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街众生相: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
2016-01-07 22:49 创业大街 中关村 咖啡

这条街和总-理喝过的那杯咖啡,几乎成为了中国2015年创业潮的代名词。咖啡烫了、凉了,还温着,也被一波波讨论、争辩个不停。

作为i黑马回眸2015系列的收官文章,我们站在黑马会小楼望向门外,想到这一年创业的潮起潮落,最后决定,出门去创业大街走上一走,喝杯咖啡,迎着冬日的阳光,聊聊这条街上创业者们的走和留。

这条街和总-理喝过的那杯咖啡,几乎成为了中国2015年创业潮的代名词。咖啡烫了、凉了,还温着,也被一波波讨论、争辩个不停。至于2015的温度变了多少,2016要怎么预报,不如跟我们去走走看,用眼、用心去判断。

闲话少说,正文开始。

自从去年5月7日总-理走了一趟中关村创业大街之后,这条由图书城改造而来的200米长的街道成了中国创业热潮中的一处圣地。过去的一个夏天,这条街的热度比天上的太阳还激烈。

然后冬天来了。

融资困难,大批创业公司倒闭……创业大街上的人没有以前那么熙熙攘攘了。随之而来的,一种声音就出现了: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

也有人说,不对,不是资本寒冬把人驱散了,是北京的雾霾和冬天的寒冷把人赶跑了一些。

不管是谁引出了这个话题,不如去创业大街走一遭看看,和街上的住户谈谈心。

创业大街上的明星“钉子户”

从中关村创业大街南门的牌楼下向北走大约30米,就到了涂金灿创办的家谱传记楼。身着浅灰色中式套装,53岁的涂金灿拿着一个茶杯坐到了i黑马面前。

“我们做的这个家谱树,就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它本身是很符合互联网的。”采访一开始,涂金灿就强调他创办的这家专门为人们写族谱和传记回忆录的家谱树公司身上的互联网属性。

但最初,许多人可不认为除了logo上的网状造型之外,这个写家谱的传统公司和互联网会有什么关系。

家谱树原本独占着这三层楼。2015年初,房东通知涂金灿这一年的房租要涨价,从以前的90万涨到280万,直翻3倍。不少想拿这块地儿做创业孵化器的人也涌进他的办公室,想让涂金灿把房子转租给他们。管理人员也不断催促涂金灿让他搬离创业大街,至少得拿出一部分办公空间也做个孵化器才符合创业大街的氛围。

毕竟,这个占了3层楼的家谱树看着就像是创业大街上的异类,离互联网太远。

曾投入了几百万做宣传的涂金灿坚决不搬。做家谱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不认识什么网站,涂金灿5年间在报纸杂志上做广告最醒目的就是挂在楼面上长32米、宽2.5米写有公司名称的牌匾。

涂金灿因为涨价过高没有和房东签订2015年的租房合同,房东也因此曾把门封了。在叫来警察之后,房东拿出租房合同涂金灿才发现,租给他房子的是二房东,原房东是北京外文书店。按照规定这栋房子是不能二次转租的,属于违规行为。涂金灿发现这点之后将二房东告到了法院。

至今法院还未宣判,双方进入僵持状态。但原本占了3层楼的家谱树,如今一楼和3楼分别入驻了两家创业孵化器,只剩下一楼一个二十多平米的小门脸和二楼的办公空间留给他们。那块长32米的大牌匾也被摘了下来换成缩小了6倍多的低调招牌。

涂金灿不得不妥协,把这门传统的手艺活儿往互联网上靠。在家谱树的宣传板上,原来的“百家姓”、“亲友圈”前面都被加上了“互联网+”,变成了“互联网+百家姓”和“互联网+亲友圈”被放在展牌的醒目位置。他也曾在二楼划出一部分空间自己搞了个孵化器,入驻了六个创业项目。但因为“不靠谱”,做了3个月之后,投入近20万的涂金灿关闭了这个孵化器。

被不快几乎压了一整年的涂金灿,没想到一篇报道让家谱树成了创业大街上的明星。

2015年10月,一篇《总-理你好,我是创业大街上修家谱的》报道在朋友圈不断转发,讲述了涂金灿在创业大街上的特异和挣扎。

此后,吉林卫视为涂金灿做了一个半小时的专题纪录片,央视《新闻调查》也用了7分钟介绍创业大街上的家谱店。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等媒体都加入了对家谱树的报道中。

