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启资本黄榆镔:“智能+动能”,机器人投资黄金时代来临
2017-04-18 10:29 人工智能 云启资本 投资

人工智能领域就是技术驱动的,它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技术驱动的创新。

黄榆镔是原GGV合伙人,也是投资界的一员“老将”了。自2000年起,他就开启了自己的投资生涯,先后参与投资并成功上市的项目有兆日科技、超力高科、梅花集团以及荣庆集团等。2014年,他和前IDG合伙人毛丞宇一起创办了云启资本。现在,黄榆镔主要关注人工智能、企业级服务、智能硬件等领域。

现在,云启资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先后投资了擎朗科技、Robby等机器人公司,以及智能环保电池和动力系统项目Immotor。在黄榆镔看来,“智能+动能”的机器人黄金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近期,黄榆镔接受了黑智(ID:VR-2014)的专访,在其中,他详谈了云启资本的“一条线”投资布局,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创业项目发展的看法。“人工智能领域就是技术驱动的,它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技术驱动的创新。”他说。“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壁垒,是一家公司能够长远走下去的支柱。”

云启的“一条线”投资布局

通常我们投资之前的习惯是,先去对市场做深度分析,看清了这个方向以后,再做系统的布局。

云启资本投资的从企业级服务到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型的创业项目,其实覆盖领域是很广泛的。云计算领域,在基础架构的IaaS层,我们投资了云英CloudIn,还有CDN的云化项目;再到PaaS,比如说基于docker的平台,我们也投了两个项目;在AI领域,我们投资了通用机器人平台擎朗科技,生产在室内自动行驶的服务机器人,以及两个MIT的高材生创办的送货机器人Robby,我们还投了Immotor,它研发的电池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动能。

我们投资的面可以说是非常广的,但实际上,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系统布局的投资逻辑之上。

这是一条线。在之前,我们主要投资了先进制造业相关的硬件项目。而硬件和计算机相结合,当硬件加上了无线,加上了WiFi,加上蓝牙或传感器,它就转化成了智能硬件产品。之后我们投了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相关项目,而它们,就是智能化的代表。有了智能,还需要动能,进而,我们的投资方向会关注电池、电机、机械臂等相关项目。而当“智能+动能”,就可以产生出下一代机器人。

这样做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资源,可以和我们的所有创业公司共享。在这个产业链条之内,每个公司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有一个团队在计算机视觉、在自动驾驶领域有能力,而我们可以把和电池、机械臂等相关的项目推荐给他们,去对接、去沟通。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进行对接。上市公司会希望关注创业公司在做什么,创业项目也会需要了解已上市公司的市场需求。而我们,就是中间这个信息的平台。

在我看来,一个项目,公司本身要有市场前景,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也能在我们系统的投资组合里产生合作的机会,这是最好的选择。

云启投资的Immotor,我觉得它是很有前景的项目。现在不管是做电瓶车,还是机器人,或者是做智能汽车、电动汽车,都对同样的零部件有需求,那就是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专业的公司,把它做得更好,用更高的产量分摊研发成本,实现成本降低,提高性能的性价比,给客户带来价值。现在,Immotor就与云启投资的另一家服务机器人公司在谈合作,为其机器人提供超级电池。

对我投资的创业团队,我也总会去推动他们。如果你和他们问我怎么样,我总觉得他们会说:“坏人,我一点都不喜欢他”(笑)。我会和他们花很长时间,去做头脑风暴。项目应该向哪个方向去?我会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也许有的问题是合理的,也许有的问题就是不合理的。我对项目管得实际上不多,因为我不会去过问公司的管理细节,但我会关心公司的发展策略和方向。我认为,一个对的战略,对一家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会花时间和创始人、和团队去讨论这件事。如果战略对了、执行力又够的话,这家公司,就会杀出一条活路。不过我怕他们会骂我的,觉得我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我喜欢投底层技术这一块。现在在国内,投这块的人特别少,懂的人更少,但这也让这个领域估值的要求会比较合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在国内这是需要推动的一块。之前,大家都愿意去投商业模式驱动的项目,而不是技术驱动。我更愿意去看一些比较独特的东西。

技术型创业项目发展需要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技术是需要沉淀的,需要时间去研发,可能没有爆发性。但我们有耐心,我愿意去支持新的技术。

