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港王峰:你这么淡定,创业能成功吗?
2015-12-09 12:36 王峰 学习社群 蓝港互动 斧子科技

从能做一款产品,到能够获得商业上成功,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有产品技术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视野和商业逻辑。

i黑马讯(叶静) 12月9日消息,由创业黑马集团举办的2015年创业社群大会今日继续在北京举行,今日关键词“学习社群”。蓝港互动CEO、斧子科技CEO王峰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王峰演讲节选(经i黑马编辑):

从金山、蓝港到斧子科技

主持人提到我新公司的名字——斧子,我的感觉是名字太难起了,不是因为我们要起一个很雷的名字,主要是水果被起光了,粗粮也被起光了。互联网时代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就是吸引眼球,名字、色彩、个性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元素,我们过去把它叫VI,但互联网的名字跟传统的公司名字非常不一样,传统的名字要特别古朴的,特别文雅,但是大众不好记忆,今天创业者起名字,首先要好记,一提到你马上就能想到。

我没有想讲太多东西,创业者都有自己的难处,成功没有范式,尽管从创业哲学、创业感受上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但这跟每个人的经历、视野甚至跟性格特质相关。

我主要谈几点,在谈之前先做一个小广告。我是8年前出来创业的,创业之前在金山做了10年。这10年里,我做过最早的金山词霸产品经理,金山后来的两个重要业务:杀毒软件和网络游戏,我前后是这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带了营销。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过去的10年里,确实做了很多积累。但当时我没有完全意识到我的人生跟创业相关,后来我仔细反思了一下,我的人生就是整个创业的人生,因为在金山工作的时候,是从几十个人做起来的,我说求总特别牛,后来才明白,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小公司给我们带来的锻炼超过我们过去在外企、大公司。

从这个角度看,我有幸在一个不断创业的公司里,打了10年工,而且担任了三个比较重要岗位的负责人,这为我日后出来以后融资、找人、验证商业模式积累了比较厚实的精神准备,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问题当年也遇到过,当年也觉得差点过不去。蓝港有一位创始人也是我原来在金山的同事,他说你知道当年我在金山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吗,他说我总怕公司倒闭。后来我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公司文化,让员工成天害怕公司倒闭,而且要努力工作,这就是创业的心态。

创业以后我发现,创业者每天的心态都是这样的。去年底我们在港交所上市,回想创业这8年,前10年比之又是毛毛雨。2007年创业的时候,我想过工具、社交,我的一位早期同事冯鑫做了暴风影音,还有很多同事做了电商。我当时认为游戏是继门户、搜索、社交以后的最大的能看见变现的模式,但是回看我们2007年做端游的时候,已经面临8大端游公司全上市的局面,也就是说市场留给你的空间、潜在机会没那么大了,要血拼才能成功。

我们进来以后发现市场在变,我们既要保持梦想,往前走时又不得不做每一步的适应,所以我们从端游、页游、手游,直到我们在移动业务大爆发后才把手游业务做到一年六七亿的收入,去年底香港上市。

在早期时,我觉得能赚钱,但是长不大,创业者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矛盾心理,去还是留,向左还是向右…太多问题。回头来讲,我在今年再下了一个决心,做了一个新的公司叫做斧子科技,想做电视游戏主机,也就是每个家庭可能真正需要的电视游戏机。原因在于互联网已经从PC、移动逐渐连接到TV,今天大家看到智能TV已经发布得越来越多了,家里的WIFI到处都有。当连网已经完全进入家庭的时候,影视、娱乐都是非常刚性的点。从这个点,我认为有机会成功做中国的家用游戏主机。有几点:

第一,硬件的本身,我认为游主机要遵循摩尔定律,有可能一年发布一代。

第二,内容尽可能的全球化,打通世界,移植到我的系统上。

第三,互联网产品一定有一些模式,比如说信息聚合、分享以及社群化,一定有很多深层运营的机会。

所以今年我拉了华为、微软、腾讯和过去认识的一些朋友一起做了这个公司斧子科技。

我的三点创业感受:视野、心态

我自己经历过职场、创业,公司上市,这一两年还跟蒋涛做了一个小基金(5亿人民币),所以我从三点分享一些我的创业感受:

1、视野

有人能做大,有人一辈子拼命也做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眼界,尤其是在全球化这个市场(这个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创始人、创始团队的视野、眼界才能决定格局。我们都说自己是产品经理,我也做过产品经理,看到好多创业者也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好多投资人也说我们就投产品经理,我说不要被这个蒙骗,其中还有很多逻辑问题。

