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走向线下?
2016-08-02 16:04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院 在线诊疗

互联网医疗走向线下,并非简单的流量变现,而是更深入地打开医院围墙,重塑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文|联基金

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我们认为会分为三个阶段:互联网连接医疗产业全要素的“连接的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质量的“优质的医疗”和医疗保险数据云端智能化管理的“可控的医疗”。

2016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第二阶段负重前行,其典型模式包括互联网医院、全科/专科诊所、第三方医疗服务中心等。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走向线下并非简单的线上流量线下变现,而是更深入地打开医院围墙,重塑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

这里我们梳理了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的线下探索实例,并与传统医疗模式对比,我们的对比框架里加入了“互联网属性、服务内容、诊疗流程、医生来源、获客渠道、支付手段、竞争壁垒”七大指标,最后用“可及性、质量、可负担性”三大传统医疗体系指标对比进一步揭示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院的典型代表是微医乌镇互联网医院和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前者是互联网医疗公司走向线下,后者是公立三甲医院走向线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医疗线上线下融合方向。

表一 互联网医院特性比较

与传统综合医院相比,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服务是线上门诊服务,其标志是电子处方和个人云病例。微医与浙大一院的差异主要在于线下转诊的合作医院范围,浙大一院更强烈趋向于自有医院和医联体内部转诊。

互联网医院诊疗流程上由此呈现出如下特点:

1)线上导诊及精准预约,实现分级诊疗,优化资源配置;

2)在线诊疗,客服地域限制及医院排队苦恼;

3)电子处方线上流转,实现医药分家,连接药店或药品配送公司实现送药上门的便利;

4)个人云病例,实现疾病全流程管理和电子病历线上流转便于转诊。与传统医院相比,整个门诊流程全部被重构,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医生来源上,微医可在全国范围内吸引医生多点执业方式线上开诊,而浙大一院和传统综合医院则更多依赖于自有全职医生。如果微医能够按照线上诊疗的特性,大范围高效组织全国医生资源精准匹配患者诊疗需求(这也是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核心目标),则可以在分级诊疗、精准治疗上给与患者最大的价值。

获客渠道、支付手段这两点上,互联网医院天然上更倚重于互联网。其分水岭在于医保线上支付的接入(类似于民营医院接入医保后才能保证就医人数),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其难点在于医保核算及控制,但互联网医疗背后的医药分开、云病例、诊疗全流程电子化等对于医保的下一步智能核算和控费有着更确切的价值。

竞争壁垒上,牌照目前都是基础资源,相对于浙大一院和传统医院的自有医生资源,微医的壁垒建立更依赖于其云平台的连接和组织能力,也是其最大的挑战。

我们再回归到医疗系统价值的三大指标来,看看互联网医院的价值所在。这里我们考察的是更大范围的医疗模式的“系统价值”,而不是单体医院的“个体价值”。

表二 互联网医院医疗系统价值比较

互联网医院很明显极大的扩展了医疗的可及性,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克服了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更进一步的未来配合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将更多目前只能在医院里完成的指标监测和检查项目释放出来,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会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医院对于质量的提高更多在于系统性价值,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云病例、分级诊疗、精准治疗等围绕患者而非医院的资源和流程重构。对于现阶段中国医疗体系来讲,互联网医院也有更现实的价值提升,如医师多点执业释放医生价值、医药分开以克服以药养医造成的过度医疗等。

可负担性是从医保及社会整体医疗支出费用角度考虑,如何更低成本地满足社会不断高涨的医疗需求。互联网医院可以在提高分诊效率、减少浪费性及过度性医疗、医保智能管理等方面在社会整体层面提高医疗可负担性。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向下延伸发展出来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是对现有医疗体系的一个有着巨大价值提升的变革。在原有公立医院封闭体系无法自生实现的医生自由执业、医疗数据云端化、医药分开等有利于整体医疗系统价值提升的要素都在不断破冰的过程。

新兴互联网公司从线上下延线下,传统公立三甲医院主动从线下上拥线上,虽有竞争,但都属于这一过程的硬币两面。差异化服务、核心竞争壁垒的塑造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线下互联网医院探索过程中长期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