介入,从众筹到粉丝流量的导入,从粉丝的营销平台的建立到最后在线的销售,其实都离不开内容。所以博纳接下来要把内容做到专注,做到专业。

谈到好莱坞,其实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整个好莱坞的电影都会向着大荧幕、超级大片的规格去发展。这个恰恰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带给中国电影的另一个刺激,催生了粉丝电影,包括这些综艺电影这种现象级电影,它把中国电影拉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你会发现中国电影真正的商业大片或者工业规格的电影非常稀缺,每家公司可能仅有的一两部。在这个条件下,其实中国电影面临的危机感是非常大的,我们辛辛苦苦,每年5000张荧幕,每张荧幕平均在300万到500万的投资规模,一年几十个亿投下去的院线的增长,荧幕数量的增长,实际上是把这些荧幕市场体验型的电影院的消费市场拱手相让。

粉丝电影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在院线市场上,粉丝电影业过不了六个亿。但美国大片一来就是15个亿的票房,从现在开始到2018年,好莱坞的片单中都是这样大制作的续集电影、工业电影、科技电影,这变成了一个常态。不要说34部,如果每年有十部15亿到20亿量级的电影出现,横扫中国的票房收入,我们根本挡不住。所以现在我们靠小鲜肉、粉丝经济迎战美国好莱坞巨制,特效大片是处于绝对的劣势的。

博纳下半年到2016年将计划筹拍26部新片,剑指一百亿票房。为什么这么做?现在就是说,要给互联网的公司,告诉你们,博纳现在还没有选择好站队,还不到站队的时候,先把自己的内功准备好,我是你们其中的一环,但是现在放在哪一环里面还没有选择好,长田已经选择好了,已经跟阿里资本整合了,我还没有选择好。没有站队的好处就是版权价格上升之后,谁给我价高,我卖谁。

现实5:新商业模式考验企业的组织能力

游族影业CEO林奇:产业升级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落到实处,作为一个影业的CEO,我要做什么?第一,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对应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就是考验一个团队领导如何从众多的行业里面选拔最优秀的人才,组合成新的团队。
互联网行业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卖猪肉的、种地的、程序员、做营销的,什么行业的人,当然是那批相对来说勇于开拓精神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产业的人才结构。

如果说电影行业需要升级,其实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是一个必然的问题,这是整个产业升级所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在我的电影公司里面,我们现在有五个副总裁以上的人,有原来在TMT行业里面做技术的,有从360、盛大出来的,有从传统电影出来的,我选择了来自于五个不同的行业,这是我对这个产业升级的一个理解。当然把他们柔在一起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目标,这个伟大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

再说我要做那些事?如果现在我去搞青春片,我肯定是处于劣势的。我选择科幻和魔幻这个系列,为什么?第一,科幻、魔幻跟游戏最近;第二,我去好莱坞看过几次,他们也做大的科幻、魔幻系列片子,我了解了他们的制作逻辑,其实中国缺的不是一两个优秀的人才,缺的是整个产业环境。比如说好莱坞有最完善的成片保险体系,有第三方的监制体系,有非常能够达到数字标准的特效工艺,整个产业环境是我们所不具备。要挖人是很快的,比如我们要挖Facebook、谷歌的人,面试官飞到硅谷,三天能面20个人,所以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背后这个产业结构和整个产业体系和产业土壤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未来三年,我会做两件事情:第一,我们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产业支撑;第二,我们试图在中国搭建或者呼吁大家形成这样一个成熟的产业环境。

拐点:网络院线和付费模式将成为电影和视频行业重要拐点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今年年初的时候,光线和360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做了一个网络院线平台,开始初探在线付费模式。

事实上光线做传统的电视剧并不擅长,但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做类似《盗墓笔记》这样的美剧,这是我们作为股东的一家公司制作的,我们也有投资。不管大家对于这个作品的评论怎么样,我觉得它在模式上面是一个新的开创,参照的是美剧的模式。我认为这种类型在中国下一步会成为电视剧行业非常大的主流,而且首先会从网上引爆,而未来主要观看的方式也是付费点播。

因为中国现在平均的电视剧的时长超过40集一部,现在正在朝着50集的规模发展。这些内容在互联网上是没办法收费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适合中老年人在电视上面观看。不过,一些题材不太适合拍常规的电视剧,比如说大的科幻片,比如说《三体》这样的项目,我们考虑用类似美剧的方式来开发,做上好几季,一集的投资可能是一千万人民币,这种投入量级也不太适合拍常规的电视剧,适合拍美剧,但投资大意味着靠广告收回成本变得不现实,所以还是要收费模式。

像美国的HBO,它是专门播电影的电视频道,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电影频道,也是利润最高的电视频道。他们现在拍一集电视剧的成本可以达到900万美金。

 好莱坞其实是最传统的电影公司,我们中国的电影公司总体来讲是介于好莱坞和互联网之间的这种形态的电影公司。现在像林奇(游族影业CEO)他们是新一代的电影公司。但最后大家看到的趋势是一样的,但林奇他们没有任何包袱,上来可以组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结构。光线这样的公司则必须在内容的判断、生产以及营销方面的优势上,考虑怎么用互联网更好的改造。 

