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资本李论:喜茶不是消费升级,背后的「排队」才是
2017-07-06 19:05 新零售 喜茶 李论 消费升级 消费品牌

新零售到底是不是VC的菜?

i黑马讯 7月6号消息,由品途主办的“2017新零售新服务产业创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围绕“新零售与消费金融的投资逻辑”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

以下为李论现场演讲节选,由i黑马整理。

口述:李论

整理:野草新消费

大家下午好!我们熊猫资本是一个刚成立2年一个月都不到的公司。对很多零售的东西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思考、想法,我们只有一些碎片、局部思考的结果。

我们认为无人职守便利店可能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这一切都基于一个立场,屁股决定脑袋。我们的屁股是VC的屁股,所以想的商业模型、生意模型都是从VC角度出发的。

新零售到底是不是VC的菜?

今年年初在美国我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这一波互联网的创新我们认为已经基本枯竭了,所谓的创新都是微创新。

当2015年出现了映客这样的公司,所有的资本都纷纷涌入,去年出现ofo、摩拜的时候也是如此,这才是真正的创新,但是这种巨无霸级的创新已经非常少了。

作为一家新基金我们有什么机会?有了这样的困惑之后,我跑了两次美国。去完之后,我对中国的新零售市场变得既有更悲观的部分,也有更兴奋的部分。

我认为,中国现在新品牌创业机会并没有那么多。中国的优势是我们有非常好的供应链,但是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品牌和产品定义能力。或者说,我们的问题是出在人才储备上。我去美国东部、西部看完之后发现,真正的新零售、新品牌的涌现还是在海外。

老外的体系有成熟的、做过连锁和运营的团队。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非常好的供应链,但不一定能够形成很好的品牌。品牌是消费者跟供应链之间的一个连接通道。

喜茶不是消费升级,背后的「排队」才是

对于VC而言,我们能够投的是针对新兴人群的消费。前两天人民网和央视拼命打击的《王者荣耀》,我认为它就是新消费,人们会为新的物质和企业消费。

我的观点是,爸妈现在买一个房子,以后有钱了去买一个别墅,这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你消费的原动力发生了改变。

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是,有越多越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会来到北京、上海、成都。他们会更倾向选择集中式租赁的公寓,这是一种消费理念观点的改变。我们不能在上海、北京拥有一套房,这并不是一件自卑的事情,我租一套公寓也是可以的。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把生命浪费在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上。

大家为什么要去买奢侈品,其实也是为了贴上一个标签,我跟别人不一样。年轻人一定是没有变化的,老年人也是从年轻人来的,他就一直这么循环往复,大家就是希望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另外,还要有一个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父母那辈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是活的很没有安全感的一代人,你们是活着比我们有安全感的一代人。

我问过30位95后几个关于消费的问题,结果我得到非常可怕的回复——他们中很多人不会去想50岁以后的事情,只要绚烂活过前50年就可以了。这会让他对前50年生命体验的要求变得很高。

大家认为喜茶是消费升级,其实根本不是。那杯奶茶稍微好喝一点,但是并不重要。我认为,这件事背后的本质是排队,这才是消费升级。年轻人喜欢的是那个排队过程,而不是排队结果,这是消费升级。你能不能提供一个消费场景、消费产品,来让年轻人在消费的过程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体验。

现在都在强调过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强调工匠精神、消费经济。喜茶的强调不是你拿到那个奶茶之后品尝奶盖,而是你体验的这4个小时的排队过程。

我们去海外看,也是去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背后的这种体验。

在餐饮行业里,我们以前是吃桌子,就是十几人吃饭,现在大饭店越来越小规模化,越来越多的人吃的是轻食。现在沙县小吃都吃了轻食。我如何通过消费这盆沙拉使我活得更洋范儿、更健康。你去排队买喜茶其实也是一个心理暗示。即使是这样,消费升级也不是特别好做。

我认为,怎么买变成了一个很关键的事,怎么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链接的过程。你一方面通过新的品牌来链接供应链跟用户,这是一种链接的方式。

消费品牌很难投,机会更多在TOB 领域

我们看了很多消费的平台和消费的品牌之后,认为消费的品牌很难投(对一个VC而言)。

我做熊猫之前也投了一些尿不湿的品牌,也投了一些家具品牌,融资都很好,每个都到了C轮,但是最后也不知道它是否可以长成一家巨无霸,像保洁那样的公司。

现在大量人做新的电商平台。以我自己为例,我会在这些平台上买一个皮蛋、茶叶蛋,寻找田野去买小龙虾、刚刚新鲜采摘的银耳等。这种平台完成平台的多样化之后是不是可以变成一个巨无霸的平台,我们也不知道。

我认为,渠道多样化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现在的微商为什么这么多?其实就是渠道的多样化,每个人的影响半径有限。大量的渠道希望通过补贴的方式、砸钱的方式去垄断,从而获得暴利。

渠道一定是多样化的,这个里面给渠道提供的创业机会我认为也没有很多。就算你做了很多筛选的工作,我一直认为说,大量筛选工作做成的平台,你距离京东、大的平台之间就是一场闪购,你前面所有的工作就会被颠覆,因为你的影响半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越来越多的就会变成两级分化。就像微商一样,我经营5个微信群,影响差不多5000个人,形成4%到5%的转化率。

真正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机会的,其实是服务者。今天这个标题叫“新零售、新服务”,这个服务要换一个思维,我认为不是服务于C,服务于C这件事太难了,C的需求太多样化了,其实服务于B反而更有机会。

我们现在重新想马云那句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淘宝和天猫如何形成?你看起来我是2C的平台,其实不是,我是2B的,我帮B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京东看起来是2C,通过物流服务给C服务的很好,物流其实是服务于谁的?是服务B的,没有B产品就没有办法卖到C。这其实是一个2B的服务。

新零售背后的新服务有一个很大的机会点,在于服务那些B端。如果做大量生鲜的创业,你是做冷链去服务那些B,让一个沿海的海鲜如何卖到西藏、新疆去,你有很好的冷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金融领域存在大量消费机会

前段时间卫哲写过一篇文章提到B2B的一些问题,给B赋能叫S2B,2C的服务也要给小B做服务。什么是平台的价值?你要服务于B,让B更好的服务C,从而完成B2C的整体过程。

我们认为,金融在这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消费机会。金融的服务属性在中国做得非常不好,传统的金融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消费场景越来越少。我现在出门连信用卡都不用带了,大量的场景用手机就可以解决。我去美国、韩国、日本是没有办法生活的。我已经习惯了出门只带手机,结果发现在美国没有办法拿着个手机解决问题。你去泰国会发现,泰国所有的711跟很多小店居然可以用支付宝扫码解决。第二,传统金融的支付场景越来越少,在这里面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未来越多的年轻人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消费,一定是透支的。90%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的口袋比脸还要干净。

一个北京生活的男孩子的生活成本平均比女生高44%,因为吃饭唱歌都是他买单。以前投消费金融的公司,都是投给那些做女生做信贷的公司,因为女生有新的还款来源,男生不太有。

消费金融里有很多的机会,通过金融杠杆的方式,通过金融的方式提升它的消费、转化程度。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本文系李论口述,野草新消费整理。加入消费产业VIP群,请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