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研:产能尚未过剩 韩系受阻国产迎良机
2016-08-17 19:30 新能源 电池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电池领域掌握领先技术才能屹立不倒,国产动力电池优秀企业应当把握当下机遇,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努力赶上韩国企业,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核心的当属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有很多种: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而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又是现在的主要路线。

要说动力电池行业现在有多火,看看A股的热门行业板块就知道了。近半年来最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当属锂电池板块,整体涨幅53.60%,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仅为11.44%

经过上半年这波热度后,下半年行业趋势如何?市场这么热,动力电池产能有没有过剩?且看小村投研一一道来。

1.韩系电池入市受阻

目前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国内60%左右的大型乘用车企业都选择了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作为供应商三星SDI的客户包括江淮、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其与安庆环新集团、西安高科集团在西安合资建立的动力电池工厂也于去年10月份正式竣工,年产动力电池数量足以装配4万辆纯电动汽车。LG化学在中国的客户包括上汽、长安、长城、东风、奇瑞等,它的南京工厂于2014年10月竣工,计划从2016年开始为在中国供应超过55万件电池产品。

然而,从2015年11月工信部发布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一批)开始,直到2016年6月份发布企业目录第四批,三星、LG等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始终未出现过,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上述电池项目已陷入停摆状态。

根据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后续文件,外资企业可以申请进入目录,只要满足相关的企业要求、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要求及售后服务要求即可,其中并无“开工时间满一年”等时间要求,具体申请流程与国内企业相同。韩系企业迟迟未能进入目录,各方都心知肚明是国家有意保护本土动力电池企业。

 

(第四批“目录”名单中清一色为国产企业,没有出现韩系电池厂,而第三季度即将公布的第五批“目录”预计还将如此。)

那么,选择韩系动力电池的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是否仍要对韩系动力电池进入目录抱有希望呢?笔者认为不能。虽然不至于达到有些人士预测的“韩系电池或将告别中国市场”的地步,但小村投研认为,韩系电池想要在今年进入目录仍是不太可能的。

2.国产电池机会来了

能否进入“目录”决定了使用这款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可否享受相关优惠与补贴政策,而在当前依靠政策推动的市场环境中,无法得到补贴意味着丧失竞争力。使用韩系动力电池的中国整车企业已经因为无法拿到补贴而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危机。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明智的车企已经开始做出调整,寻求优质国产动力电池企业进行合作。

例如,已有消息称江淮iEV6s因所用三星电池未能进入目录无法获得国家补贴,未来将改用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目前正在做匹配测试;原计划年底上市的上汽荣威eRX5因采用LG电池而无法获得补贴,将可能延迟上市,并且也考虑更换电池方案;原计划在中国市场引入新能源汽车的海外汽车巨头们(奔驰、通用、宝马等),也因三星、LG尚未入选电池目录的问题放慢了步伐。

 

然而汽车电池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每款车型的研发周期长达数年,更换电池更是需要新一轮的验证。部分相关汽车厂商虽已打算更换供应商或延迟推出新能源车型,还是会面临错过销售时机的风险。

韩系动力电池在市场上代表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国产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在“时间就是利润”的动力电池市场,此时对于国产电池是发力占领市场的最好时机。小村投研认为,优秀企业一方面可趁机承接从三星、LG转移的车企订单,另一方面更应当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满足国内大型车企的技术要求,把握这段竞争“空档”时期,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技术长久占领中国市场。

3.下游产业爆发引领动力电池需求增长

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电池驱动系统占比在40%-50%,而电池驱动系统的成本中大约80%是动力电池,因此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最核心的部分。作为动力电池的下游产业,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将直接带动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

中汽协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0万辆,虽然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共21.5万辆,仅占全年预测量的30.7%,但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基于每年三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期、增速比较等预测已经充分论证全年70万辆销量是非常有希望的。

 此外,据美国EV-obsession网站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2.3万台,同比增长135%,已经排名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美国的6.4万台;2016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排行前二十中,中国车企占九席。

以上事实及预测均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良好,这直接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

4.动力电池产能尚未过剩

据小村投研不完全统计,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宣布进入动力电池行业或扩张动力电池产能的企业远超20家,近三年的规划总投资金额已超700亿元、规划总产能(经换算)已超过80Gwh(包括三星SDI、LG化学)。此外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将达到60Gwh。

 

按照中汽协新能源汽车70万辆的销量预测,今年动力电池需求约40Gwh。小村投研认为,鉴于很大部分的扩产项目尚在建设中,即使建成也需要经过试产阶段和申报目录的过程,加之电池厂与整车厂商合作磨合周期长,并且上述规划产能数据为近三年的统计量,因此可以判断,今年动力电池产能尚无过剩风险但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产能继续扩张,则需提高警惕。

此外,最关键的是,尽管行业日益拥挤,但并非所有新增投入都能打造成为优质产能。目前真正能满足下游车企技术要求、进入主流车企供应名单的电池厂商仍只有十家左右,龙头电池企业产能依然供不应求。加之许多企业未能及时布局代表新方向的“三元电池”,也加剧了三元电池的供不应求局面。(注:动力电池有两个主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三元指镍钴锰或镍钴铝元素,由于三元材料单位重量下提供的能量远高于磷酸铁锂,所以三元电池是未来动力电池不争的方向。)

5.布局三元电池 掌握技术核心

综上,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理想销量,动力电池产能尚无过剩风险,现有的国产电池领先企业具有显著先发优势,尤其是早已布局三元动力电池的企业,已经成为第一批受益者,看好他们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电池领域掌握领先技术才能屹立不倒,国产动力电池优秀企业应当把握当下机遇,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努力赶上韩国企业,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