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大疆无人机,想成为巨头依旧困难重重
2017-05-01 20:30 大疆 华为

作为国内被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我们除了一致的赞美,更需要让大疆保持警钟长鸣。

本文系歪思妙想(neihanggaoxiao)对i黑马投稿,作者歪道道。

一个企业走出国门,素来是被推崇为弘扬国威的大事,而这种爱国情怀夹杂在用户的消费理念中,更容易形成对该企业或者产品的良好信誉,因而他们多数都乐见其成,又或推波助澜。其实,这和明星人设定位的道理一致,看似无形,却总能俘获一部分粉丝的追捧,不过同样地,也会面临人设崩塌的风险。

比如近日因闪存门和疏油层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华为,虽然原本是产品纠纷的问题,可无论是华为拒不道歉的态度还是产品配置的选择,都违背了消费者对一个蕴含国家自豪情感的民族品牌的期待,所以这件事才会在舆论焦点下被放大。

对于同样被誉为国产骄傲的大疆来讲,或许这也算是个警示,但是大疆未来遭遇的不确定性风险,显然不单单是产品性能和情怀的冲突,而将会是整个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限制,尤其是目前已经面临增长天花板的现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光环下的大疆了。

市场份额不能代表技术优势,大疆离成为巨头尚远

大疆从2012年开启消费级无人机的时代之后,仅过4年就已经占据全球绝对领先地位,这点放置任何一个公司之上都是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很难实现的成就。不过大疆之所以被推崇为民族品牌,主要还是在于两点:

其一,无人机的科技属性极其符合国人对技术强国的期盼,尤其是飞控系统、云台、计算机视觉技术等专业名词,更使得消费级无人机急速高端化,而大疆自然而热就被认为是我国技术增强的一大例证。

其二,大疆的市场地位确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接近7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国外品牌彻底被击败,难有翻身之地,而大疆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这个称号足以成为炫耀的资本。

表面上看,这种逻辑有理有据,大疆也确实是国内少有的、能在某个科技消费品行业稳固市场地位的企业之一,可是过度的情感崇拜越发表现得缺少理智,而国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不成熟也加剧了对大疆的盲目自信。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华为曾表示只可批评不可捧杀,对大疆来说也是一样。

针对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含量和大疆真正的技术实力,首先要明白一点,大疆的强大或许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摘掉了我国工业制造中产品组装的帽子,因为从大疆开始制造第一架无人机开始,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门槛其实就已经在下降,这得益于上游的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被其他厂商逐渐解决。比如德国MK、美国APM、PX4、MWC等公司带头对自己的无人机飞控系统进行了开源,而这些开源飞控平台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无人机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大疆则是在平台之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了自己差异化的产品性能。

再者,无人机芯片仍然被控制在高通、英特尔等巨头手中,前者推出的“高通骁龙解决方案” ,被用作无人机的主要控制系统,后者推出了两款具有强大的图形运算能力的芯片组,能提高无人机的视觉识别应用,而无人机生产商不仅没有能力研发出性能更好的芯片,而且很多根本没有这种自主意识,仅是停留在组装厂的层面。

至于无人机的技术门槛降低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某些科技产品的发烧友能从网上购买到动力系统、软件系统和摄像系统,然后组装成较为简单的消费级无人机。仅从这点来看,其实大疆能够崛起的原因并不是它的技术在当时有多么前沿,而是它抓住了消费级无人机成长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在市场尚未成型的时候,通过一款性能不错的产品正式定义了无人机在普通消费层面的概念。

当然随着公司实力增强和技术积累,现在大疆在无人机的某些技术方面已经做到了顶尖水平,比如视频传输、定点悬停技术和避障技术等等,不过这并没有说明大疆掌控了无人机行业的最高技术,而所谓技术强国的梦想期待难以顺理成章地落在大疆身上。

另一方面,大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确实令很多公司望尘莫及,可换个角度来讲,70%的绝对地位仅仅只是带来近100亿美元的估值,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价值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畅想一下,如果哪个智能手机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0%,哪个汽车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0%,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早就应该突破千亿美元的市值了,而现在大疆的市值恰恰说明,这一消费品本质上属于低频产品,远不可能触及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我国,飞入寻常百姓家几乎并无可能,因而大疆离真正的巨头还很远。

消费级无人机将成大疆的牢笼,在未来几年进入瓶颈期

从某种程度上,大疆的最大贡献其实是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这个商业概念,把无人机的应用降低为普通消费,不仅使这条商业化之路更为成熟,而且给航拍、娱乐带来了最直接的效用,不过从目前的行业现状和大疆的处境来看,消费级也极有可能成为困住大疆的牢笼,限制其未来发展。

信息产业的70-20-10规律中讲到,占据百分之六七十市场的主导者虽然可以凭借制定规则,而长久保持市场地位,可是最高扩张到80%左右也就基本到达极限,也就说一个企业即使再强,也会面临增长天花板,而这个时候也意味着在该领域很难再有长足发展的空间了,除非行业本身有了质的突破。

