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估值下降,资本寒冬对独角兽们的影响还有哪些? 丨黑马荐文
2016-08-30 14:32 估值 资本寒冬 独角兽

回看 2016 年前两季度独角兽新增数量远低于 2015 年同期水平,融资超 1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文章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FellowData(ID:FellowData)

推荐人:黑马哥

推荐星级:☆☆☆

阅读时间:5分钟

推荐理由:自去年下半年始,资本寒冬的言论跃然纸上。在这场所谓资本寒冬下,除了公司估值下降,公司发展压力倍增,对独角兽公司的影响还有什么?这份Fellowdata的报告,或许可以给你更多的答案。

导语:上周日,知名天使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坦言今年投资人的出手速度明显比去年要慢很多,很多投资人都跑去度假,这可真是所谓的资本寒冬。在资本寒冬期间,除了估值下降外新增独角兽数量也受其影响。回看 2016 年前两季度独角兽新增数量远低于 2015 年同期水平,融资超 1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2016 年前两季新增独角兽数量远低于 2015 年水平

2016 年第二季度新增 7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虽然高于 2016 年第一季度的 5 家,但远远低于 2015 年中的独角兽新增速度。

尽管 2016 年第二季度全球投融资交易数量出现下滑,但 Uber、Snapchat 和滴滴出行等热门公司的巨额融资仍然撑起半边天。这些「十角兽」(即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公司)仍在继续寻找投资,不过许多投资人都在 2016 年第二季度抱着观望的态度。

信托基金、对冲基金以及通常专注于公开市场的其他跨界投资人(crossover investor),近来都变得格外谨慎。

在 2016 年第二季度「风投脉搏报告」(Venture Pulse Report)中,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和 CB Insights 追踪了当季全球投融资活动,探究了影响未来投融资市场走向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外界对创业公司估值的担忧、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的潜力等。

我们发现,估值在 10 亿美元及以上的私营公司新增数量在 2016 年第二季度出现了轻微的反弹,但依旧远远低于 2015 年中期每个季度两位数的独角兽新增速度。

2016 年第二季度,独角兽俱乐部的部分成员还遭受政府监管、裁员和估值下滑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虽然第二季度新增独角兽数量仅比前一个季度多出两家,但由于私募市场萎靡不振,导致获得风险投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私营公司数量连续两个季度低于 10 家,而 2015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新增独角兽数量均达到二十多家。

2016 年 Q2 北美新增独角兽数量有所反弹,亚洲欧洲持续低迷

2016 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区仅新增一家获风险投资的独角兽,不过第二季度有所反弹,新增 5 家独角兽企业,这其中包括 Human Longevity、Zoox 和 SMS Assist。2016 年第二季度,亚洲新增独角兽数量同比继续呈现滑坡趋势,而当季欧洲甚至没有诞生一家获风险投资的独角兽。

2016 年前两季度 1 亿美元以上大规模融资的公司数量持续下滑

2015 年,得益于跨界投资人、企业投资人和其他财力雄厚的投资人纷纷进入私募市场,并押注独角兽及其他创业公司,有许多私营科技公司获得了 1 亿美元以上的投资。2016 年,这种火热的态势大幅降温,2016 年第二季度北美地区只有 14 笔融资额超过 1 亿美元的交易,而 2015 年第三季度峰值时则高达 37 笔。在规模超 1 亿美元的融资交易方面,亚洲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了北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