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坚守在这里,并不是我们有那么大的预见性,但是形成了这样的客观效果,我们更要坚守。”涂金灿告诉i黑马记者。

把这些效果具体到家谱树的业绩上,涂金灿说,此前3层楼的时候一个月的营业收入在30万左右,如今只剩下一层楼了,业绩却增长到了40万。更多的人看到涂金灿的家谱树后找上门了要写传记、修家谱。

这家曾被互联网挤压的公司,如今又因互联网而大获得关注。

这一年的种种经历让涂金灿思想也变活泛了。半年多以前,他对互联网圈子里的事情还摸不着头脑,如今BAT、融资、烧钱、线上线下等等名词娓娓道来,甚至开始去考虑把公司互联网化,还专门找技术团队为家谱树做APP。

同时,涂金灿也像创业大街上的创业者一样,写了一份《家谱树寻根文化产业投资合作说明书》,开始寻求投资。

“我们现在找地方准备做百家姓,做文化书馆,开发一个传家宝的平台搞讲座,可以搞培训、搞论坛、再搞寻根,这个事业可以做的很大,这个事能做几百亿的产业,甚至可以拆分几个公司,最后上市。”涂金灿说。

但涂金灿在互联网化第一步上还是遇到了挫折。在技术团队做家谱树APP的一个月里,涂金灿的需求和技术人员的实施结果总对不上号,花了3万多块钱后,涂金灿认为这样做浪费钱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终止了这个项目。

“做这个不仅仅是投三万块钱,还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要磨合,搞出来不行又搞下一个,所以我又怕了。我们原来搞PC端的时候就投入五六十万结果失败了,当然还留下了几个网页型的网站。现在我们想外包,搞技术入股的形式。”初尝互联网的涂金灿心里有了个疙瘩。

但对于2016年,涂金灿仍然充满信心:“2016年我们公司在场地上还是会坚守,会通过舆论的支持、法庭的斗争和我们自己的智慧坚守场地;第二,我们要吸引投资,我们会把我们的卖点和互联网结合来吸引投资人;第三个方面是,我们本身也在做网络平台建设,符合这条街的业态,能成为一个既是传统文化行业,又成功跟互联网结合,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消费模式。”

大街上资历最老的车库咖啡

从家谱树沿创业大街往北走70米,左手二楼就是在这条街上开了五年的创业咖啡馆车库咖啡。推门进去,混杂了汗味和人体本身气味的空气迎面而来。这是独属于24小时营业的创业孵化器的味道,在这里点一杯咖啡,把笔记本连到从天花板垂下来的插线板上,就能待上一天。

在2011年创业大街还是海淀图书城的时候,车库咖啡就在这里开业了。至今5年的时间,桌椅已经显出破旧来,人流量在这个冬天却还是一如往常。

车库咖啡品牌管理CEO张大明告诉i黑马,创业大街的热闹和清冷,都没有影响到车库咖啡。每天300多人的客流量几年来一直稳定,其中有一半的人都是在车库咖啡固定办公的创业团队。

“去年开始说猪都能吹上天,但我觉得这么热也不健康,不是一个好现象。现在人们回归理性了,以前是过热,现在是冷,又赶上冬天到了,叠加到一起,所以很多人说创业咖啡凉了。但是我觉得这种论调并不好,是一个短视的行为。”张大明说,“可能很多人喜欢卖一个东西一夜之间获得融资,但是我觉得那不是创业创新,那是时代的衬托而已,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但是真的想自己做一个企业的话,不需要高调和热闹。那注定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

如果说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当前中国创业大潮的一个缩影的话,车库咖啡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个缩影。

魏清晨是车库咖啡“元老级”的创业者。自2011年车库咖啡开业,魏清晨的团队就在这里的桌子上面办公,一坐就是5年。

魏清晨的团队有钱,2015年7月拿到的6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到现在连四分之一都没有花完。他的项目是做一款情绪识别的软件,属于技术驱动型的创业公司,在国际和国内拿到了不少创业奖项。

“钱多有钱多的打法,钱少有钱少的打法。尤其是技术驱动型的创业公司,它并不是烧钱去做事情,而是把大量的钱用在研发上人员结构上。”这是魏清晨的花钱哲学,也是他至今还在车库咖啡大厅的咖啡桌上办公的原因。