数据显示,在北美售价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占据了66%的份额,在售价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市场,大疆占据了67%的份额;而国内市场上,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6年3月-6月主流消费级无人机销量份额统计,1500-3499元入门级价位产品上,大疆销量占比达到93%,3500-6499元价位,大疆销量占比达87%,6500-9000元价位,大疆销量占到96%。

仅仅四五年左右,大疆已经成为消费级市场的龙头老大,对于一个没有被资本捧红、脚踏实地进行产品研究的公司来讲,难得可贵,不过还是要看到这种趋势背后的危机,一方面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如何达到份额的极限又或者怎样突破增长的天花板。

再者,从宏观角度来讲,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限制同样是大疆的困局,这点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

其一,单点技术难以突破,消费级无人机的制造更像是工业流程,而非精尖技术塑造的高端产业,就像某媒体分析的那样,所有的技术关键点得到下一轮突破之前,无人机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整合供应链、探索商业模式的生意。

比如目前最受限制的续航能力,即使是大疆,最高维持纪律也仅在28分钟,无论是对专业的航拍还是娱乐,都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可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世界性的能源问题,除了等待电池能源研究出现重大突破,别无他法。

还有目前所谓的避障技术其实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解决方案仅限于实验室验证阶段,如激光雷达避障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虽说可以辅助无人机自动躲避高压线、寻找着陆范围、自动在异常气候条件下修正飞行路线,可是这些技术本身都没有太大突破,又何谈应用于无人机。

总之,关键技术点都要倚仗专门的技术公司实现,目前无人机厂商所能做的只是在次要技术点上尽善尽美,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大疆未来的成长速度。

其二,消费级无人机的增值服务空间不大,直接导致可扩展的产业链很短,商业价值可能会越发减小。最近无人机快递、无人机商演甚至是竞技都在相关企业的推动下,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实际上大多数只是个商业噱头,这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商业化模式还有待探索,更是印证了消费级无人机应用场景的诸多限制。而且从这些应用场景也可以看出,所能波及的用户群体几乎都是小众的,实难大规模转化为商业价值。

总而言之,如果关键技术长时间没有突破,商业化道路难以拓展,而仅靠销售硬件带来的增长越发缓慢,大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进入瓶颈期。

 

消费级进入工业级并无技术衔接性,大疆从零开始前景难料

MG-1、MG-1S以及近日大疆宣布与千寻位置合作推出的MG-1S RTK版方案,已经说明大疆开始着力探究进入工业级无人机的可能,可是消费级到工业级的跨越,可以说并没有顺其自然的衔接性,甚至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工业级的技术门槛,即使是大疆,也基本上等同于从零开始,那大疆进入工业级到底能有多少几率会成功呢?

进军工业级,理论上算是方向性的正确,这不仅是因为工业级具备远大于消费级的应用范围和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只有工业级才会形成真正的技术壁垒,占据无人机行业的绝对优势。不过如果大疆真的想在工业级领域有一番作为,以突破消费级的市场限制,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仅谈技术,大疆之所以选择农林植保作为进入工业级的开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个应用所需求的技术,相比救灾、测绘、勘探等领域相对较低,而使用范围却相对较广。但是即使如此,大疆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将原来擅长的技术适用于工业级。

比如,无人机喷洒非常讲究精准性,这就要求飞控系统不仅稳定,而且要配合基站进行高精度的作业,这也是大疆借助千寻位置定位服务的原因。再者药剂应当与整机和喷洒装置相匹配,很多通用药剂并不一定适用于植保无人机,需要研发专用的飞防药剂,而喷洒装置是植保无人机的关键构成,很多公司容易忽略。

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级应用对无人机的要求既繁琐又专业,而大疆原本在消费级拥有的技术优势很可能没有太大的协助作用,就连最基础的动力系统都要重新考虑续航时间和负载能力等因素。

另外更重要的是,无人机一开始适用于军事领域,其技术是随着军事用途转为非军事用途,才逐渐向民用领域外溢,这就说明无人机的顶尖核心技术其实都掌握在军工领域,民营公司在国内几乎难以企及。

当然不谈现在的技术限制,大疆相比其他要进入工业级应用的无机机公司,依旧存在巨大优势。一方面消费级市场份额稳固,能为其带来持续稳定的研发资金,尤其是大疆的毛利润占有率比例惊人,超过90%,这更说明了大疆在消费级层面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大疆从创立之初就带有创始人的技术基因,研发氛围浓厚,机动灵活,对这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视,如果专注于工业级的技术研究,也有可能在某方面获得突破。

但这也意味着,如果连大疆都无法成功进军工业无人机的话,无人机市场可能将会被一直抑制消费级领域。

基本上,每个公司创立之初就希望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巨人,并渴望这种地位和影响力长久延续下去,如果说按照志在百年来算的话,那么大疆其实还处于未成年阶段,而且过刚易折、物极必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也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作为国内被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我们除了一致的赞美,更需要让大疆保持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