2003年,我投资了瑞声科技(AAC),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它已经是百亿美金级的一家上市公司(黑智注:瑞声科技作为电声元器件制造商,一直是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厂商的主要供应商,也是苹果新一代FORCE TOUCH技术的核心供应商)。我觉得一家公司要做的长久的话,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通过砸钱、做市场行为去推动销量,那是短时间内可行,可一家公司如果要长期走下去、深入行业的话,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壁垒

iPhone6和之前的iPhone产品不同,瑞声科技的触觉反馈马达是一种更为智能的振动马达,会根据不同场景提供不同的振感反馈。苹果去年推出来,我相信国内的手机5年内也会配备它。苹果做了双镜头,5年内其他的手机厂商也不止一家会有双镜头。或者说这些零部件,我能帮你节省20%的成本,谁还会不用?我和瑞声聊这件事的时候还是2011年左右,研发了四五年后产品才终于出来,但是苹果手机的出货量,一下子就让这件事变得很可观。

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对变现考虑太多。我们当然也希望赚钱快,但我真的觉得,一家公司,没有六七年时间的,是很难做到上市的程度的,你必须要沉淀你的技术、沉淀你的客户、沉淀你的品牌,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尤其是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比如说自动驾驶,没有5-10年的时间,这个市场是起不来的。如果你跳进去投了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就不要只给它三年时间。

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的投资机会

现在走向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有不止一个值得投资的方向。例如无人驾驶,除了汽车上的自动驾驶,也有室内的——比如服务机器人,它需要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也是实现了所谓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个非常大的领域,除了解决方案之外,其中利用的传感器、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这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AR/VR在其中也有很大机会。以及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等零部件的制造,在其中都有很多的投资机会。

可以想一下,机器人还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扫地机器人,现在可以加上感应器,能够有序地扫地,它是可见的已经起来的一个市场,我预计至少应该有百万级以上的量级。无人机也开始加入了智能技术,越来越聪明,提高了各种能力,在国内,大疆等无人机公司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怎么样加上更多的感应器,让无人机飞得更加稳定,我觉得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教育和玩具型的机器人,随后也应该会发展起来。室内服务机器人,以及室外短距离行走机器人,也是我看好的方向。现在软件这方面,图像识别等技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将来它们比拼的就是数据量和模型的比拼,而非算法,因此我认为,它们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应用场景让它们去发挥。而上述这些,都将是未来有潜力的大领域。

人工智能和行业的结合,我认为,机器在取代劳力密集型的工作上面,会发展特别快。现在也有很多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如股票买卖,因为它需要追求速度。

在我们看这些的时候,其中不妨借鉴下亚马逊的ECHO。国内很多人看机器人,认为它就要有人形;并且国内的机器人喜欢有很多功能,功能全,但都做不到极致。ECHO只是音箱,它没有头和眼睛、四肢,也不会行走,但是它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它最成功之处,我认为,在于它是一个自带数据的机器人。它能够收集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不断自我学习。

AI创业不妨采用“大疆打法”

国内的人工智能创业项目,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产品没有特别的亮点,功能很多,但缺乏差异化。现在,大家把注意力很多放在压低成本上,但我认为从长期来讲,这并不是非常好的策略。在AI领域创业,需要的研发费用是比较高的。我理解创业者的“省吃俭用”,一代产品不赚钱,下一代产品怎么去研发?但是下一代产品出来时,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你有没有拉开你和竞争者的距离?

我想鼓励创业者们,互联网创业的打法,是低价获取流量和用户,这是一种方式;但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比如高价产品,高毛利,集中基金研发下一代产品。我把这种方式叫做“大疆打法”,大疆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学习它的运营模式。

我投资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会更关注团队的技术能力、他们最突出的亮点在哪里。这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技术型创业者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在商业思维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但怎么讲,很多人可能之前都是在做研究,那么在商业上可能会有所缺乏,但我相信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应该也可以做得很好。人工智能创业,到最后,还是你的专业领域最重要。如果你没有技术积累,要做深度学习,这是非常困难的。

人工智能领域就是技术驱动的,它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技术驱动的创新。

人工智能在这几年,突然间就热了起来,很多人跳进来,也有很多公司的估值,会出现超高的状态。但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市场也会回归理性。每个领域都是会有这段大家“交学费”的过程,在我看来,可能再过6个月,也有很多人会跳出去,也许那时,投资的最好时间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