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创业者,有人坚韧不拔,有人投机倒把
2017-02-20 10:41 创业者 创投

创业是勇敢者、聪慧者的游戏。最终成功成为企业家的那些创业者,无不有“坚韧、拼搏”的劲儿。

本文由IT桔子(微信ID:itjuzi521)授权i黑马发布。

连续创业者,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词。

他们在第一次创业失败\成功退出\被收购后,继续开启自己的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创业历程。

那些真正有技术、有能力而又坚韧不拔的连续创业者们在投资人眼里都是“宝”。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博士曾在《财经天下》的采访中对不同的创业者背景做了选择,他表示从好感度或者获投成功率来讲,排序应该是:连续创业者、大公司背景创业者、没有经验的初次创业者。

与李开复一样,对连续创业者颇有好感的投资人不少。

但另一方面,在双创浪潮里难免会出现一些“创业投机分子”,这些人在资本市场火热的时候也在不断的抛出故事和概念,用接连一个又一个的创业项目去见投资人,试图从热钱里分一杯羹。

在IT桔子的数据库中,我们将“创业经历”中关联的公司大于等于2的创业者做了筛选,并将他们定义为“连续创业者”。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IT桔子数据库收录的连续创业者数量为4817个,占比同时间内创业者总数的12.4%。

这其中有3654人有过两次创业经历,占了该群体的绝大多数;803人有过3次创业经历;创业5次及以上的人数大幅降低,约有112名创业者有过5次或5次以上的创业经历;而关联创业公司最多的一位创业者有过12次创业经历。

IT桔子将从这些连续创业者中找出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同一公司下的多个不同方向的产品,不断转型摸索

在有过5次以及以上的创业经历的人群中,较普遍的现象是他们在同一个注册公司下,在数年内多次转型,一些为同行业、同领域的模式转换,另外也不乏跨度较大的转型。

来自江苏的创业者穆某从2009年4月注册公司,创业做了一个基于LBS的网络位置服务平台,该公司无获投信息,且网站已无法打开。

之后在2011年8月,公司在LBS技术以及此前积累的数据基础上,做了“与周围的人分享藏书”的平台。彼时,移动互联网初兴,人们下载使用APP的习惯并没有大范围形成,这种平台用户颇难积累。

2012年5月,该公司继续转型,他们做了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应用,并带有一些“大众点评”的功能社区。随后公司继续开发了两款延伸产品,一款是帮助用户发现城市特色店铺的应用;另一款是帮助用户寻找藏书店,指导大家去哪里淘书的应用。

从这个案例可以摸索到这位连续创业者的两点信息:LBS定位技术背景、热爱书籍。他的创业无不是围绕这两点进行,但所切入的领域用户基数小、用户需求并不强烈,在时间上,抢了“先机”却显然是过于早了。

多次出手,到处成功

这些连续创业者中,有些人可以做到在不同的领域创办公司,而且都能做到“相对成功”。这种幸运的、超能力选手还是少见的。

“雕爷”孟醒可谓其中典范。2009年雕爷创办漂网科技,主打产品即为知名的阿芙精油,这款年轻的精油品牌迅速成为天猫销量第一的美妆店铺。2012年10月,雕爷牛腩开店,以“百万买得牛腩配方”的故事开始,这家“轻奢”品牌的餐厅迅速走红。另外雕爷还开了一家烤串店。

2014年里,雕爷几乎同时做了河狸家美甲和三体空气净化器。

目前河狸家已经成功融资到C轮,并将服务项目扩展到全品类的美妆上门服务平台。它同时是O2O泡沫里活下来的少数公司。而三体空气净化器从一开始的“去除车内雾霾”这一个点扩展为了现在的空气质量解决方案公司。

纵观雕爷的几家公司,一个典型的“套路”就是“单点、爆品突破”,再加上雕爷自身的营销能力,这几家公司均在初期能够迅速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至于是否都能做到如阿芙精油一般的品牌化,我们还得看后续发展。

失败过,再尝试,数次之后成了

创业是勇敢者、聪慧者的游戏。最终成功成为企业家的那些创业者,无不有“坚韧、拼搏”的劲儿。

第三种类型的连续创业者应该是投资者最为喜欢的那一类:他们往往有着不错的学历或大公司背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技能,此前有过创业经历,无论是成败,当他们要再次创业时,投资人都愿意付更多的钱在他们的新项目上。

张一鸣可以作为这类连续创业者的代表。由张一鸣创立或参与创立的公司共有5家,其中2家为其作为创始人创立。

从刚毕业便创办开发的“IAM协同办公系统”到作为酷讯的第一个工程师负责产品研发,再到参与了饭否的创办并经历饭否的关站。

在饭否被关闭时,投资人找上门来希望出资给张一鸣创立一家房产信息网站,于是2009年张一鸣创立“九九房”,解决人们的租房、买房问题,并成为当时房产类应用第一名。

2011年底张一鸣辞去九九房CEO职位,开始筹备今日头条。到现在今日头条以其庞大的用户量,已经成为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里不容忽视的应用之一。

我又有了一个Idea

在2016、2014创业热潮最巅峰时,很多人理解的创业甚至就是做一个APP,我们所收录到的连续创业者中,不少人即为此类“APP创业者”。

他们往往突然想到或者发现了一个小痛点,便带着无限兴奋迫不及待的找程序员开始做APP。而这类APP通常没有强壁垒,极其容易被抄袭和颠覆,更要命的是一些匆忙开工的APP根本没有经历过种子用户验证,老板们认为的需求很快被运营、推广人员退回来而尴尬收场。

创投市场热度在2015年下半年极速转向,并在整个2016里持续“寒冬”,各个壁垒较小的领域在经历了饱和、泡沫、破灭、倒闭之后,创业融资的门槛提升,这一类别的“连续创业者”快速消减。

连续创业者比初次创业者更容易成功吗?从概率上讲是的,毕竟初次创业者的人数基础太大。但暂时还没有数据证实,初次创业者一定不如连续创业者,也许等到这一批移动互联网公司上市(一个通俗的成功标准)的数量到达一定基数时,IT桔子可以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分析:第一次创业就可以做出可以IPO的公司的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