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研究点自己,少谈点“北京”!
2017-03-18 10:33 北漂 房价

指望房价大跌的,也有两个情况要重视。

本文系华商韬略(ID: hstl8888)授权i黑马发布

以北京为代表的房价问题又成了热点。一篇《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更是说的都是泪,看的也有无处话凄凉,但北京不相信眼泪,它也并不凄凉。

1

房价高成这样,接下来是涨还是跌?是舆论最关心的问题。消息面的观点泾渭分明,各有各的道理。

一种说法是还要大涨。

这主要是过去的事实在支撑,找不到道理,存在即道理。以北京为例,四环的房子涨到两、三万,大家就受不了,理性的开始不断算账,包括总理都出来说,房价不能再过快上涨与大涨。

但现在,五环的房子都是六、七万甚至更高了,房价还在涨,一路涨。铁的事实粉碎了很多曾经看跌的理性的心,纷纷向现实投降。

所以,放弃幻想,依然看涨。

还有一种说法是要大跌。

这是坚定的市场经济和产业理智派。比如,拿日本、美国的房地产和中国比,坚持从理性的供需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讨论。认定房子继续涨,经济会越来越糟糕,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房价一定会跌,甚至大跌,现在是最后的疯狂。

到底怎样,鬼知道。但有些东西值得参考。

认为要大涨的,应该好好想一下这个事情。

房价搞成这样的负能量已是显而易见,决策层也是清楚的。以北京为例,这几天流传的数据是,去年房价大涨,但从工业到文娱消费,很多行业的指标都是大幅下行,甚至历史性的下行。

这两年,关于实体经济有很多讨论,说税费、虚拟经济等等是伤害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应该说,这些都是皮外伤,真正把实体经济打成内伤甚至大出血的还是高房价,高房价促使了一些恶循环。

在北京,普通企业给到普通职员一万块薪水已是重负了,但拿到薪水的人如果家底不过硬,日子还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普通企业和普通职员是中流砥柱啊,中流砥柱都被房子困住了,后果就是生产的不能好好地生产,消费的不能好好地消费,生产消费都被掣肘了,还谈什么实体经济振兴。

指望房价大跌的,也有两个情况要重视。

第一个,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还是靠房地产的拉动力。房地产曾经给我们很多好处啊,从政府到民间都是。这个好处是让人上瘾的,要戒掉这个瘾,不容易。

第二个,日本、美国,以及真正市场化的供需在我们这边,其实是不太灵。如果灵,房价不会是这样。

我们的房地产是纯正的市场经济吗?不是。比如,我们的供应就一直是被非市场控制的。

这样的情况下,控盘的想要防止房价上涨比较困难。比如北京,很多人对房价高的怨言大,批评政府的责任。但政府也是一肚子苦水,城市负荷有限,人口不能大增,这就是意味着不能大举土地供应,但我们的需求很大,全国的购买力都来跑过来,结果呢,一路大涨。

房价的上涨难控制,但要防止房价下跌却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土地本身就比较稀缺的地方。减少供应就是了。

有人说,现在是控制土地供应,这个好控制,将来房子多了,怎么控制?控制得住吗?控制得住的。小时学过课文吧,说万恶的资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让牛奶跌价。说难听点,将来房子真要多了,拆掉老房子建中央公园,可以的吧。还有,如果全国有点钱的人依然这么不顾一切也要在北、上、深搞搞房,房子会多吗?

可以控制供应的,希望让房价跌,甚至大跌吗?不太现实。这里面,不光是政府舍不得土地财政的问题。

它不但涉及到金融、经济的系统性安全,还涉及到多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大家看到买不起房子的老百姓在抱怨房价高,也要看到很多甚至更多已经有房子的在害怕房价跌。

害怕跌的,应该是比抱怨涨的,力量还大。

当房子成为一个社会大问题,可能是这个社会本身出了问题。我们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政府到民间,房子都被放在了太重要的位置了。

2

大涨也没理由,大跌也没理由。是涨是跌,你也说不清。你到底要说哪样?

要说的是,房价,你我左右不了它,也越来越难判断它,与其去纠结,去被掣肘,去弄得心慌慌,不如好好面对它,接受它,最好是超越它!

首先是面对和接受,高房价地区的人要接受房子就是奢侈品,就是有钱人才能有这件事。不接受也不行,如果想要房子价格低,只能到其他地方去。

这样说,很残酷,但没有办法。

面对和接受之后,应该要超越它:人生的意义不应该只围绕房子,即便是房子,真正关键的也不是你买(卖)了是要涨价还是跌价,不是北京的房子怎样,而是你有怎样的能力,要怎样的生活,如何选择才更适合自己?