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从我们来判断,在线收费模式是一个趋势,这可能是未来整个电影产业和视频行业一个重要的变革拐点。

今天这个市场上面我们认为像电影和优秀的作品,理论上面来讲不应该是免费的,应该像影院一样,通过家庭的屏、电视的屏、移动的屏给到消费者。我们阿里也会在未来两个月推出我们的产品,天猫影院。这个产品的核心就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家庭影院,我们希望给到更多的用户最极致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我们不是免费的,我们要做收费院线。而且我相信这样一个平台会为未来整个电影产业带来更大的商业模式,也会给更多的内容商带来更好的商业的回报。

核心是我们认为,让家庭重新回到电视屏,需要极致的产品体验和优质的内容,这个巨大的前景将是中国电影行业真正走向未来很大的关键。
 
博纳集团总裁于冬:作为内容公司来讲,满足院线市场的需求之外,未来网络剧收费的模式,跟电影观众的高度黏合是一个重要趋势。网络剧跟电影观众是高度黏合的,看视频的这一代人,基本上是电影观众,所以未来可能博纳会跳过电视剧这个环节,直接做网络剧,因为现在视频给的版权价钱,独播剧的价钱或者定制的价钱远远高于电视台几颗星的一倍,甚至两倍的价格,这就为用电影化的手段打造网络剧、实现收费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我们非常有信心跟阿里、跟这些视频的巨头们共同打造网络平台的网络剧的收费。

趋势1:3000亿市场容量不是问题

于冬提到的几个预言:一年之内,全国的影院系统将快速兼并重组,36条院线最后将剩下不到20条。今年全国的荧幕数将突破30000张,到2017年时可以超过美国,超40000张荧幕的规模,这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两三千亿市场容量应该不是问题。

趋势2:中国未来有最大的在线院线,新的在线商业模式正在产生

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  刘春宁

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中国的中产阶级的人口已经突破三个亿,相当于美国全国的人口。中国的电影院,2014年接近1500多个屏幕,今年会突破2200个屏幕,我们也可以预测,到未来的五年至少有4000多个屏幕的电影院产生。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票房一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票房,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一个电影市场。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网民已经接近了6.5个亿,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高达5.5个亿,中国智能手机的用户5.6个亿,中国的手机用户有12.5个亿。可以说这些数据让整个的用户去接触内容的场景无限的扩大化。除了我们院线以外,我们还有无数的屏、无数的场景,包括我们有接近6亿的家庭用户,有接近六七亿的电视屏幕,所以这样我们整个的电影产业和整个以电影为核心的内容产业存在了巨大的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

    中国的电影市场应该会成为未来最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不仅有中国最大的票房市场,也会有中国未来最大的在线院线,网络院线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即将产生。

说回互联网会给电影业带来的创新,我觉得可以用“4+1”来总结:首先是投资融资的创新,娱乐宝推出至今筹集融资接近5.6亿,投资近20部电影,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精神;其次是互联网营销和传统发行的创新;第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是用户体验的创新。前面这四个创新都是围绕在“1”的周围,这个“1”就是好的内容。

互联网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但无论互联网再怎么变化,好作品、好内容永远是王道,没有好的作品,好的制作团队,互联网+只是个空架子。这个“1”是永远的真理。

  去年很有意思,我们在聊互联网众筹,突然说到给BAT打工,我当时就愣了。但今天不是互联网公司要颠覆谁,不管是谁,今天进入电影行业都要尊重消费者、尊重电影作品产生的过程。我们永远需要像光线、博纳这样优秀的电影公司,没有这些好的作品、好的制作团队、好的导演、演员、制片人,好的艺术创作,这个“互联网+”就是空架子。

趋势3:中国电影业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就会走完美国电影业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事实上,美国的电影公司比我们背负了更加沉重的传统的包袱,这一次到好莱坞,我去了非常红火的美国电影后期制作的区域,现在很多的后期制作公司已经搬出来了,那个地方显得有一点空空荡荡,但外面的树,我判断了一下,至少七八十年的历史。看中国电影公司门前的树大概就几年的历史。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现在是好莱坞电影公司最黄金的时期,事实上他们形成了很多传统的习惯,在我看来是非常原始和落后的,当然他们有先进的东西,比如说人才、工业流程以及对电影的管理规范,这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他们的电影非常的刻板和套路化,他们中小影片的标准实际上比我们的标准还要低,他们的大片花了那么多钱,这也是一个问题,他们花的钱太多了,一个影片动不动一亿五美金、两亿美金。我想以中国电影行业的效率和拼劲,如果给我们两亿美金制作一个影片,我们会做得比它更好。

我们没有什么好妄自菲薄的。现在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了对美国电影公司的影响。对中国的电影行业而言,我认为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能走完美国电影公司大概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卡西,编辑崔婧,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zzyyanan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