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千万耗时4年,他做了一件99%的人不会做的事
2016-05-24 11:02 农业 情怀 风口

“现在很多投资农业的资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农业,缺乏农业情怀。”

假的!

这是4年来最令彭习华苦恼的字眼儿。被人不假思索的否定,让他觉得憋屈。

2012年,彭习华离开奋斗了15年的上海,回到了江西老家。一头扎进了“茅草高过人”的荒地——他张罗着要在这建一座有机农场。这个决定在他父母看来,“愚蠢至极”。

18岁那年,彭习华参加了第一份工作,在家乡当小学老师。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走出这个小村庄。而20年后,他又坚定了一条回乡的路。对于彭习华而言,29岁到39岁是奋斗与收获的10年。复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上海一家大型国企里蝉联7年的优秀员工,负责营销的中层主管。买房、买车,成家立业。

但十年如一日。他唯对家乡有特别的依恋。

八十年代,他随父亲割猪草、干农活,期盼丰收带来生活改善。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童年的记忆深入骨髓,土地的感情融入血液。

鄱湖晨晖创始人彭习华

回到家乡的彭习华,在山清水秀的鄱阳湖边,租赁田地、建立农场,取名“鄱湖晨晖”,开始搞起了有机种植和养殖循环农业。

4年时间,他建起了标准的生产流程和循环体系。“猪是圈养和散养结合,粪便通过大型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果蔬种植所需的有机肥,鸡全部散养在几百亩的山林中。黑土猪要饲养1年,鸡在林中自由觅食和追逐12个月,每只鸡一年产蛋不超过80枚。”彭习华说。

他希望自己的农产品,能像鄱阳湖清晨的阳光一样,给人带来安全与温暖。但他面临尴尬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

“我真心做事,但别人见了你的东西第一句话就说是假的,不假思索,”彭习华说,“信用体系还要慢慢建立,不能一蹴而就,但总要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建设前的种养基地

这就是人性

彭习华与母亲在饭桌上的一次对话,引起了他的思考。母亲告诉他:“你孩子胃口不好。是城里的东西不好吃,菜没菜味,肉没肉香。”自从他的孩子出生(2007年)以来,家庭食材的采购和吃饭成了最大的难题。

“其实为人父母,我们经常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们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变着戏法儿弄吃的,希望孩子能够胃口大开、营养充足。但往往期望与现实相差甚远,孩子吃饭问题成了诸多城市家庭长期存在的头疼问题。”

其中,饮食安全是最关键的因素。彭习华的妻子尤为在意。从怀孕开始,她每次买菜回来,都会将蔬菜反复浸泡,肉禽蛋也只能到超市采购所谓的“大品牌”。“太累了。”彭习华说。他希望能从源头去解决这个问题。

回家考察,彭习华的第一感触是:农村人都不愿意种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耕种人员呈现出了“青壮打工去、妇叟留下来”的局面。

“他们认为打工比种地赚钱更快更多。”彭习华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农业现状——农业生产已经完全被工业化和标准化,成为了一种规模供应的流水线模式。

他则要走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在工作出差期间,彭习华曾了解到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欧洲人对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信任——“超市里买的胡萝卜拆开包装直接吃”。

“什么叫幸福?人只有不设防的时候才最幸福。”“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吃?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了,社会把他们惯成了这样。”

最初,彭习华只是希望能够解决自己和身边朋友家庭的吃饭问题,“没想过要做这么大”。但当他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满脑子就都是食品安全问题了”。

有机证书

如今,鄱湖晨晖已经获得了80个产品的有机认证证书。依托环鄱阳湖区域良好生态环境,规划3000亩种养基地,产品结构包含有机和生态的黑毛土猪肉、林地散养土鸡、林地散养土鸡蛋和有机果蔬等,并实现农场到厨房的直送服务。其有机肉禽蛋产品主要面向孕、产、幼、弱等刚需人群,以及有健康意识与消费能力的人群。