这个选择,应该与你的事业、生活,更长远有关,灵活、通盘考虑。灵活,通盘考虑能让你得到的,或许远远超过房子本身的意义。

我有两个朋友,前段时间做了一个交易,一个朋友把他的房子卖给了另外一个朋友。卖房的朋友生意很好做,坚信用这笔钱去做生意一定能跑赢未来房价的涨幅,买房的朋友手里有笔钱找不到什么自己有信心的事情,想来想去,再买套房吧。

你看,他们一个买,一个卖。如果只看房价,无论涨跌,都会有一个人要吃亏的。但他们一定会有人吃亏吗?从全局看,不一定。

因为,房子不是他们的唯一。卖房子即使卖了便宜,但或许拿到资金做成了远远超过房子增值收益的事情,就算是利息,也每年都有几十万的收益。买房子呢,就算房子买亏了,但或许他不买房子稀里糊涂去做个生意,最后亏到血本无归。

所以,关心政府和社会怎么对待与影响房价,别人家的房与价。不如关心自己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根本问题还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好了,什么时候买不到房子?发展不好,什么时候也都是没有立锥之地。

正如我一个朋友当年被人劝说买个北京户口,他回答:如果我有出息,没有北京户口又怎样?如果我没出息,有了北京户口又能怎样?

对比海外和中国,我有一个可能不客观但比较有意思的观察,我们大都爱管天下大事,替党和国家与社会操心。国内朋友,经常分享给我的是萨德、川普、南海等等大问题,海外的呢,比较关心个人,一些香港和台湾朋友,经常给我看的是,怎么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怎么理财,怎么生活,怎么规划自己事业和人生,他们更关心个体和方法论。

我们也应该多一点关心个体和方法论。对应《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来说,就是多研究点自己,少谈点“北京”。

很多人张口就是中国和中国人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回头跟他聊,他连自己优劣、机遇和挑战都搞不清。

这是不好的。

3

有人说,必须关注集体多于个体啊,个体的命运怎么能摆脱集体的命运。老生常谈的论调是,没有小家,哪有大家。这话有道理,但又有点没道理。

没道理在于,所谓的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具体来说都是个体的结局,但这些个体却都是来自集体。一个集体,有人成,有人败,有人哭,有人笑,可见,个体又是能超越集体的。

还有,你这么关注国家与社会,你确定你真的是能与国家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您是第几大?

关于个体和集体,我还有个极端的例子。

一个朋友有段时间特别背时,他说,要是今天地球爆炸就好了,人生马上没有烦恼。我说,你如果真这样想,可以啊,您不就是想一死了之了,地球不爆炸,也可以做到,何必不靠谱地指着大家垫背。他觉得有道理,貌似有点豁然开朗:对,其实还是活着好,那就好好活着吧。

前段时间有个谈论,说的是社会阶层固化,草根逆袭的通道即将关闭。我们一个同事写了文章,观点很好,说任何时候,奋斗都能改变命运,草根都有逆袭的机会。还举了一大堆例子,鼓舞人心。(点击阅读《中国社会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纯属胡说八道!》)

稿子我们发了,但我后来跟老迟讲,个体而言,草根逆袭的通道永远不会关闭,群体而言,的确是正在关闭了,现在不会再有那种蓝衣蓝库,一群一群地变成西服革履,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时代造福一批人的机会了。

这其中,关门的主力就是房地产。

悲观一点来说,一个有房的二代和一个无房的二代,现在差的已经不是奋斗,而可能是奋斗一辈子终于成了你的邻居,还有可能成不了。

但请注意我的用词,是悲观,可能,而不是一定。你怎么知道那个无房的二代不会是未来《福布斯》上的人?如果他能是,房子会是个什么问题?

如果集体通道已经关闭,个体更应该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自己的自强,而不是悲观于集体宿命主义。对于房价,也是这个道理。

不光是今天,过去其实也一样。

如果有人1999年用50万在北京买了两套房,那应该是赚大了。但我告诉您啊,同年,马化腾没用50万买房,用50万办了腾讯。你还觉得买房铁定最划算吗?那就是说,买房不如创业吗?也不是。我想,您身边就有一堆不这样认为的。

所以,还是关键在个人。

如果您被高房价围困,建议不被浮云遮望眼,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处理,而且能够超越它,别让它成为人生和生活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

最后还插播一段,说个可能招骂的感想。房价上涨,你我可能都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人。

前段时间有看一个新闻,一对年收入不到15万的小两口,卖掉双方父母在老家的房凑了三百来万搞首付,背上两、三万的月供,买了个600多万的房。背着这么一座大山,这小两口真是可怜。但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又是在助推高房价。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把房子看得太重要了!甚至有种人生全部为了一套房的沉重与悲壮。

房子真的有那么重要?没有这个房子,他们就不能用那么大一笔钱,去有更好的人生的吗?甚至先干点其他的,然后更轻松地有套房吗?

思路,应该更开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