从能做一款产品,到能够获得商业上成功,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太多人在做产品了,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但是日后能做成的那几个人,你看看他们的标签,给他们做一个集体画像,有产品技术功底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视野和商业逻辑,有没有一个比较高视野和比较完整的商业逻辑。否则做了一个产品,有不懂的投资人投了进来,几个月后没钱了或是挂掉了。

其实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还有无数的投资人要进来,这些人根本不懂你说的技术或者个性化的体验,更多的是听你的商业逻辑。所以我就想,如果你不能把做这件事的商业逻辑讲清楚的话,确实不容易成功。但是有没有例外吗?或许有。我们看Facebook的成功,你能看到他背后有一些东西在驱动,他的早期投资人很早就意识到这是能做大的事,给他的各种商业启迪都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相对来讲这比较偏门,自我狭隘的创始人不容易大成。过去我们很喜欢用一个词“标杆”,我觉得有一个好“标杆”永远没错。

2、心态

心态是什么样的?我自己不断创业,现在又在做一家创业公司,斧子科技已经120人了,我们第一轮融了6000万美金,我没有找其他投资人,都是蓝港早期的股东还有蓝港。

当我再次创业的时候,发现又回到了这样一个过程,既要有理想主义情怀,又要面对非常尴尬痛苦的脚下。我说在理想主义的前方与在现实主义的脚下中间,有道光,那道光能不能在心中照亮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乐观主义的心态,然后就在前行过程中是极度的惶恐。

很多创始人找我融资的时候,说你给我点钱,我们特牛,我一看都是高材生,跟他聊天特淡定,我说这么淡定能成功吗?这种状态太重要了。反而是说这哥们好像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你看他慌里慌张的,一问就是有压力,我说这可能是对的,你要看他内心的东西,如果他的方向对,他在打仗的状态,一切都可以理解。

我很感谢过去投我的邓锋,在我还没有完全讲清楚商业模式的时候,他就给我了2000万美金,没有这2000万美金,一定上不了市。我听过邓峰讲他创业,我才知道这么牛逼的人原来的经历也那么痛苦,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我觉得我要找这样的人投我。

所以我认为创业过程中无论你怎么乐天派,都会处在这种状态,把每一仗当成最后一仗打,这场不行就挂。虽然投资人鼓励你不要着急,用八年十年才能成功,但你自己不要那么淡定,十年以后都老了。所以一定程度来讲,你要想好长远的、曲折的路,但是每一步的过程是不是全力以赴了。我后来见到很多人,都不抗问。

3、带兵

我曾经帮人打工,在金山曾经想做高管,想做更大的事儿,金山也确实给了我很多事儿干。但当时是老板授予你当事业部总经理的,授予你当高级副总裁,是别人给予你的权力。有一天你创业时发现,是刘邦项羽,没有人授予你权利,你自己当老大。后来我见到很多创业团队,那个状态,几个创始人,温文尔雅、相敬如宾,看那个状态就知道,他们之间是请客吃饭,没有领袖。

我们投资创业很大程度看团队,但更别忘了看领袖,好的创业团队是有绝对领袖的团队,而不是我们团队履历都很棒,一问谁是老大,结果各管一块。我再问那听谁的,回答是我们一起商量。这样不行!一定要有一个领袖,有一个绝对负责的人,这样才能在每一仗时全力以赴。不然,创业不断试错,在试错过程当中又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形成一道命令,就推不动没戏。

早期我们看联想干得很成功,后来看到的是强调执行力;后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说我们很强调个性化、创意,那是表象、骗你的。你会看到他们开会开到黑夜,老大天天在屋里骂人,不骂人的老大怎么干?!不管你的创业团队有多么好的背景,记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过程很重要,日后才能形成每一仗都能打得很有进攻性。

有时候我也喜欢读一些杂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看。大家一讲历史就讲桃园三结义,我在屋里负责哭,你负责算计,似乎这就成功了,这个不行。你在屋里哭,肯定会挂的,见到投资人不能哭,见到兄弟们不能哭,还要告诉他们我们会成功,心里怎么难都不能讲,因为你是领袖,你得带着大家往前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刚才讲的团队固然重要,但是创业投资要看深,其实看的是领袖,我觉得投领袖比投团队更重要。

中国文化有很多要命的问题,那些在农耕经济时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一旦跑到现代工业社会,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发酵出一股酸臭味。古代有一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哪来的君子小人呢,创业这个过程当中要有团队要有领袖,这可能要比谈君子谈小人更重要。一旦开始创业,就要摆脱掉这些酸臭的习气。能干事的人自有一套气质。

以上说的都不对,创业主要靠命。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