张大明特别欣赏魏清晨,他说车库咖啡有一半是像魏清晨一样踏实做事的。但就像创业大街上拿着PPT找融资的创业者一样,车库咖啡里还有一些人也每天专注在聊想法谈融资上面。

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知道i黑马在找创业者采访时,主动聊起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这位从贵州来到创业大街的大妈边吃面包边向i黑马介绍,她有一套能够解决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价值很大,能为政-府和企业解决大问题,她来这里就是为了找投资人融资的。

i黑马问这项技术怎么解决生活污水,大妈伸手说“拿钱”。只有给钱才会说。而来到创业大街3个月时间里,她没有拿到钱,也少有人和她“谈项目”。四个塑料袋里装着她全部的家当,“里面有好多面包”。睡觉就花30元钱在车库咖啡的沙发上躺一晚。

另一位声音包含激情的女创业者也跟i黑马聊到自己的创业项目。她的创业项目要让人按小时入住五星级酒店,价格会便宜很多。她在向投资人介绍时对标的是估值250亿美元的Airbnb。

聊完接近凌晨1点,车库咖啡里只剩几个通宵写论文的大学生和那位贵州来的大妈。她们和i黑马一同出门,把一台苹果电脑放到外面的走廊里,要看两集《芈月传》才回去里面睡觉。

“我们没有能力去教创业者如何成功。不成功的话,其实可以审视下是不是自身有问题,不能全都奢求别人来帮你。”张大明说。

这是一条神奇的大街

我们从白天一路走到深夜,做家谱的还在做家谱,办公的团队还在办公,追梦的还在追梦。

下午3点的黑马会,一堆写满找人找钱找合作伙伴的A4纸中间有一张上面写着:寻看懂不用外力的蓄能发动机,达互信的战略伙伴。还是中英双语的。

下午6点的3W咖啡,一位打扮精致的中年男子向坐在对面的人喊道:“滴滴算个球啊!”他们的对话中,不断蹦出“阿里”、“万亿”、“重度垂直”等互联网常用词汇。

凌晨1点的车库咖啡走廊里,准备解决污水问题和对标市值250亿美元Airbnb的两位女创业者拿着苹果电脑在看《芈月传》。

咖啡还是那杯咖啡,有香气,有泡沫,有苦味。

领投会中国投资人中心(以下简称“领投会”)离车库咖啡不远,在3W咖啡对面。它算是创业大街上的新人,去年10月28日才开业,是家专门的投资人中心,不久前,刚刚把一笔创业扶持资金计划当做圣诞礼物送出去。在去年的“寒冬”论流行时入驻,但是CEO乔之东却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

因为,乔之东说,他接触过的创业者中比较普遍的三个问题,一直让他很头痛:

“一、很多创业者梦想很大,不能落地。不论创业者本身优秀与否,它都是很多创业者的通病或者共性。

二、很多创业是闭门造车。他没去看过市场,我们管他叫拍脑袋。

三、创业者最难把握的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改变。我倒觉得,创业者做无谓的坚持,是我们目前看到最大的问题。”

所以,当i黑马问这位选择在“寒冬”论流行时入驻的邻居的想法时,乔之东倒并不反感“寒冬”一说:“资本的热潮趋于平淡,反而会让很多创业者更冷静地思考究竟创业应该怎么做,或者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

所以,找上门来的创业项目少了么?乔之东说:“数量确实在下降。但是,下降不是坏事,降下去的是那种比较浮躁的项目,在质量上,反而让我们感觉,这个时候还能过来找融资的项目,质量普遍比前几个月要好得多。也是就是说,创业项目数量上的下降,并不代表好质量项目的下降,而是那种不靠谱的项目被挤出,这是一个好事。”

零点研究咨询董事长、飞马旅创始人袁岳在《我在大街喝着热咖啡》一文里写到:“这是一条神奇的大街,正像我们飞马旅的年轻同事说的,在这里工作一年好像过了另外一辈子,改头换面,天天更新。”

所以,走完一圈,我们也不想去考虑咖啡凉不凉,创业大街上的人少没少的问题了。毕竟,你来喝咖啡,或者不来,创业大街就在这里,变的只是走在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