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吐槽大会》和讨厌的咪蒙是一个套路
2017-03-21 13:35 吐槽大会 奇葩说

《吐槽大会》火了之后,会有更多急功近利的节目组模仿它的套路,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本文由PingWest品玩(微信ID:wepingwest)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 明宇小姐

1  《吐槽大会》红了,而且红得有些可怕。

被誉为网综标杆的《奇葩说》第三季24期总播放量为5亿,而《吐槽大会》自从1月初重新上线之后,前5期播放量破了6.2亿,仅曹云金专场单期的播放量就达到2亿。

这个王思聪投资的节目也毫不掩饰他们对“红”的渴望——当然,“红”是任何一个内容生产者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影视剧制作人希望多几个百亿播放量,综艺节目制作人希望1亿的播放量来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自媒体人希望能多来几个10w+。

梦想总是好的,只不过爆款不是想来就来。有些综艺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是红不了的,比如马东做《奇葩说》之前尝试的《汉字英雄》,节目制作够精良,内容也挑不出毛病——中规中矩到连让人坚持看完1小时的吸引力都没有,就更别说议论和吐槽了。这类综艺就好比自媒体里的综述稿,虽然你很费心思的找资料,并努力厘清前因后果整理成结构完整的文章,收获的阅读量还不到2000。嗯,是做到了足够好,可方向都选错了再好有什么用?

爆款内容一定天生带G点,分分钟能让你高潮。咪蒙在接受《GQ》杂志采访时谈及了“什么样的(文章)阅读量高”的问题:热点、金钱、性、暴力。《吐槽大会》具备这类标签,而且不止一个。

从选择的嘉宾来看,表情包界红人又极少在媒体发声的周杰和王琳、与郭德纲闹到满城风雨的曹云金、被鬼畜视频玩坏了的唐国强、长期遭受整容质疑的李小璐以及口碑不那么好的东北F4……无不带有热点的标签,就连主持人张绍刚也带有满满的“黑点”与“槽点”。

去年7月,《吐槽大会》第一期上线三天就遭遇变故了。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它就靠着“打飞机”“牛x”“口活儿”霸占了众多网络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的头条——节目组超想红的急功近利之心可见一斑。经历了半年的修整,重新上线的《吐槽大会》终于干净了,倒是延续了此前没有什么营养和干货的玩笑。

如今的《吐槽大会》,被称作中华田园版的《美国喜剧中心吐槽大会》,其实它更像《今晚80后脱口秀》与《奇葩说》的杂交。

如果看过开办了5年都不太红的《今晚80后脱口秀》,你一定对《吐槽大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者不那么红的嘉宾李诞、池子、王建国、史炎都是前者的主力。可为什么《今晚80后脱口秀》不红,《吐槽大会》就红了呢?看看《今晚80后脱口秀》讨论的“大女人当道”、“强迫症减肥”、“人在囧途那些事”以及《吐槽大会》吐槽的“鼻孔”周杰、“有发票”的曹云金大概就明白了。

相信《吐槽大会》的节目组一定没少看《奇葩说》,他们不仅花式广告念得溜,还要设置一个Talk King对标BB King,BB King还有钱拿,Talk King真不知道有卵用。

《奇葩说》除了花哨和表演之外,还有价值观的输出,《吐槽大会》除了G点还有啥?

2

如果用一个嘉宾代表《吐槽大会》的气质,池子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没上过大学的95后开创了“知识点”系列吐槽:谈及中国足球一定要说蹴鞠、说MC天佑是修铁路的(詹天佑)还要强调这是知识点。他提及的“知识点”还有永动机、意识流,最让人尴尬的是吐槽蔡国庆(《365个祝福》)每天都在祝福,每四年才休息一次——连逻辑都没搞明白就植入闰年,也只能算强行“知识点”了。

这样的“知识点”让我联想到了一个小学同学发来的一道题:来吧,天才们,据说高智商的人能看出来18个字。

正常人能数出12个字:立、日、十、口、儿、兄、音、早、克、章、草、古。距离“神人”只有两个字只差,其实很容易再找出来三个字……说出来你肯定很尴尬:一、二、三——这好像跟智商没有太大关系,不过抖抖机灵而已。机智的明宇小姐悄悄告诉你,其实可以找到19个字,然并卵……

喜欢池子的人觉得这样的“知识点”是节目组刻意营造反差带来的笑点,可是真的好笑吗?

《吐槽大会》就是这样一个节目:每个嘉宾都带着几个标签,剩下的就是围绕这个标签编段子以及冷笑话——李诞版的段子。比如,《今日说法》中的张绍刚和撒贝宁、瞿颖的年龄、交大的史炎以及曹云金,哦不,曹金。观众有了看网络段子的既视感:遇到像李诞这样节奏掌控好、表演到位以及玩得起的可以“哈哈哈”,遇到曹云金这样没有喜剧感的狂喷以及没有丝毫遮掩的洗白,也只能“呵呵呵”了。事实上,看《吐槽大会》“呵呵呵”的次数要远大于“哈哈哈”。

好在,段子手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放飞自我了。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尴尬地活在相声小品里。

3

在最新一期的《吐槽大会》,张绍刚已在为第二季招商了。可是,《吐槽大会》能够红多久?

这真是让人困扰的问题。从《中国好声音》到《爸爸去哪儿》、《奇葩说》,每一档爆红的综艺节目组都在为这个问题困扰。爆红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网友的新鲜感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审美疲劳——埋藏再深的套路,终究有被识破的那天。于是,《中国好声音》被调侃为故事里面插播音乐,《爸爸去哪儿》被湖南卫视套路成了明星农村做饭节目《向往的生活》。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红。对于如何持续的红,想必去年制造了8次朋友圈舆论热潮的咪蒙老师最有发言权。《致贱人》、《致low逼》、《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对“热点、金钱、性、暴力”把握的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咪蒙老师深谙碎片化阅读之道:观点和态度明晰到看一眼加粗的字体,就可以去留言区发表评论了,没有任何门槛——又是套路满满。

但是,躺着赚钱、能让实习生月薪赚到5万的咪蒙老师并没有收获太多好口碑,至少在媒体圈是这样。长期以来,咪蒙被称作毒鸡汤,微信公号“有个故事”近期在《咪蒙有病,世道无药》一文中对其进行了更准确的评价:

看咪蒙的文章,会让一些人正中命门,很痛,很爽,就像吸食高纯度的毒品,在某种情绪共鸣中,形成某种幻觉,或者某种放松。

鸡汤和哲学到底差了什么?读完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这本既像鸡汤,又像哲学的书之后,我困扰了很久。后来,明白了:鸡汤是挑逗了你的情绪,甚至让你找到某种优越感,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东西;哲学则深入骨子里,渗透到价值观中,在人生的抉择面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者一浅一深,当然浅的更容易被接受,大批量的粉丝意味着大规模的收入,舍此无他——所谓“穷得就剩钱了”。

《吐槽大会》和咪蒙一样善于挑逗受众,用没有门槛的浅文化迅速积累粉丝,过不了多久你就不知道它们曾经说过什么了。幸运的是,《吐槽大会》只会让你笑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看碎片化的段子,就当成放松也没什么不好,也不必苛求太多。

想必,《吐槽大会》火了之后,会有更多急功近利的节目组模仿它的套路,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这美好的愿望,在综艺节目的世界里太难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