彭习华创业源自于不安分,他认为,每一个创业者的不安分又都来源于有想法,如果还没做出行动只是因为条件尚未成熟。

“总有一天,你会去努力实现你心中萌动的想法。”“这就是你,这就是我,这就是人性。”

“我们做到了”

鄱湖晨晖模式逐步成型的背后,是农场一路走来“理应死一千回”的探索与坚持。

农场建设的前期投入高达5000万元。光早期的土壤净化和培育,成本就达到了几百万。彭习华不仅面临着资金的风险,还面临的运营经验缺乏带来的压力。其中,有经验不足导致用户质疑,还有产品运输和储藏不当造成的巨大损失。

“我们从未怀疑过自己或是放弃初心,”彭习华说,“我们有一千回都应该死掉了,过程中我们交了很多学费,但是初心一直没变。我相信只要出发点是正的,路径就不会歪倒哪里去。”

目前,仅依靠朋友圈的口碑推荐,鄱湖晨晖就卖出了400多万元的农产品。除了C端用户的购买外,还包括诸多企业,如韩后、茵曼、外教社、平安集团等。

早期由于产能不足,农场还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4年中秋节前后,鸡蛋供货出现了缺口,当时大家都很着急,有员工提议去外面采购,农场再做把关。被彭习华即刻否决。

“因为我们之前有承诺客户产品标准,如果不能兑现承诺,那就是欺诈了。”当时,彭习华亲自去给顾客解释产品暂时无法供应的原因。这一举动也让他们得到很多忠实拥趸。

建设后的种养基地

令彭习华印象最深的客户是一位来自浙江省国家生物实验室的博士。他曾对鄱湖晨晖的产品持怀疑态度,认为在当今鱼目混珠的环境里,能够沉下心来做产品的农业企业很少,大多是说得好做的差。为了印证他的判断,他对鄱湖晨晖的农产品进行了类似SGS标准的200多项检测。结果出来后,他在用户群内留言说,这家的东西(农产品)没有造假。

“当别人一开始不听你解释,就否认你产品的时候,你是最憋屈的。但现在我们做到了,我可以说我们做到全国99%的人没做的事情。”彭习华说。

“农业永远是风口”

农业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如今也受到了资本的追逐。

近几年,火热的生鲜电商们希望通过低价补贴引流,形成客户粘性,在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后,期待通过管理提升、增值服务等方式实现盈利。但这种消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农业实践上收效甚微,目前几乎没有很成功的案例。

“现在很多投资农业的资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农业,缺乏农业情怀。”彭习华毫不避讳地说,“资本所追逐的平台,只是在做农业的生意,而不是做农业。资本本身也是在寻求快速增值和套现的机会而已,似乎缺乏耐心和韬略。”

在彭习华看来,农产品首要属性是安全,这是不可折中的原则要求。快速引流和成长当然重要,但核心还是要做好品控,否则都是浮云。只做中间环节的平台,将会面临供应和售后两端的压力,导致的尴尬处境是:不补贴引流,无法快速成长;花钱搞促销,供应端不稳定,品控不到位,售后差评会如潮水般涌来,客户买一次怨一次,最终难以为继。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做好供应链”,彭习华说,“农产品质量掌握在谁手里,谁才能真正拥有生鲜电商这片蓝海的未来。”

彭习华计划在全国各地选址来复制鄱湖晨晖的生产模式,扩大规模,稳定供应。不仅如此,为了增加用户信任,他们通过溯源系统让用户清楚地知道产品的种养过程,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让用户参与到生产监督过程中来,用户只需登录APP,就可以随时看到农场劳作的场景。

曾有人质疑,在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里,去卖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能否走长远?彭习华认为,成熟的市场都是血流成河的,而不成熟的行业需要教育成本。“培育市场需要代价和耐心,未来5年肯定是健康产业爆发的5年。”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所以生意关键在于眼光。”

彭习华信奉这句话,更看好安全农产品的未来发展,“农业一直都在风口”。现在,他只需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