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是模式创新,我看到的是常识颠覆
2017-06-21 15:28 模式创新 常识颠覆

我们不忘初心、我们永葆好奇,我们期待在常识被颠覆的过程中,发现即将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

来源 | 金沙江创投(ID:GSR-Ventures)

 整理 | 刘佳 

曾看过知乎的一个讨论,“世界在发生哪些惊人的改变”。说到惊人,莫过于常识被颠覆。我们所说的五年一代沟,常常是源于常识的颠覆。

20年前,国内的媒体上曾经流行过“互联网生存大赛”,看谁可以在只依靠互联网维持生存足够长的时间。回顾当时的报道,有的媒体居然称宅在家里的人为“当代鲁滨逊”,还有参赛者对着电脑挨饿,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大笑话。

20年间,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 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改变了数以亿计中国人的生活。20年前,没有人能想到可以在手机上买生鲜,海淘商品,甚至买车买房;15年前,没有人能想到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也只要5个小时;5年前,没有人能想到可以不带一分钱一张卡,吃吃逛逛毫无压力;2年前,也没有人能想到可以不用买自行车,在路边随便牵一辆车随骑随放。

在中国互联网过去的20年里,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数不清的模式创新诞生,模式创新又带来了数不清的常识颠覆,常识颠覆又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的加速演化。

科技已经不仅仅是工具,模式也不仅仅是载体,进步的科技遇到对的模式,共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常识颠覆和社会演进的基础。

对于物权认知的颠覆

随着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技术进步与规模提升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共享经济的出现让大部分人不再需要拥有商品的所有权,更大程度了提高了商品的流转效率和利用率,节约了社会成本,也降低了人们为所有权而付出的额外成本。随着airbnb(房屋)、ofo(单车)、衣二三(服装)、小电(充电宝)等共享经济领域创业公司迅速成长,消费者对于占有与使用有了新的认知。这些公司的高速发展也说明了消费者是能够很快接受这样经济、有效的新模式。这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正是新生代消费者物权认知的颠覆。

对于生活方式认知的颠覆

站在个体角度来看,涉及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的变革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然而,我们把时间拉长,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代际之间关于生活方式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的颠覆。20年前,对大部分人而言,就连下馆子都是个很低频的消费行为;而现在,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下厨, 靠外卖平台就能不出门解决三餐。这不仅仅是怎么“吃”的可选项丰富了;而是“叫个外卖”已经成为潜意识里的第一选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滴滴一下”成为出门前的第一个步骤,他可能都不会有机会知道原来出租车是需要在路边扬招的。在今天,生活方式依旧沿着满足人类越来越“懒”的需求在变革中——这个赛道上,依旧有机会诞生颠覆人们常识认知的伟大公司。

对于工作方式认知的颠覆

在50后、60后们的眼中,“毕业包分配,组织管工作”。而今天,人们对于工作方式认知的颠覆不仅仅在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劳动者可以自由“跳槽”、可以自主创业,个体对于是不是要到公司工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认知颠覆——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涌现。滴滴平台上的快车司机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匹配效率的提升,工作已经越来越回归到劳动者以自己的时间换取劳动报酬的本质上。

对于社交关系认知的颠覆

95后,00后都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孤独,更追求个性,也更把网络看做是一个平行世界。很多人有网上的朋友,而不需要在现实中见面,不需要现实中的身份认知和投射。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场景中才能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现在通过网络也可以轻松建立。最近学到一个词,叫“奔现”,指在网络中认识的两个人由虚拟走向现实发展。而现在很多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建立稳固的社交关系的00后们,是“奔现”的坚定抵制者。

从90年代末的“互联网生存大赛”到今天,历经20年,已经没有人能够挣脱这张看不见的网,我觉得倒是可以办一场“无互联网生存大赛”。

20年足够发生太多的颠覆与变革,20年后,我的孩子已经成年,他的世界和世界观注定和我的完全不同。站在现在,开开脑洞,想想我成年的孩子所生活的世界,面对这些很有可能发生的颠覆,我既激动又恐惧。

信息展现形式发生变革

曾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纸质到电子屏幕,再到随身携带的手机普及的过程。而到20年后,在那并不遥远的将来,世界的信息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与抵达呢?虚拟现实是我们现在可以预见的信息载体之一,甚至有可能跳过所有外在实物介质,直接与脑电波相连相通。

传统教育不复存在

曾经,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学校里的同学水平参差不齐,却不得不接受统一的教学进度和安排。到我的孩子成年时,或许传统的学校和班级概念已经消失,通过游戏化的自适应教育,在机器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得到完全个性化的教学和练习。甚至,教育可能随着信息展现形式的变化发生根本的变化。试想一下,一些基础需要记忆的知识可以直接通过物质化的载体,比如知识胶囊的形式,在人需要的时候“弹出”,甚至直接进入人脑中。

交通方式由平面变为立体

出行方式的变化根本是由于空间被重新定义。目前我们的交通方式都还是通过平面来进行的;即便是飞机,也遵循着虚拟航线。而未来,复杂系统将进一步推进空间与立体的交通方式出现。如今依托平面轨道的交通方式将被彻底替代。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

到我的孩子成年的时候,人工智能一定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将“最大程度的把人从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取代了大部分人的工作。 医生、律师、金融分析师,曾经常识里优秀的行业从业者们,或将永远失去工作。

一些人生而肩负颠覆和创立的使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助力他们、成就他们。我们生活在常识被颠覆的洪流中,不可逆,也并不可怕。我们不忘初心、我们永葆好奇,我们期待在常识被颠覆的过程中,发现即将改变世界的伟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